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266篇
预防医学   9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1篇
  6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目的观察针刺、电针、TDP治疗玻璃体混浊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玻璃体混浊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用针刺、电针、TDP治疗,对照组用ATP、辅酶A、维生素C、维生素B1、肌苷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电针、TDP治疗玻璃体混浊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超声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价值,并以放射学检查结果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并治疗的疑似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临床确诊为160例。按照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观察组(83例)实施低强度超声治疗,对照组(77例)实施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治疗。评估超声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价值,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54.3±4.9)d,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39.5±3.9)d,两者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均达骨性愈合后行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价,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7.59%,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6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快速促进骨折愈合,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STS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Ⅱ、SinoSCORE、安贞风险评估系统对本中心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死亡风险适用程度。方法收集了2010—2015年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共22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上述4个风险评估系统分别计算各患者的预期死亡风险,运用AU-ROC评价各模型的区分度,将患者分成低危、中危、高危3组并采用Homser-Lemeshow(HL)卡方检验对模型进行校准。结果安贞风险评估系统、STS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Ⅱ、SinoSCORE的AU-ROC值分别为0.912±0.030,0.791±0.067,0.680±0.057,0.807±0.078;校准度H-L检验P值分别为0.471,0.039,0.012,0.343。结论相比国外的STS风险评估系统及EuroSCOREⅡ,安贞风险评估系统及SinoSOCRE更适宜于本中心心脏瓣膜手术的风险评估,可在低手术量心脏中心推广。  相似文献   
24.
患者男性,70岁。两年前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植入美国圣犹达公司EPICTM+VR单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起搏电压阈值0.8V,R波电压12mV,阻抗560Ω。ICD参数设置:根据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心率范围、突发程度、持久程度等特征,治疗采取阶梯方案,频率设置室性心动过速150~200次/min,>200次/min为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治疗依次为抗心动过速起搏(ATP)、低能至高能转复10、20、34J电击;心室颤动首选20J电击,无效则增大为34J重复1~3次,最后两次极性对调。出院后定期随访,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热点的筛查,以探索其潜在的遗传学缺陷.方法: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及完善的眼科学检查后,对1个家系共10名成员(包括患者,非患者)抽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针对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相关的10个基因设计引物,PCR扩增后直接测序进行候选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被检查者的10个发病相关基因序列中,CRYBA4基因第四个外显子上c.281T>C突变,并由此导致了βA4晶状体蛋白第94位的苯丙氨酸被丝氨酸取代,其余9个与GenBank发表的正常序列相同.结论:CRYBA4基因外显子上发现的已经报道过的杂合型突变位点,可能是这个家系的致病基因,其对先天性白内障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重症胸外伤极易合并出现多器官的衰竭,尤其是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的发生率较高,病死率高[1]。人工机械通气是重要的支持治疗方法。对于机械通气治疗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征的多有报道,而对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吗啡治疗胸外伤后呼吸衰竭的报道笔者所见较少,本研究在综合基础治疗上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吗啡治疗胸外伤后呼吸衰竭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CHOP 14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60例恶性淋巴瘤随机分为2组,一组治疗14d,另一组治疗7d;每组30例,全部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均采用CHOP方案化疗.结果 两周的方案有效率96.6%,一周方案有效率7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HOP14是一种安全、治疗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津力达颗粒联合达格列净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2)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晨服达格列净片,10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津力达颗粒,1袋/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值、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胰岛素抵抗(HOMA-IR)值、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值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A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bA1c、FPG和2 h PG水平及BMI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NLR值和血清CRP、A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微炎症标志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IR值及血清MD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HOMA-β值和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达格列净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整体疗效确切,有助于控制血糖,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纠正体内氧化应激,保护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浆外泌体蛋白的表达变化,筛选并分析食管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技术对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及3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外泌体蛋白进行检测及定量分析,筛选食管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发生显著性变化的差异蛋白.采用Proteome Discoverer、STRING等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17种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其中显著上调蛋白6个,显著下调蛋白11个.GO功能注释、COG注释、KEGG通路注释和结构域注释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剂的羧肽酶、细胞外基质1、分泌磷蛋白24、ERV/ALR硫代氧化酶、血小板反应蛋白/软骨寡聚基质蛋白的卷曲螺旋结构域、胎球蛋白B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结构域.结论 定量蛋白质组学TMT法能有效筛选食管癌患者血浆外泌体中的差异蛋白,筛选出的差异蛋白有望成为食管癌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一次法根管治疗牙髓坏死期间急症(IAE)的临床特征,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牙髓坏死628(686枚坏死牙髓)例,其中发生IAE98例(128枚坏死牙髓)作为IAE组,同期未发生IAE患者530例(558枚坏死牙髓)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坏死牙位、坏死原因、是否伴根尖周损害及伴发基础病等。结果 IAE组平均年龄(68.2±12.8)岁显著高于对照组(63.4±10.6)岁(P<0.05)。IAE患者主要表现为牙龈肿痛和面部肿胀。IAE组术前伴牙根尖周损害(59.2%),显著高于对照组(30.8%)。IAE组伴糖尿病(16.3%)显著高于对照组(9.1%)。IAE组坏死牙中上颌前牙(10.2%)显著低于对照组(19.2%),牙髓坏死原因中牙髓炎(69.4%)显著高于对照组(44.5%)。IAE全部治愈,其中经药物治疗治愈72例,开放治疗26例。结论一次法根管治疗后IAE患者年龄高或伴牙根尖周损害,上颌前牙较少,坏死原因以牙髓炎为主,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