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理气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方法 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及夹尾激怒法构建功能性便秘气滞证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雌雄各半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2 mg/kg)、理气通便方低剂量组(5.15 g/kg)、理气通便方中剂量组(10.3 g/kg)、理气通便方高剂量组(20.6 g/kg),每组8只,连续给药14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灌胃墨汁后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粪便干湿重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物质(S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结肠组织中SP、CRF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1),粪便含水率降低(P<0.01).经过7 d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均缩短(P<0.05,P<0.01),理气通便方高剂量组大鼠粪便含水率升高(P<0.05).治疗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均缩短(P<0.01),莫沙必利组及理气通便方中、高剂量组大鼠粪便含水率升高(P<0.05,P<0.01).与莫沙必利组比较,理气通便方高剂量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P<0.05).经过14 d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和理气通便方各剂量组5-HT含量降低(P<0.05,P<0.01),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和理气通便方低剂量组NE含量升高(P<0.01),理气通便方高剂量组NE含量降低(P<0.01),模型组、莫沙必利组、理气通便方各剂量组VIP含量升高(P<0.05,P<0.01),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和理气通便方低剂量组SP、CRF mRNA及S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理气通便方中、高剂量组S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及理气通便方各剂量组CRF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及理气通便方各剂量组5-HT含量升高(P<0.01);莫沙必利组和理气通便方中、高剂量组NE含量降低(P<0.01);莫沙必利组及理气通便方各剂量组VIP含量降低(P<0.01);理气通便方中、高剂量组SP mRNA及S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理气通便方各剂量组CRF mRNA及CR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理气通便低剂量组大鼠S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莫沙必利组比较,理气通便方低剂量组NE、VIP含量升高(P<0.01),理气通便方中剂量组NE含量降低(P<0.01),VIP含量升高(P<0.05),理气通便方高剂量组NE、VIP含量均降低(P<0.05,P<0.01),理气通便方中、高剂量组5-HT含量、SP mR-NA及S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理气通便方各剂量组CRF mRNA及CR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结论 理气通便方通过改善大鼠胃肠动力和肠道水液代谢达到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肠肽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清化肠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清化肠饮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疾病作用靶点,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相映射得到二者共同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靶点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根据相互作用关系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脾胃湿热证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REG患者70例,按中医辨证标准分为脾胃湿热证组34例、脾胃虚弱证组36例;设正常对照组1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胃黏膜中IL-8、TNF-α、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TNF-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IL-10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IL-8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组与脾胃虚弱组IL-8、TNF-α、IL-10的表达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在RE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不是主要的促炎因子,TNF-α可能在促进RE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IL-10可能在防止REG的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IL-8、TNF-α、IL-10在REG脾胃湿热证与脾胃虚弱证之间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文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检索CNKI数据库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37篇不同分期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并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C活动期以性寒凉、味苦甘辛入脾胃经、肺大肠、肝胆经的清热、补虚、理气、止血药为主,常用药如黄连、黄芩等;缓解期以性温热、味苦甘辛入脾胃经、肺大肠、肝胆经的补虚、理气、温里、收涩药为主,常用药如白术、白芍等。结论中医药治疗UC的药性在活动期以寒凉为主,在缓解期以温热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脾胃经、肺大肠、肝胆经为主,调脾胃、祛邪实、理气机为治疗本病的一个重要治则,尤重清法和补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讨PCI手术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随机从某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抽取80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和研究组(40例PCI手术介入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疗效95%高于对照组75%(P0.05);治疗前组间心功能指标差异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率、LVEF高于对照组,LVES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7.50%(P0.05),研究组死亡率0%(0/40)低于对照组5.00%(2/40),但差异小(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PCI手术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风药是指一类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风药具有疏散表邪的功效,但风药不等同于解表药,不仅仅用于治疗表证,对便秘之证亦有效。围绕便秘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从升清阳、通表里、化湿邪、发郁火、疏肝气等方面来阐述风药在便秘治疗中的运用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炭肾体外血液灌流治疗急性大量有机磷中毒的疗效 ,我们在近 3年余期间对 37例误服大量有机磷农药的患者在洗胃、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和大剂量阿托品治疗的同时 ,早期联合应用血液灌流治疗 (治疗组 ) ,并与同期按常规治疗的 4 3例患者(对照组 )相对照 ,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对象 两组病例均为我院内科住院病例。根据患者误服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急性大量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组 37例 (男 11,女 2 6 ) ,对照组 4 3例 (男 14 ,女 2 9)。两组患者的年龄、服药种类、剂量和从服药到入院时间经统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2年内再狭窄(ISR)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植入DES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PASS估计模型产生队列样本量,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DES-ISR)及非狭窄组(non-DES-ISR),对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单因素和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Nomogram并在验证队列中验证其检验效能。结果模型产生队列共1741例,233例(13.4%)在植入DES后2年内确诊ISR,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ES-ISR的预测因素为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OR=2.77,95%CI:1.41~5.47,P=0.003)、血脂异常(OR=1.90,95%CI:1.30~2.78,P=0.001)、空腹血糖(FPG)≥6.5 mmol/L(OR=5.50,95%CI:3.05~9.92,P<0.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OR=7.26,95%CI:3.27~16.11,P<0.001)、冠状动脉弥漫病变(OR=1.80,95%CI:1.13~2.88,P=0.014)、首次PCI操作时间≥60 min(OR=2.62,95%CI:1.13~6.05,P=0.024)和首次PCI为急诊(OR=2.20,95%CI:1.48~3.28,P<0.001)。模型验证队列102例,DES-ISR发生风险随Nomogram评分增高而增加,Nomogram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0.753~0.829,P=0.019)。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以及PCI操作程序是DES-ISR的重要预测因素,Nomogram能够较好地识别DES-ISR高危人群,能够为高危人群的随访干预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中的黏蛋白MUC2、MUC5AC以及肠三叶因子(TFF3)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UC患者74例,其中大肠湿热证组48例,脾胃气虚证组26例,另外选1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3组人群肠黏膜上皮中MUC2、MUC5AC以及TFF3的表达情况。[结果]MUC2在UC大肠湿热组、脾胃气虚组患者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组、脾胃气虚组MUC5A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和23.1%,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大肠湿热组MUC5AC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胃气虚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肠湿热组TFF3阳性表达率为79.2%,高于脾胃气虚组的53.9%,两者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气虚组与大肠湿热组间MUC2、MUC5AC以及TFF3的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大肠湿热证MUC5AC的表达上调和TFF3的表达下调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对临床诊疗、判断预后也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杨春波系全国名老中医,其学术肇始于温病,发展于内科杂病,成熟于脾胃病。杨老师临证用药,受温病学的启发,以轻清、灵动为特点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用药经验,笔者因国家攻关课题之缘,有幸侍诊左右,临证一得,略叙于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