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3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509篇
内科学   203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科学   321篇
综合类   1014篇
预防医学   486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345篇
  5篇
中国医学   425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报告了测量85例颈型颈椎病人随机平卧和右侧卧于8种不同的支架和枕头的颈椎解剖指标,如弧弦距.颈脊柱和水平线的交角.评价不同的支架或枕头与颈椎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99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 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肾脏疾病病人500例,男327例,女173例,年龄8~64岁.其中单纯性血尿31例,蛋白尿89例,肾病综合征273例,不明原因肾功能衰竭29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78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用量刺蒺藜配伍复方对小鼠毛囊黑皮素1受体(MC-1R) 表达及黑色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Masson-Fontana stain技术观察不同用量刺蒺藜刺配伍复方水提物灌服后的小鼠毛囊黑皮素1受体表达水平及黑色素含量.结果 不同组的复方作用下的MC-1R均呈阳性表达,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配伍用量为刺蒺藜、川芎、首乌之比为6∶ 3∶ 3时MC-1R 表达最明显;不同组的复方作用下的表皮中黑色素含量都有明显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其中对黑色素含量影响最大且差异有显著性的中药是刺蒺藜(P<0.01),其次是川芎,最后是首乌,但后两者对黑色素含量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刺蒺藜配伍复方能够有效上调黑皮素1受体的表达水平,并可能是正相关地增加了毛囊中黑色素含量来起到调控色素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对人胃癌细胞中整合素β1的影响.初步研究其对肿瘤黏附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已构建成功的含Ad-Ang-1+Ad-VEGF-165/2基因(A组)、Ad-Ang-1基因(B组)和Ad-VEGF基因(C组)的重组腺病毒瞬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转染Ad-GFP作为阴性对照(D组),未转染的正常细胞作为空白对照(E组),通过细胞黏附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黏附能力的改变,再分别使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三组细胞中整合素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细胞黏附实验显示转染Ad-Ang-1、Ad-VEGt-165、Ad-Ang-1+Ad-VEGF-165/2后,细胞与细胞外基底之间的黏附力明显增强(P<0.05),B组与C组无区别(P>0.05),A组的黏附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整合素β1 mRNA和蛋白水平在A组、B组、C组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D组及E组(P<0.05),其中在A绢的表达最强.结论 转染Ad-Ang-1、Ad-VEGF-165和Ad-Ang-1+Ad-VEGF-165/2能够提高人胃癌细胞BGC-823中整合素β1 mRNA、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转移,A组的作用强于B组和C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通过随访评价支架置入治疗髂静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比较不同类型支架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赤峰市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3例单侧髂静脉狭窄、闭塞接受支架置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中期(3~12个月)随访.比较编织型支架(编织支架组,34例)与激光雕刻支架(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眼部表现特点,探讨导致视功能损害的可能相关因素,以及在临床诊治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11-10/2015-10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45例90眼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病例资料,对患者术前视力、视野、视乳头改变、肿瘤大小、肿瘤周围组织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12~68(平均41.7±13.7)岁,男女比例1∶4.6;视力下降18眼,视乳头水肿24眼,视乳头色淡6眼,视野缺损47眼,其中视野缺损类型以双眼对侧同向性缺损为主;肿瘤最大径2.1~9.6(平均4.8±1.7)cm;肿瘤体积3.02~193.2(平均48.3±47.8)cm3。 Spearman分析显示肿瘤体积、肿瘤最大径和脑中线结构移位与术前出现视野缺损呈正相关。而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脑室是否扩大、肿瘤周围组织是否水肿与术前出现视野缺损无明显相关性。经Mann-Whitney U检验,术前视野受损组和视野正常组之间肿瘤体积、肿瘤最大径、脑中线移位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较多三角区脑膜瘤患者存在眼部症状和体征,患者视功能损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肿瘤对周围视放射的破坏导致。肿瘤大小、生长方向、对周围视放射压迫的具体位置决定了患者是否出现视野缺损以及视野缺损的类型和程度。对于靠近视放射等后视路的颅脑占位,眼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要重视其神经眼科学检查,注意肿瘤与周围视路等功能区的位置关系,这对于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方案制定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比较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与普通双极电凝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80例子宫肌瘤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0例使用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凝固闭合卵巢和子宫血管,另外40例使用普通双极电凝术凝固闭合卵巢和子宫血管,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近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凝固和闭合〈3 mm管径的血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凝固、闭合3~5 mm直径的子宫、卵巢血管,Ligasure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双极电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gasure、普通双极电凝均能安全、有效地凝固〈3 mm直径的血管,但在结扎速凝固闭合3~5 mm的较大血管时,使用Ligasure更安全、更有效,能减少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四种杀虫剂(奋斗呐、氯菊酯、敌敌畏、马拉硫磷)对灭蚤地区印鼠客蚤的毒性。方法将用丙酮配制的药液100μl加在φ35mm的滤纸药膜上,20min后放入50ml离心管盖中,接15匹成蚤于离心管(底部有20个φ0.5mm小孔以通气)中,旋紧盖子并倒置。在温度(25±1)℃,相对湿度(85±5)%的培养箱中接触药膜24h,检查死虫数,计算LC50及95%可信区间范围。结果雷州平步、遂溪洋青、廉江营仔和潮洲饶平(对照点)的印鼠客蚤对奋斗呐、氯菊酯、敌敌畏、马拉硫磷相应的LC50分别为510.51mg/L、923.63mg/L、10.40mg/L、1224.62mg/L;293.22mg/L、349.95mg/L、9.11mg/L、775.00mg/L;255.27mg/L、219.99mg/L、8.27mg/L、559.37mg/L;176.81mg/L、199.66mg/L、5.73mg/L、583.31mg/L。雷州平步、遂溪洋青、廉江营仔各自相应的LC50与潮洲饶平(对照点)的LC50的比值分别为2.89、4.63、1.82、2.10;1.66、1.75、1.59、1.33;1.44、1.10、1.44、0.96。结论除了廉江营仔印鼠客蚤对马拉硫磷毒性敏感外,4种杀虫剂对雷州半岛灭蚤地区的印鼠客蚤的毒性降低,并以雷州平步的情况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9.
1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因腰痛半年,发现下腹部肿物疼痛二个月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腰痛,自行理疗等治疗后好转,二个月前无意中于下腹部可扪及一包块,位置不固定,无压痛。既往“右侧卵巢囊肿及阑尾切除术”病史28年。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腹部未扪及明显包块。于解放军总医院行盆腔cT检查提示:盆腔内子宫前方可见一软组织密度肿物,5.2×4.0cm大小,强化扫描可见明显增强,密度尚均匀,病灶与子宫、盆腔肠管分界欠清,膀胱膨胀差,比均匀,直肠周围未见异常。诊断:盆腔内肿瘤,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Straub Rotarex System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赤峰市医院血管外科行Rotarex血栓清除装置减容联合DCB扩张治疗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同时合并动脉栓塞或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16例老年患者(16条患肢)的临床资料。明确诊断后接受介入手术治疗,先使用Rotarex血栓清除装置行经皮血栓清除减容,减容后造影评估,残余狭窄使用DCB扩张。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变化,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12个月门诊复查彩超评价通畅率,评估临床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1例静息痛患者疼痛症状较术前显著缓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下降[(2.0±0.3)和(8.6±1.1),P0.01]。5例间歇性跛行患者中3例患者术后跛行症状消失,2例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患肢ABI较术前显著提高[(0.87±0.06)和(0.29±0.10),t=19.89,P0.01]。术中发生1例(占6.25%)并发症,为远端动脉栓塞,再次机械减容后解除栓塞。所有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通畅率100%。结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栓塞的患者,Rotarex血栓清除装置联合DC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