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6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26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心衰患者心脏介入手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480例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对术后诱发迷走神经反射56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情绪紧张、血容量不足、术后疼痛、拔出鞘管、空腔脏器压力为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结论 情绪紧张、血容量不足、术后疼痛、拔出鞘管、空腔脏器压力与术后诱发迷走神经反射有一定的相关性,积极预防迷走神经反射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工作的要点、流程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64例经桡动脉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贯穿手术全程,术前尤其注意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及时正确服用,术中尤其注意心电监测、冠脉内压力监测,对可能的手术并发症,注意严密观察和预防,术后注意健康教育和随访等。结果 绝大部分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血运重建效果良好,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规范周到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3.
2005—2014年428例川崎病住院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总结2005—2014年10年间428例川崎病(KD)患儿的人群特征、病程特点、治疗及冠状动脉累及情况。方法 回顾性复习 2005—2014年安徽省立医院儿内科收住的川崎病患儿的病例资料,统计并比较前后5年发病年龄、性别、入院时间、病程特点、实验室检查、丙球静脉注射(IVIG)治疗及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率,予Graphpad 软件作图,SPSS 16.0 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入住安徽省立医院儿内科的428例川崎病患儿中,最小6个月,最大13岁,主要分布在1~5岁患儿291 例(67.99%);男女性别比为1.8∶1(男275例,女153例);每年平均住院人数(42.30±10.21)例,入院季节以春夏季节最多,患儿平均年龄30个月;近5年诊断不完全川崎病患儿明显上升(χ2=3.93,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入院时患儿白细胞(WBC)增高、C-反应蛋白(CRP)上升、血沉(ESR)增快、谷丙转氨酶(ALT)上升、血清白蛋白(ALB)下降、钠(Na) 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86.21%、 93.46%、97.20%、25.70%、76.64%、40.19%;入院时WBC增高、CRP增高、ESR增快、及ALT升高、Na降低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未见明显增多;而入院时低蛋白血症、经治疗体温正常后复查血沉无下降或反而继续升高者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明显增高;近5年患儿出现IVIG抵抗的发生率为14.87%、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为13.30%,分别与前5年相比未明显增多。近5年不完全川崎病(IKD)诊断55例,占23.61%,较前5年31例有增多趋势(P<0.05),但总热程(6.77± 1.61)d,较前5年明显缩短(t=6.62,P<0.05)。结论 近5年住院患儿中小婴儿、不完全川崎病有增多趋势,并且合并低蛋白血症、体温正常后复查血沉仍未下降是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总热程明显缩短,且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并没有增多,与及时给予IVIG治疗密切相关。IVIG抵抗现象一直存在,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评价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患者舒适度的差异。方法 将50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窦球囊扩张术,对照组行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比较两者手术舒适度、症状、窦口开放率、手术安全性。结果 术后12个月共45例患者回访,其中对照组23例,观察组22例,45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鼻内镜检查观察组窦口开放率为78.1%,对照组窦口开放率为84.8%,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主观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窦口开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出院前患者对手术舒适度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在手术舒适度方面,鼻窦球囊扩张术明显优于传统鼻内镜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观察地西他滨3 d和5 d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所有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与预后的关系。观察比较两组方案各完成2个疗程治疗的MDS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其中3 d方案患者20例,地西他滨每天45 mg·m-2,QD,静脉滴注,连用3 d,28 d为一个疗程。5 d方案患者28例,地西他滨每天20 mg·m-2,QD,静脉滴注,连用5 d,28 d为一个疗程。结果 48例患者中20例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占所有患者的41.67%,其中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1型及2型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较高。据IPSS-R积分系统分组,危险分层越高,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越高(P<0.05),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概率越高。3 d方案组总反应率为30%,5 d方案组总反应率为4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感染、出血,其中3 d方案组和5 d方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均高于后者。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5 d方案较3 d方案治疗MDS具有相似的有效率,但其具有明显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 d方案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6.
杨江华  王伟 《安徽医药》2016,20(2):384-385
目的 调查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患者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并探讨苯溴马隆治疗对其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13—2014年来该院治疗的197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组,84例非结核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84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样本血尿酸水平的差异;观察肺结核患者接受吡嗪酰胺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以及苯溴马隆干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三组人群入院时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53,P=0.280);入院时三组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5,P=0.041);197例肺结核患者中有10例初始为高尿酸血症患者,对187例正常尿酸水平患者使用吡嗪酰胺治疗后140例(74.87%)患者血尿酸水平超过正常值,治疗前后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5,P<0.001);对其中血尿酸持续性增高的31例患者使用苯溴马隆干预后26例(83.87%)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024)。结论 肺结核患者使用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增高明显,但不影响多数患者继续治疗。对于持续性增高患者使用苯溴马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87.
刘晶晶 《安徽医药》2016,20(3):586-588
低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每次使用时的维护都关乎到内瘘的使用寿命。该文通过对低位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时的每一个步骤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帮助,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8.
叶沛  贾力  李春国  陈东辉  王坤 《安徽医药》2016,20(6):1163-1164
【】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开颅术后再次手术相关因素、预防及处理。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对463例颅脑创伤患者实施开颅手术,22例患者术后继发血肿再手术,本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本病再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 根据GOS评分,患者中恢复良好10例,中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再手术原因:原手术区域发生血肿9例,40.9%;手术临近区域发生血肿4例,占18.2%;对侧血肿9例,占40.9%。血肿主要类型:脑内血肿和硬膜外血肿。结论 对于颅脑创伤受伤机制复杂的患者,术前充分评估和预判病情,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术中精细操作,能有效减少再手术的发生。术后早期的头颅CT复查、尽早再手术也是降低本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血浆非高密度蛋白胆固醇水平(non-HDL-C)与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关系。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4年贵阳市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共有7493例居民纳入本研究。根据踝臂指数(ABI)将居民分为外周动脉疾病组及非外周动脉疾病组。通过单、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各指标对PAD的影响,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布情况讨论non-HDL-C对PAD的预测效能。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患糖尿病、患高血压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显示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及吸烟是PA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血脂指标中LDL(OR=1.912)、TG(OR=1.197)、TC(OR=1.637)及non-HDL(OR=1.390)均与PAD呈正相关,且为P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可得non-HDL-C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non-HDL-C与PAD呈独立正相关,non-HDL-C水平可能对预测并辅助诊断PAD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0.
石磊 《安徽医药》2016,20(6):1199-1200
目的 比较耳内镜下鼓室内注射与全身使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6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依据激素的给药途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耳内镜下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隔日1次,辅以全身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对照组全身使用激素、扩张血管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57%和42.4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6%和27.27%,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较全身使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