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发热伴肺部阴影患者临床常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鉴别病因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初治主要依赖经验,早期识别、纠正、预防此类患者初始经验性治疗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初治成功率,现围绕发热伴肺部阴影初治失败的定义及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儿童替牙期现状、常见牙齿问题及影响因素、家长对儿童牙齿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科学维护儿童口腔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5月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齐齐哈尔市的1 023名4~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替牙期常见的牙齿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有435名(42.52%)儿童进入了替牙期;185名(18.10%)儿童牙齿受过外伤。875名儿童接受口腔检查,266名(30.4%)儿童患有龋齿。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摄入果汁等饮料的频率≥3次/d(OR=2.254,95%CI:1.185~4.289,P<0.05)、经常睡前吃零食(OR=2.515,95%CI:1.437~4.403,P<0.05)、进食后未进行口腔护理(OR=2.490,95%CI:1.412~4.390,P<0.05)为龋齿的危险因素。进食糖果≥3次/d(OR=3.924,95%CI:1.264~12.184,P<0.05)及进食甜点1~2次/d(OR=3.378,95%CI:1.219~9.361,P<0.05)是儿童提前进入替牙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部分儿童存在替牙期提前的状况,家庭因素、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影响儿童牙齿健康的因素,应提高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认识,科学合理的维护儿童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医学生既往遭受校园欺凌情况对自身抑郁状态的影响,为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和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齐齐哈尔医学院大一~大三共2 152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98名学生处于抑郁状态,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人数为670人(74.61%),中度抑郁的检出人数为209人(23.27%),重度抑郁的检出人数为19人(2.12%)。男女生抑郁检出率分别为46.6%和37.8%,不同的性别(Z=-3.55,P<0.001)、不同的年级(H=14.81,P=0.001)、不同学习成绩(H=22.31,P<0.001)、不同生活经历(H=14.02,P=0.003)、父母经常争吵(Z=-5.57,P<0.001)和离异(Z=-4.40,P<0.001)之间大学生抑郁情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大三年级学生抑郁的检出率为47.0%,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抑郁检出率为52.8%,大学生既往住过托管机构的抑郁检出率为65.2%,父母经常争吵和离异情况下大学生抑郁检出率分别为54.5%、54.8%。800名学生在小学时遭受过校园欺凌(占总学生数的37.17%);578名学生在初高中学时有遭受过校园欺凌(占总学生数的26.86%);214名学生在大学时有遭受过校园欺凌(占总学生数的9.94%)。结果显示年级、父母争吵、父母离异、既往遭受欺凌均是医学生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P<0.05);曾在小学、初高中及大学期间偶尔和经常遭受欺凌者均比未遭受欺凌者发生抑郁的危险性高(P均<0.01)。结论 既往遭受校园欺凌是后期医学生产生抑郁状态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应该增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同伴的支持,降低校园欺凌的发生,进而减少医学生抑郁状态的产生,为其营造良好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4.
目的:验证社会支持在学习倦怠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关系中的中介调节作用.方法:2020年4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利用学习倦怠量表、社会支持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对某市3所大学的1291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冠疫情期间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56.3%、50.3%,中度焦虑和抑郁占比较大,分别为30.6%、28.0%...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究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炎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血管外科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炎手术患者200例, 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给予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生活质量、舒适度、情绪状态以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为5.00%, 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干预后,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舒适度得分均升高(P<0.05),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得分降低(P<0.05),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w、4 w、6 w、8 w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腹腔镜胆囊炎手术患者术后康复, 改善其术后感染情况、生活质量、舒适度、情绪状态以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6.
总结了新生儿PICC技术在早产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中心静脉置管的日常护理、穿刺方法等,认为新生儿PICC技术在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应用中安全可靠,对早产儿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去铁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过载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过载患者,按照血清铁蛋白(SV)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滴注甲磺酸去铁胺治疗,2周为1个疗程,间隔2周,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对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血清铁蛋白I、Ⅱ和Ⅲ期患者对去铁胺的反应率分别为86.04%、58.33%和16.67%,各期的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6、33、19个月,各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铁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过载的疗效与患者基础sF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不良反应轻微,SFI期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00~2004年103例已确诊为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做好低血糖的病情观察、高血压和饮食的控制,减少感染的机会,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本病护理的关键。结论根据糖尿病肾病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本病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39.
<正>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一种分化极差、含有肉瘤或肉瘤样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部恶性肿瘤0.1%~0.4%,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极差,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诊断时往往已达疾病晚期[1]。若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漏诊、误诊,现将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误诊为真菌感染的PSC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袁重红  杨志昌  王凯玲  杨晓蕾 《医学综述》2014,20(18):3365-3366
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的形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众多因素导致的高血压长期作用于血管壁可引起主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其结构极易在高血压的进一步影响下被撕裂出现损伤,从而使血液进入血管壁形成血肿,剥离管壁形成主动脉夹层。该文主要阐述血管的结构、血压的形成、调节及高血压的形成、高血压与主动脉内膜撕裂之间的联系,在解剖学与组织学的知识层面上探究并整合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间的关系以及容易致病的相关因素及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