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 探索茶碱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茶碱微囊制备工艺;用转篮法比较茶碱微囊的释放特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碱含量。结果 复凝聚法制备茶碱微囊的最佳工艺为药胶比0.2:2,搅拌速度100rpm,固化时间30min,最佳分散剂是液体石蜡。结论 茶碱微囊释药平稳,其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止血通明合剂中的指标性成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Diamond ODS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1%磷酸(三乙胺调pH值至5.1)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分别为240、270nm。结果:止血通明合剂薄层层析有明显的特征斑点。龙胆苦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67.29、232.87、123.12、148.89、142.56μg/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制定止血通明合剂质量标准的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大数据在医院合理用药质控中的应用方式及现状,为医院药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2年12月有关“大数据”“医院合理用药”的相关文献,从医疗大数据的特点、类型、应用现状等方面分析其在合理用药质控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势。结果 医疗大数据具有数据容量大、数据收集速度快、数据来源及类型多样化的大数据特点,以及时序性、隐私性、不完整性等独有特点;包括基因组数据,临床数据,智能医疗设备产生的数据,生物特征数据,行政、交易和业务数据等类型。基于医疗大数据实施的合理用药质控模式,具有全程化、动态化、可追踪的特点,可实现质控的电子化、信息化拦截,从源头杜绝了合理用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合理用药质控过程更高效。结论 基于大数据的合理用药质控模式能优化和提升医院药学的管理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讨论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对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治疗的156例西药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中,常见的西药给药途径主要包含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与口服给药等,其中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临床症状表现部位主要包含:附件与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结论:在临床应用西药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对西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对于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具备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协助医生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结合脑梗死治疗原则,协助主治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对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结果和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及时发现患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杨彦彪  邱雯  赵慧  李芳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6):193-193
患者,男,49岁,因药物性肝损害于2004年12月29日入院。该患者于入院前1年因慢性肾小球肾炎致尿毒症,行肾移植术。术后给予三联免疫抑制剂:口服环孢素A275mg/d、硫唑嘌呤50mg/d、强的松20mg/d。在服药初期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其后半年内未行血药浓度监测及药量调整。患者于入院前2周因受凉后发热、咳嗽、咳痰,服用“三九感冒灵”等药未见好转。同时出现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并逐渐加重,伴全身瘙痒。入院时查体,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睑无水肿,巩膜重度黄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发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制剂,方法:根据验方,采用水提纯沉法制备中药合剂。结果:临床观察治疗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等患者172,疗效良好,结论:本品疗效肯定,价廉易得,服用方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药学干预措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某院神经内科收住的4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配备专科临床药师,实施个体化给药、开展床旁用药宣教、发放患者出院用药指导单,对照组不予干预。制定二级预防用药知识和用药依从性调查表,在出院时对2组患者进行用药知识调查,在出院3个月后对2组患者行电话回访进行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在二级预防用药知识方面,干预组回答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依从性方面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可以增加患者的用药知识、提高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婴儿双歧杆菌对实体瘤低氧区的靶向效应,构建肿瘤厌氧靶向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pTRKH2-PsT /CD和pTRKH2-PsT /UPRT。方法 用PCR的方法从质粒pGEX/CD和pGEX/UPRT中扩增出CD基因和UPRT基因,双酶切CD基因、UPRT基因和质粒pTRKH2-PsT,分别连接后重组于大肠杆菌中。之后用电转化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入婴儿双歧杆菌中。用RT-PCR检测该系统mRNA水平的表达,SDS-PAGE检测该系统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在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上检测该系统的体外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结果 成功地将CD基因和UPRT基因转入了质粒pTRKH2-PsT,CD基因和UPRT基因的测序结果表明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RT-PCR检测到CD和UPRT mRNA水平的明显表达。在含有CD基因的婴儿双歧杆菌细胞全蛋白中发现了CD蛋白质的表达,在含有UPRT基因的婴儿双歧杆菌上清液中发现了UPRT蛋白质的表达。黑色素瘤细胞的低存活率证明了pTRKH2-PsT/CD、pTRKH2-PsT/UPRT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黑色素瘤的显著杀伤作用。结论 肿瘤厌氧靶向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pTRKH2-PsT/CD、pTRKH2-PsT/UPRT构建成功并显示出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惠玲  张志叶  杨彦彪 《中国药房》2014,(29):2766-2769
目的:了解治疗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新药Cabozantinib的药物信息。方法:通过美国FDA官方网站、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以甲状腺髓样癌新药、Cabozantinib为关键词,检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选取有效文献15篇,对Cabozantinib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适应证、注意事项等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Cabozantinib作为继凡德他尼(Vandetanib)之后,美国FDA批准的第2个用于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治疗的药物,能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RET、MET、KIT等活性,不促进肿瘤转移或侵袭,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且毒性反应轻微,适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恶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的治疗,但对有内脏穿孔或瘘管形成、严重出血等情况的患者禁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