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患者,男,74岁,主因发作性胸闷2天入院。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13年。入院时于两肺底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心肌酶学升高(肌酸激酶229U/L,肌酸激酶同工酶28U/L,乳酸脱氢酶376U/L,羟丁酸脱氢酶346U/L),肌钙蛋白阳性;血清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内。床旁超声心动图示左房扩大合并轻度二尖瓣返流,右房、右室直径正常(分别为30mm和18mm),少量心包积液,左室射血分数减低(34%)。  相似文献   
62.
患者,男,55岁。主因间断性胸闷、心悸13年,加重2天第二次入院。患者于13年前因胸闷、心悸、双下肢水肿4个月第一次入院。当时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恢复期,心功能Ⅳ级、心衰Ⅲ度。给予治疗后好转。当时心脏超声、核素心室造影均提示有室壁瘤形成。本次住院前2天无明显原因出现胸闷、心悸,同时伴大汗,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未见好转而入我院。  相似文献   
6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粒细胞肉瘤1例报告王晓莉王凤飞陈世林许家辉张胜敏(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330006)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合并粒细胞肉瘤(GS)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彭××,男,24岁,病例号:127082。患者1990年7月...  相似文献   
64.
葛根素注射液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葛根素注射液是从中药葛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葛根素制成 ,实验证明它可使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肌氧消耗减少 ,本研究探讨其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5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符合 1 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均为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其中男 48例 ,女 1 0例 ,年龄 40~ 65岁 ,平均 (51 .8± 5 .6)岁 ,病程 1 .7~3 .3年 ,平均 (1 .8± 1 .5)年。1 .2 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单盲、治疗前后自身对照 ,治疗前停用抗心绞痛药物 1周 ,然后开始应用 1 0 %葡萄糖 50 0ml+葛根素注射液 50 0…  相似文献   
65.
患者,男,31岁,因咳嗽、咳痰1个月,加重伴不能平卧20天于2005年9月9日第1次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3℃,脉搏104次/min,血压142/103mmHg(1mmHg=0.133kPa),神清,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I罗音,叩心界扩大,心率104次/min,律齐,奔马律,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P2〉A2,腹软,肝于肋下4cm可触及,质硬,边缘钝,有触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  相似文献   
66.
心房梗塞并非罕见,据Cushing等报道,其发生率可占全部AMI的17%,惟临床尚无特异诊断,易致漏诊。目前,心电图检查仍是生前诊断心房梗塞的唯一临床手段,本文目的是通过分析AMI患者心电图等有关资料,揭示此类患者与SVA(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患者资料均来自本院1987~1991年住院AMI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79年所订的AMI诊断标准。患者中男122人,平均年龄58.45岁(32~78岁),女64人,平均64.57岁(40~82岁)。共186例。  相似文献   
67.
针拨白内障十年后脱入前房一例江西省人民医院王凤飞,贺雅玲患者,女性,80岁。因双眼白内障曾于1975年进行手术,右眼术中突然咳嗽而玻璃体脱出较多,术后反应严重,视力仅0.04(矫正)。考虑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左眼改用针拨术。出院时左眼矫正O.6。10...  相似文献   
68.
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积极保护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心肌功能对其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肌保护作用。选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0例,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天测定红细胞膜钠泵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脂质氧化物。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膜钠泵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有所增高,血脂质过氧化物有所降低,麝香保心九治疗组的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恢复优于常规治疗组,提示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使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69.
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的凝血、纤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2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正常对照者的尿纤维蛋白肽A(FPA)、并用相应方法同步测定了血浆D-二聚体(D-Dime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并对其中UAP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表明:AMI、UAP患者尿FPA值均比对照组高;血浆D-Dimer水平及PAI活性亦高,t-PA活性降低,且AMI和UAP患者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经随访发现半年内发展为AMI的UAP者当初其尿FPA值和血浆D-Dimer值均较高。表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在I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凝血纤溶指标对于探讨其发病机理及预后判定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0.
<正> 本文观察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性期血浆内皮素—1(ET_(-1)、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磷酸激酶峰值(CK)、左房大小及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探讨AMI过程中ET_(-1)、NO变化的意义以及对心功能的预报价值.结果:AMI患者血浆ET_(-1)在第1天、3—5天,7—9天明显高于对照(88.27±20.59mpg/ml、72.90±30.61Pg/ml、70.05±18.15pg/ml比43.10±14.14pg/ml,P值分别为<0.001,<0.02,<0.05).血浆NO降低,第1天最低(1128.46±465.12ng/ml、对照组2722.52±804.39ng/ml,P<0.01),溶栓组血浆NO第1天低于非溶栓组(920.40±357.60ng/ml与1277.30±476.25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