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220篇
预防医学   250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39篇
  1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锌和维生素E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的类马蹄内翻足胎鼠的孕鼠胎盘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孕鼠随机均分为ATRA诱导组(A组,灌胃ATRA 120mg/kg)、抗凋亡干预组(B组,灌胃ATRA 120mg/kg、饲料添加维生素E 500mg/kg及饮用水添加ZnSO4·7H2O 227mg/L)和对照组(C组)。10d后剖宫产取新鲜胎盘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cl-2、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A组Bcl-2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Bax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B组能逆转A组各观察指标的变化过程(P<0.05)。结论 锌和维生素E可能通过调节Bcl-2/Bax平衡,从而降低ATRA诱导的类马蹄内翻足胎鼠的孕鼠胎盘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寿县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重复感染情况,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寿县2008~2013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3年寿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 012例,重症病例77例,重复感染病例88例,死亡病例1例,年均发病率107.42/10万,重复感染率1.26%。发病率男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33,P0.01);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与5岁以上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 193.56,P0.01)。2008~2013年全县25个乡镇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在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乡镇发病率较高。首次感染、重复感染和重症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份,发病人群均以散居儿童为主,主要集中在3岁及以下儿童。重症病例病原构成以EV71为主,93.18%的重复感染病例发生在初次感染发病后24个月内。结论寿县手足口病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可出现重复感染,EV71感染是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体外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Saos-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Caspase-9、Caspase-12、Survivin含量;Bradford法检测SOD、M DA含量。结果 PC在48 h和72 h对Saos-2细胞的体外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40、80、160μg/m L浓度的PC均诱导Saos-2细胞凋亡;促进Caspase-9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内SOD的活性,降低M DA的含量。结论 PC可抑制Saos-2细胞的增殖,可能与其增加机体的抗氧化功能及启动死亡受体通路、内质网通路、线粒体通路这三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4.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患病率高、危害较大的肝脏疾病,与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密切相关。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与适量蛋白质的治疗性饮食方式,可有效降低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水平。生酮饮食中脂肪占比较高,与MAFL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对生酮饮食预防和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机制如改善胰岛素水平、降低体质量、改变肝线粒体代谢、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与有氧运动的协同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大范围主动脉夹层(AD)3.0 T两段式双期3D CEMRA的扫描技术特点与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 14例大范围AD患者行循环时间(TT)测试和3D FLASH-turbo MRA序列3D CEMRA连续2期扫描。比较真、假腔在TT、峰值信号(SPE)和3D CEMRA信号方面的差异;观测AD双腔的双期显影、内膜破口及腹主动脉分支与双腔的关系,结果与主动脉DSA对照。结果 AD真、假腔TT分别为(13.4±4.8)s、(17.5±4.7)s(P0.01);峰值信号分别为108.7±28.4、83.5±39.3(P0.05)。真、假腔双期3D CEMRA信号分别为第一期:391.4±83.7、142.9±77.2(P0.01);第二期:225.0±66.1、231.6±80.0(P0.50)。双期3D CEMRA上AD双腔呈特征性动态显现:第一期,真腔全程显影,假腔节段性显影;第二期,真腔信号减退,假腔全程显影。检出内膜破口23个,数量、位置与DSA一致;8个呈血流喷射征。5条左肾动脉、3条右肾动脉和1条腹腔动脉干开口于假腔。结论基于AD双腔血流动力学差异的TT测试和双期扫描,是大范围AD 3.0 T两段式双期3D CEMRA的技术要点,该方法可满足大范围AD的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36.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指标变化。方法:入选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71例,以冠状动脉狭窄是否50%分为病变组(n=47)与对照组(n=26)。冠状动脉狭窄组按是否存在心肌梗死分为心肌缺血组(n=25)及心肌梗死组(n=22)两个亚组。所有入选者应用Toshiba Artid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集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并存储,应用3DT在线分析软件,对各组整体应变参数进行分析,包括:整体纵向峰值应变、整体径向峰值应变、整体周向峰值应变。结果:1心肌梗死组与心肌缺血组、对照组比较: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增大(P0.05或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频谱E/A明显减低(P0.05或P0.01)。心肌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对照组及心肌缺血组(均P0.01),心肌缺血组低于对照组(P0.05)。3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对照组及心肌缺血组(均P0.01),心肌缺血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参数较对照组和心肌缺血组明显减低(均P0.01)。心肌缺血组者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峰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通过多项应变参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冠心病早期缺血时周向应变已经出现减低,发生心肌梗死后,心肌形变能力及运动协调性将进一步减低,左心室整体径向、周向、纵向应变均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37.
心肌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运动模式,它与心肌纤维的解剖排列走向密切相关。正常心室肌分为三层:心外膜下层肌纤维呈左手螺旋状围绕心室腔,心内膜下肌纤维则呈右手螺旋状围绕心室腔,而室壁中层肌纤维呈环形走行。心肌纤维的排列方向决定了其收缩形变特点。  相似文献   
38.
39.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疾病,血液透析(HD)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将接受HD治疗>3个月的患者称为维持性HD(MHD)患者〔1〕。随着透析的发展和普及使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但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耻骨上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SA—LESS)上尿路全切除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对2例肾盂癌,2例输尿管癌,1例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2例肾结核,1例巨输尿管症并积脓、肾萎缩患者施行SA—LESS上尿路全切除术。患者全麻,取健侧70°卧位,于脐缘内侧置人两个Trocar,自患侧耻骨联合上方置人一个Trocar,分别置入远端可弯曲腹腔镜及操作器械。先游离患侧输尿管下段,予Hem—0—lok夹闭;向上游离肾脏并离断。肾动静脉,切除肾脏;向下行袖套状切除输尿管末端周围膀胱壁,缝合膀胱切口;标本装袋,延长耻骨上切口取出。结果: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165(115~220)min,术中中位失血量140(50~200)ml。均未输血,术中未出现肠管、实质性器官和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均于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第2~3天拔除腹腔和盆腔引流管,第6~7天拔除导尿管(肿瘤患者行膀胱灌注后),第8天出院。结论:SA-LESS上尿路全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