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6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236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109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612篇
内科学   337篇
皮肤病学   87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146篇
外科学   321篇
综合类   1023篇
预防医学   743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361篇
  159篇
中国医学   425篇
肿瘤学   14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422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4篇
  1975年   18篇
  1973年   20篇
  195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对右中叶肺不张病因诊断的价值 ,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55例病人 ,其中炎症 4 3例 ,肿瘤 8例 ,结核 3例 ,不明原因 1例。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是右中叶肺不张病因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老年人因牙颈部龋坏及楔状缺损等而引起的前牙冠折,其牙根尚有足够的长度,但因其根管闭锁而不能进行根管治疗者,给患牙的修复带来一定的困难,作者自1992年始采用根管螺纹钉固位,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前牙根闭锁并伴有牙冠缺损的20颗患牙,经过了3~7年的临床观察,疗效稳定,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经X片显示:根管部分或全部不显影,根尖无病变,并经临床诊断为:根管闭锁。前牙冠折残留牙根14例20颗,即211221 各2颗,43455412各1颗,年龄54~76岁,平均65岁,女性11例,男性3例。2材料 直径为138~158mm前牙用螺纹桩钉(杭州产),贺利氏公…  相似文献   
56.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 ,78岁 ,高级工程师。在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头痛、呕吐、血压升高、数分钟内出现昏迷 ,瞳孔散大 ,右侧肢体瘫痪。次日发现两肺布满湿罗音 ,痰粘不易吸出 ,体温持续高热 ,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经降颅内压、止血、支持、给氧等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2 6 d后患者逐渐由昏迷转为神志模糊、嗜睡。 38d患者神志转清。 42 d发生二重感染 ,病人出现鹅口疮 ,尿培养出霉菌 ,经抗霉菌治疗和护理痊愈 ,再经针灸理疗、体疗等积极的康复治疗 ,5个月后痊愈出院。2 临床分析  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疾病 ,其特点是病情险恶 ,变化快并发…  相似文献   
57.
被称为“第三类镇痛药”的金丝桃甙由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王选荣等从植物药黄蜀葵、照山白中成功提取。 金丝桃甙的研究始于20年前,当时,安徽医大一院口腔科用黄蜀葵花煎剂治疗口腔溃疡获得显著止痛效果。随后,他们开始了“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的研究”。研究人员从中分离出5种黄酮单体,其中金丝桃甙含量为1.8%,为其主要功效成分。药理研究发现,金丝桃甙对实验动物的辐射刺激致痛、注射缓激肽致痛等有显著镇痛作用;制成药膜外用临床观察238例,总有效率达96.5%。其作用机制和现有的吗啡类、阿司匹林类镇痛药不同,它是…  相似文献   
58.
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子细胞心脏病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寄南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从1996年起,在国家“九五”课题资金及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的资助下,围绕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开始了研究。他们先研制出高特异、高敏感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将其用于282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检测其血清肌钙蛋白I的变化。结果发现157例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升高,其中3个月转阴率52,3%,6个月转阴率90.8%。同时发现血清肌钙蛋白I持续升高的患者,血清中出现抗M受体抗体,减少心肌M受体…  相似文献   
59.
来自美国、芬兰、瑞典、冰岛和德国的科学家进行的合作研究显示,在人类第13对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被称为“乳腺癌3”的新乳腺癌基因。 与乳腺癌有显著关系的另外两个基因——“乳腺癌1”和“乳腺癌2”已经被识别。科学家是在研究乳腺癌多发性家庭时发现这两个基因的。但研究也发现,这些家庭中有一些并没有“乳腺癌1”和“乳腺癌2”基因,却也出现了遗传性乳腺癌患者。 为解释这一现象,该国际研究小组首先对37名没有上述两种基因的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了分析,确定问题可能与第13对染色体有关。然后,他们又研究了77 个芬兰、冰岛和瑞典的家庭,这些家庭都有非上述两种基因导致的乳腺癌患者,结果发现第13对染色体上可能存在新的乳腺癌基因。 科学家们已在第13号染色体上初步确定出一块区域,认为其中可能含有新的乳腺癌基因。接下来,他们计划进一步分离出“乳腺癌3”基因,并在全世界范围进行调查,以证实该基因的普遍性。科学家表示,确定这一基因将为医生提供诊断遗传性乳腺癌的新方法。 (摘自《健康报》2000年8月18日第1版)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