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牙菌斑定植菌与住院老年精神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113名新入院老年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情况,并采集牙菌斑标本,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测量可培养目标细菌的检出率、检出量及构成比。结果:牙菌斑有目标菌定植组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率达48.39%,与无定植组的13.7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病例组目标菌中位列前三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牙菌斑定植菌可能是住院老年精神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定植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探讨无缝克隆技术在构建日本血吸虫基因重组质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血吸虫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含有信号肽或跨膜结构域的基因,截取胞外段大于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基因片段。根据无缝克隆技术原理,设计引物。以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纯化后的PCR产物与线性化载体p ET32c(+)/Bam HⅠ+XhoⅠ以摩尔比6∶1混和,利用Seamless cloning enzyme在25℃反应30 min。化学法将连接产物转至大肠杆菌Trans 5α,菌落PCR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Bam HⅠ和XhoⅠ双酶切验证后送测序。测序结果用DNAStar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在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数据库中共筛选到278个含有信号肽或跨膜结构域且胞外段大于110个氨基酸残基的目标基因。对其中41个单一外显子的基因进行了无缝克隆引物设计和合成。PCR成功扩增到33个基因片段,并与线性化的p ET32c(+)进行无缝克隆连接。经菌落PCR和酶切验证获得28个阳性重组质粒。测序显示28个插入基因片段序列正确。结论:利用Seamless克隆技术成功获取了一批含有日本血吸虫基因或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省去了传统的酶切、连接、去磷酸化等手段,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为后续的日本血吸虫免疫组学的高通量抗原筛选和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临床特征和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45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中 40例行经尿道电切术 (TUR) ,有效率 78.45% ;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后痊愈 ;保守治疗者 1例自然痊愈。 TUR术后病理发现伴局部恶变者 1例 ,7个月后行膀胱癌根治术。结论 膀胱镜检查结合活检对腺性膀胱炎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TUR加膀胱药物灌注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5.
柏雪  朱慧琼 《淮海医药》2014,(3):289-29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异位妊娠复发中的方法及影响。方法将28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43例)和观察组(1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结果随访1年,对照组异位妊娠复发率为10%,观察组为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健康教育有效降低异位妊娠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6.
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6例临床与影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已确诊的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6例患者临床均以亚急性高颅压症状为主,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多见,在轴位T2WI上,窦腔内可见长T2高信号影,在矢状位T1WI上,窦腔内可见短T1高信号影。结论对于有妊娠和分娩史,不明原因出现颅内压增高、局限性神经症状、突然意识障碍的患者,须行头MRI或DSA检查。  相似文献   
37.
<正>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种自身免疫病[1]。可分为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症(OSMS)、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症(SMS)、常见型多发性硬化症(CMS)3种类型。诊断MS的辅助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还有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38.
陕西省神木县2009年3月出台了《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细则(试行)》,"全民免费医疗"由此拉开了帷幕。神木县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引发了各界争论。文章全面系统地解析了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的实施背景、制度供给状况,并基于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实践分析,科学评价其成效,总结经验,探索其对构建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如何更好的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方法:按优质护理标准开展护理,并参照该标准对我科室护士进行培训、考核、督查、整改。结果:自开展优质护理2年多以来,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应用优质护理可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医护人员满意的目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0.
杨宓  柏雪 《重庆医学》2015,(36):5071-5073
目的:检测在高脂高果糖饮食和维生素 D 缺乏条件下小鼠龈下菌群变化,探讨其导致牙周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正常型和维生素 D 受体敲出的野生型 C57BL /6J 小鼠各20只,各自随机分成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高果糖饮食组,每组10只。喂养10周后检测下颌第2磨牙牙周炎临床指标,提取龈沟液,采用 PCR-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和 DNA 测序等方法分析龈沟液的菌群差异性。结果与正常型高脂高果糖组比较,维生素 D 受体敲出型高脂高果糖组在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牙松动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型高脂高果糖组、维生素 D 敲出型组与正常型正常饮食组比较,小鼠龈沟液菌群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序结果显示正常型高脂高果糖组和维生素 D 受体敲出型高脂高果糖组小鼠的优势菌群不完全相同。结论通过成功建立所需牙周炎动物实验模型,初步证明维生素 D 缺乏对高脂高果糖所致牙周炎的发展可能存在正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