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非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对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以及肺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含量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46只SPF级雄性160~180 g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Ⅰ、模型组Ⅱ、治疗组,其中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Ⅰ 14只,模型组Ⅱ12只,治疗组10只.模型组Ⅰ、模型组Ⅱ及治疗组经气管内注入盐酸博莱霉素(5mg/kg),制备肺纤维化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气管内注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治疗组在造模次日起腹腔内注射TSA 2 mg/kg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 60μl,并稀释于生理盐水1.2 ml中,每天1次,连续3d;模型组Ⅱ在造模次日起腹腔内注射DMSO 60 μl稀释于生理盐水1.2 ml中,每天1次,连续3 d;模型组Ⅰ及正常对照组在造模次日起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2 ml,每天1次,连续3d.其中模型组Ⅰ大鼠死亡5只,模型组Ⅱ大鼠死亡4只,治疗组大鼠死亡2只.于造模第21天处死全部存活大鼠.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评估肺纤维化程度.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中α-SMA及Ⅰ型胶原的含量.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HE染色分析: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肺泡炎程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之间肺泡炎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泡炎程度均较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减轻(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泡炎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sson染色分析: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之间肺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减轻(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肺组织HYP含量: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HY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HY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的HYP含量较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肺组织匀浆中α-SMA蛋白浓度: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α-SM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α-SM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α-SMA含量较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肺组织匀浆中Ⅰ型胶原蛋白浓度: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Ⅰ型胶原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Ⅰ型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Ⅰ型胶原含量较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肺组织TGF-β1 mRNA: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TGF-β1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TGF-β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TGF-β1mRNA表达较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降低(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成功构建肺纤维化大鼠模型.非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能减轻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降低肺组织中纤维化相关蛋白α-SMA、Ⅰ型胶原含量以及TGF-β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条件培养液注入到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体内,观察其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4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原代培养BMSCs,传至第3代的BMSCs无血清培养24 h,收集的培养基即为BMSCs条件培养液。将3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百草枯组、BMSCs条件培养液治疗组(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将BMSCs条件培养液通过尾静脉注入各组大鼠体内,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炎评分、肺组织α-SMA表达水平和各组大鼠血浆中TNF-α、IL-1β的水平变化。结果与百草枯组相比,治疗组肺泡炎症反应较轻,肺组织α-SMA表达水平较低(P0.05),血浆中TNF-α、IL-1β的含量较低(P0.05)。结论 BMSCs条件培养液可减缓急性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脓毒性休克患者联合应用参附和维生素C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期间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4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入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脓毒症标准化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治疗组在脓毒症标准治疗外联合参附和维生素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浆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Angiopoietin-2、Syndecan-1)水平。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病死率、总费用等数据以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在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发现,联合治疗组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血清CRP、PCT、IL-6、Angiopoietin-2、Syndecan-1水平在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参附和维生素C联合常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这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治疗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依赖的临床特点、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已成功撤机的14例呼吸机依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全部撤机存活,无1例在1周内因呼吸因素再次插管上机或死亡。影响撤机困难主要原因有营养不良、心、肺功能不全和心理依赖等因素。结论有创机械通气能否成功撤机,依赖于临床医师撤机时机的掌握,与患者基础疾病、营养状态、呼吸功能和其他脏器的功能密切关联。加强病因治疗及有利撤机等综合有效措施,可提高呼吸衰竭治疗的成功率,安全撤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中的作用。方法: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有创通气后撤机拔管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通气,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吸氧)。观察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再插管率、住院天数及住院病死率等。结果:治疗组给予无创通气后与对照组比较动脉血气PaO2明显上升(P〈0.05),PaCO2下降明显(P〈0.05),两组再插管率为9%和30%(P〈0.05),住院天数为(32±10)d和(38±15)d(P〈0.05),住院病死率为6.2%和23.3%(P〈0.05)。结论:撤机拔管后立即开始应用无创通气的患者再插管率下降,住院天数减少及病死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