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中药熏洗配合手法治疗肌腱修复术后粘连30例,通过对比临床观察和康复护理方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手外伤肌腱修复术后4周~12周的患者,符合肌腱粘连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11岁,平均(37.33±14.66)岁。  相似文献   
92.
93.
9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严重心肺并发症的患者如何经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方法:体外循环术后伴严重心肺并发症患者32例,在综合治疗下延长机械通气时间≥2 0 h,经动态调节呼吸机参数,采用较小潮气量较快通气频率。于机械通气后30 m in、脱机前30 m in及拔气管插管后30 min行血气分析,并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痊愈出院2 9例,死亡3例。拔除气管插管后30 m in呼吸指数(RI)比机械通气后30 min明显增加(P<0 .0 5 ) ,其余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严重心肺并发症的患者经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合理辅助呼吸,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同时促进心功能恢复,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5.
ICU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时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CU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时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5例ICU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和氮量的肠内营养制剂或肠外营养制剂,均于营养支持前与支持第8日检测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每日测血糖并计算氮平衡。结果肠内营养支持组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与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和氮平衡均增高(P<0.05)。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肠内营养支持不但可明显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况。对于胃肠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肠道功能的危重病人,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在山区基层医院对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老年人急性胰腺炎采用综合治疗体系,即常规传统治疗及生长抑素类药物加中药大黄加味煎剂胃管注入。结果:22例18例治愈(其中2例中转手术),3例好转,l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综合治疗体系对改善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病情,控制并发症,降低急诊开腹率和病死率优于单纯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97.
原发性高血压与内皮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血压可以导致并加重内皮功能紊乱,而内皮功能紊乱又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现综述高血压与内皮功能紊乱之间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以及在高血压治疗中改善内皮功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急性呼吸衰竭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后仍存在低氧状态者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高流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方式(鼻导管、面罩),高流量组则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比较2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1、8、24 h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2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氧疗舒适度、耐受性,无创机械通气使用率,48 h再插管率的差异。 结果高流量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h:(20.6±3.2)次/分 vs (24.5±3.7)次/分;8 h:(21.5±3.6)次/分 vs (20.6±3.2)次/分;24 h:(20.9±3.4)次/分 vs (24.9±4.2)次/分,均P<0.05],PaO2/FiO2及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O2/FiO2:1 h:(241.5±32.6) mmHg vs (213.5±30.7)mmHg;8 h:(252.5±28.6)mmHg vs (228.1±30.7)mmHg;24 h:(261.5±32.6)mmHg vs (230.5±30.7)mmHg;SaO2:1 h:(96.7±3.6)% vs (92.6±4.3)%;8 h:(96.3±3.8)% vs (93.2±4.3)%;24 h:(96.4±3.6)% vs (93.3±3.9)%;均P<0.05],舒适度和耐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1±0.4)分 vs (3.1±0.4)分;(3.0±0.3)分 vs (1.4±0.3)分,均P<0.05],无创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4% vs 45.4%,P<0.05),2组患者48 h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 vs 13.6%,P>0.05)。 结论经高流量氧疗可更好地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拔除后的低氧状态,且有更好的舒适度和耐受性,并能降低患者无创机械通气使用率,可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的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99.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ICU危重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对ICU中56例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32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4例.结果:本组病人52例康复,4例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清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而肠外营养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血清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ICU危重病人救治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检索和分析预防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循证医学数据库、BMJ-Clinical Evidence、BMJ-Best Practice、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包括所有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册、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检索时段为建库至2018年6月。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 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9篇,其中1篇中文文献,8篇英文文献;实验研究1篇,队列研究1篇,系统评价5篇,专家共识1篇,指南1篇。总结的最佳证据如下:15 ml 2%氯己定进行口腔冲洗,2次/d,直至患者出院;每日氯己定擦浴;患者入住ICU时及24 h内采集鼻和咽拭子进行MRSA主动筛查;对于鼻腔有MRSA定植的患者,采用莫匹罗星软膏鼻内涂抹;手卫生依从性高及有规范的感染控制措施的医疗机构,可考虑终止保护性隔离;医院环境与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结论 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对ICU患者进行MRSA的主动筛查,对早期定植患者进行去定植处理,机械通气早期进行氯己定口腔冲洗,保持环境清洁,预防MRSA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