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抗扭转特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交锁髓内钉和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的抗扭转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对两种固定方式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扭转加载,了解各模型中骨与钉的应力分布和应变特点,并对结果加以分析。结果两种模型主钉的最大扭转角在0-30Nm扭矩下呈线性分布,但旋转臂自锁髓内钉的扭转角大于交锁髓内钉。结论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的抗扭转性能弱于交锁髓内钉,但能满足临床内固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2.
交通伤中股骨颈骨折的漏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交通伤中股骨颈骨折并不少见 ,常伴有多系统损伤 ,若获得正确治疗 ,效果比较满意[1 ] 。但由于各种原因 ,其漏诊率可高达 30 % [2 ] 。 1 987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 ,笔者收治的交通伤患者中 ,有1 4例股骨颈骨折漏诊。现将发生原因分析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本组股骨颈骨折患者91 4例 ,漏诊 1 4例。男 1 2例 ,女 2例 ;年龄 1 6~ 73岁 ,平均 39.8岁。致伤原因 :全部为交通事故致伤。按Garden分型 :Ⅱ型 4例 ,Ⅲ型 8例 ,Ⅳ型 2例。从受伤到确诊历时 8~ 74d ,平均 2 3d。同期收治交通伤中 ,股骨颈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 2 7…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长骨骨折合并重型脑外伤患者的早期血清差异蛋白质表达,寻找其中有促进成骨作用的蛋白质. 方法 随机选取3例重型脑外伤合并下肢长骨骨折的患者为实验组(IF组),匹配与其一般情况相似的单纯重型脑外伤和单纯骨折患者各3例为2个对照组(设为I组和F组).收集各组伤后第3天的血清样本,经纯化与定量后行双向电泳,对实验组比对照组上调表达超过3倍的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TOF-MS鉴定. 结果 IF组与I组间的差异蛋白点16个,其中5个上调,7个下调,只在IF组表达的蛋白质点4个.IF组与F组间3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17个,其中8个上调,7个下调,只在IF组表达的蛋白质点2个.IF组与I组比较的质谱鉴定:鉴定出5种蛋白质,其中只在IF组表达的蛋白点393和423被鉴定为血清转铁蛋白.IF组与F组比较的质谱鉴定:鉴定出4种蛋白质,其中5个上调3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都被鉴定为血清转铁蛋白. 结论 以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了骨折合并重型脑外伤与单纯重型脑外伤和单纯骨折患者比较的血清差异蛋白质,初步确定血清转铁蛋白与重型脑外伤促进成骨的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检验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设计和强度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并就其临床应用和改进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分别建立人全股骨及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静力型固定股骨干横形和粉碎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全股骨模型和两种骨折模型进行垂直加载,了解各模型的应力分布和应变特点。结果①在承重载荷下,全股骨模型的股骨干中下1/3处的应力最大,两种骨折模型的股骨干应力集中部位位于距主钉末端4mm的远侧部位。②两种骨折模型在垂直载荷≤700N时,其应力分布与全股骨模型相似。③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钉体应力集中于中下1/3处,而锁钉孔周围部位无明显的应力集中。结论①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②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静力型固定股骨干横形和粉碎性骨折,患者在术后早期患肢可部分负重。  相似文献   
25.
我科从2005年2月开始采用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7例骨盆Tile C型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汪金平  陈荣辉 《当代医学》2010,16(13):151-15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红外线腹部照射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28.00%,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痊愈率10.00%,总有效率为58.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佳,且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6例.采用Tile分型:B1型1例、B2型10例、B3型2例;C1型3例.主要固定方式为C 臂 X 线机引导下行经皮骶髂螺钉固定和经皮耻骨上支螺钉固定.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4 min;平均失血量42 mL;平均透视26次.住院时间12~31 d,平均19 d.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神经与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发生.16例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24.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 10~21 周,平均 14 周.按Matta评分标准,骨折复位情况均为优.Majeed功能评分,优14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3.8%.结论 经皮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8.
骨转换生化指标在诊断原发性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骨转换生化指标对原发性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监测作用。方法 选择10例已经确诊为原发性肺癌伴骨转移的患者,10例无骨转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以及10例健康人,分别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 AL P)、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 型胶原羟基末端肽(s CTX)和骨钙素(N-MID)以及酶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总碱性磷酸酶(t AL P)。结果 健康人群组和原发性肺癌不伴骨转移组中各生化指标的个性指数均小于0 .6。两组中N- MID的临界差异(CD)最小,s CTX的CD值最大。经统计学分析,无骨转移组和对照组中的各骨代谢指标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 .0 5 ) ;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中的t AL P、b AL P和s CTX有明显差异(P<0 .0 5 ) ,N- MID无明显差异(P=0 .0 8)。结论 b AL P和s CTX可以用于随访无骨转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早期监测骨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RBSN),探讨其在股骨干和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应用RBSN治疗股骨干、胫骨干骨折60例。结果47例随访,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21例愈合后拔钉。无髓内钉及锁钉弯曲、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股骨按Klemm评定标准,优2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6·4%。胫骨按Johner-Wruns评定标准,优1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7%。结论RBSN固定可靠,操作简便实用,是治疗长骨骨干骨折的一种理想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30.
唐相君  汪金平  肖衡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80-1881
经椎弓根固定为三维立体内固定方式,具有三柱固定的优越稳定性,在胸腰椎疾患中已有广泛应用.鉴于颈椎椎弓根的解剖结构特点和复杂的毗邻关系,行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术有较大的难度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