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探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在非梗阻性吞咽困难(non obstructive dysphagia,NOD)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5例NO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HRM监测结果。结果 43例(96%)患者食管测压结果异常,最常见的食管动力障碍为食管体部动力障碍(28例,62%),其次为贲门失弛缓症(13例,29%),2例(4%)患者为胃食管交界处(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流出道梗阻,2例(4%)患者食管测压结果正常。食管体部动力障碍中22例(79%)为轻度食管动力障碍,6例(21%)重度食管动力障碍。结论 HRM检测有助于对NOD进行早期诊断、再分类及临床预期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22.
患者男,39岁,因腹泻5 d入院.每日解黄色水样或糊状便3~5次,无脓血,有恶心、纳差、乏力、消瘦,四肢浮肿.患者1997年因克罗恩病行部分回肠切除术,2007年小肠镜诊断小肠克罗恩病.  相似文献   
23.
吴义先  李敏  汪文生 《安徽医药》2012,16(7):979-981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期癌肿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近2年消化道早期癌肿的住院患者12例行ESD,术中观察其并发症,术后进行内镜及病理随访。结果 12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手术时间为55~148 min,平均时间101.5 min。其中发生术中出血10例,均内镜下成功止血,未发生术后迟发出血;术中穿孔1例,经金属夹夹闭后内科保守治疗治愈。所有病例均术后随访,随访6个月创面均完全愈合,随访期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未见病变残留及复发。结论 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整块切除率,减少病灶残留及复发,根治性切除早期消化道癌肿。  相似文献   
24.
军队卫生装备优化编配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和我国军队卫生装备发展的需要,优化军队卫生装备编配方案.方法 针对军队卫生装备优化编配问题,设计编配系统总体框架,对编配需求进行分析,运用线性规划、排队论等方法,构建军队卫生救治装备与后送装备优化编配模型.结果 根据军队卫生装备卫勤保障的特点,成功构建了救治装备和后送装备两种编配模型,并以师救护...  相似文献   
25.
本文对 1996年 2月~ 1999年 3月收治的 78例胆囊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超声定位 ,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2 7例 ,女 5 1例。年龄 2 1岁~82岁 ,平均年龄 4 4岁。均为我院手术患者。1 2 仪器和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 5 0 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3 5MHz。患者清晨空腹 ,取仰卧位 ,常规检查肝胆 ,详细了解胆囊症状。患者平静呼吸 ,用彩笔 (或紫药水 )在腹壁皮肤上标记右肝下缘 ,胆囊底部位置。常规测量胆囊长、厚、宽。2 结果78例胆囊手术患者中 ,胆囊结石 5 6例 (伴胆囊积液 7例 ,其中 2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对Ⅱ型贲门失弛症(AC)病人的食管动力学影响,评估POEM治疗Ⅱ型AC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经食管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确诊为AC病人连续入组,并进行HRM,根据2014年芝加哥分类标准选取Ⅱ型AC病人20例,其中12例入组行POEM手术。所有入组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HRM检查,比较手术前后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12例Ⅱ型AC病人POEM术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5,P<0.001);所有入组者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参数及食管体部蠕动性参数均有明显改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术前(37.5±18.6)mmHg(1 mmHg=0.133 kPa)高于术后(16.4±6.4)mmHg (t=3.935,P<0.001);4 s完整松弛压力(4 s IRP)术前(31.4±14.8)mmHg与术后(11.5±6.5)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5,P<0.001);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术前(23.1±18.6)%与术后(45.6±2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2,P<0.05)。12例病人术前食管运动以无传导性同步收缩波为主,术后有2例病人出现食管近端蠕动波,但仍达不到正常水平;其余10例在压力测定中同步收缩及无效吞咽显著减少,但食管体部均无完整的蠕动性收缩波。结论 POEM能有效改善Ⅱ型AC病人的LES松弛障碍和降低LESP,但对恢复食管体部蠕动功能有限,近期效果显著,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27.
<正>随着胃肠镜的普及,对上消化道以及结直肠出血的诊断较为方便准确。而对于小肠出血性疾病,常用内镜难以到达,其他常见诊断方法确诊率较低,诊断较困难。随着胶囊内镜及小肠镜的问世,越来越多的小肠出血患者病因得到确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穿刺体位。方法:回顾性分析541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组患者穿刺方式、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41例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进针,其中532例采取头高、体低的斜坡位,获取组织满意,每次获取肾组织8~25 mm,9例患者因不同原因而穿刺失败;术后出现肉眼血尿9例,镜下血尿410例。结论:选择斜坡位进针,通过呼吸配合,适当地调整患者肾脏的运动幅度,取得最佳理想穿刺位置,能提高获取肾组织的肾皮质局部厚度。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1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住院和(或)门诊检查资料,记录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RDW、PLT、ALT、AST,计算基于血清学指标的模型,即RPR、APRI、FIB-4、Child-Pugh评分。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计算AUC来判断RPR对肝硬化的预测价值。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高RPR组与低RPR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年生存率,同时将RPR、Child-Pugh评分纳入Cox回归分析,绘制5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死亡患者ROC曲线,判断RPR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乙肝组、肝硬化组RPR分别为(0.33±0.16)Fl/(109/L)、(1.24±1.55)Fl/(109/L),均高于健康体检组的(0.24±0.05)Fl/(109/L),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肝硬化组RPR高于乙肝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RPR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呈正相关(r=0.66,P<0.01)。RPR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的AUC为0.91,优于APRI,次于FIB-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R、FIB-4、APRI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最佳界值分别为0.43、3.00和0.79(P<0.01),敏感度分别为84.00%、82.60%、84.00%,特异度分别为90.00%、95.00%和76.20%。RPR与Child-Pugh评分及MELD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0.34(P<0.01)。高RPR组和低RPR组在随访3年期间生存率分别为56.80%和6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R可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RPR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敏感性好,但特异性差,联合RPR可提高CP评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评估效果。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