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天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伟锋  陈琳  丛晓东  张云  蔡宝昌 《中成药》2011,33(10):1785-1787
概述了天麻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面近些年来的研究进展.为了便于企业快速检测天麻质量,提出建立一种快速、无损、低成本的红外光谱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2.
栀子炮制前后绿原酸、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伟锋  梁小娟  吴晶宇  丛晓东  张云  蔡宝昌 《中草药》2011,42(10):2008-2010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栀子及其炮制品中绿原酸、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的量。方法栀子及其不同炮制品以50%甲醇溶液超声提取,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法(HPLC-DAD)检测,应用Agilent Zorbax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0.4%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分别为240、330、440 nm。结果不同产地的栀子经炮制后,3种成分的量均显著下降,焦栀子中较炒栀子中的量更低;西红花苷-I在炒栀子和焦栀子中均检测不到。结论不同产地的栀子中主要有效成分的量存在差异,炮制可减少栀子中某些有效成分的量。  相似文献   
33.
杨莹  杜伟锋  康显杰  来平凡  屠珏 《中草药》2018,49(23):5594-5599
目的探讨续断"发汗"前后水煎液及含药血清对人成骨样MG-63细胞、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人成骨样MG-63细胞、幼鼠成骨细胞分别与续断"发汗"前后水煎液及大鼠含药血清共同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硝基苯磷酸盐法检测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续断水煎液和含药血清均能显著促进MG-63细胞和成骨细胞增殖(P0.01),并能显著提高成骨细胞的ALP活性(P0.01),且相同剂量未"发汗"组作用普遍优于或非劣于"发汗"组。结论结合前期成分研究,推断续断"发汗"前后成分的改变影响了其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超高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riple-TOF-MS)建立一种对薏苡仁中的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SB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异丙醇(1∶1),等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扫描范围为m/z 100~1 500,并采用全扫描模式对样品数据进行收集,根据高分辨质谱结合二级质谱所得的信息对薏苡仁中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学成分进行快速的鉴定。结果检测出薏苡仁中29种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学成分,并对化合物的裂解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的质荷比、Scifinder和Reaxy网络数据库以及文献得知,这些化合物在离子源的作用下通过失去油酸、亚油酸、棕榈酸、氧化油酸等结构,得到不同质荷比的碎片离子,从而推测出29种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合物的名称及结构式。结论研究建立的薏苡仁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学成分定性分析的方法准确、快速、灵敏,为提高薏苡仁的质量控制水平及后续阐明薏苡仁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5.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对浙麦冬中麦冬总皂苷含量进行快速测定。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麦冬总皂苷的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其含量与近红外光谱(NIR)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含量预测。结果建立的麦冬总皂苷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校正均方差(RMSEC)分别为0.99031,0.0235。经外部验证,校正模型的预测均方差(RMSEP)为0.0361,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达0.9957。结论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无损的特点,可以应用于浙麦冬中麦冬总皂苷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基于改进的YOLOv7-tiny算法实现浙贝母切片角度的自动识别。方法 通过数据增广构建16 000张包含不同角度浙贝母的图像数据集。对YOLOv7-tiny算法进行改进,将普通卷积替换为鬼影卷积(GhostConv),优选添加坐标注意力机制(CA),将部分激活函数替换为计算量更小的HardSwish函数,在损失函数中添加角度识别误差的惩罚项,并针对同一目标有多个识别结果的现象修改非极大值抑制(NMS)策略。为验证不同改进点对算法模型优化的有效性,对所有的改进点进行消融实验,通过对比在原模型或增加了已验证有效性的改进点的模型基础上增加某改进点前后的预测结果,以评价指标的改善,证明该改进点的有效性。结果 改进的浙贝母切片角度识别算法所需参数量约为原算法的55.4%,计算量约为原算法的59.4%,交并比(IoU)为0.5时的平均精度均值(mAP@0.5)上升了12.2%,识别角度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5.02°,较原始算法降低了4.58°,在本研究实验环境中,单张图片平均识别时间可达8.7 ms,远快于人类平均反应时间。结论 该研究使用改进YOLOv7-tiny算法实现了浙贝母切片角度的识别,且较原模型更轻量,识别准确度更高,为稳定、准确的浙贝母切片自动化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为其他中药的自动化炮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7.
山茱萸炮制前后多糖的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并考察山茱萸炮制前后多糖的含量变化,以探讨山茱萸的炮制机理.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山茱萸炮制前后多糖的含量.结果 生品总糖含量为51.41%,得率为10.12%;制品总糖含量为53.10%,得率为5.91%,较生品多糖得率下降了41.60%.结论 山茱萸经酒蒸制后,多糖得率降低.实验结果为探讨山茱萸炮制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薏苡仁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与颜色值的相关性,为薏苡仁炮制过程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对薏苡仁中9个化学成分(甘油三亚油酸酯、1,2-二油酰基-3-油酰反式甘油、1,2-二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1-棕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1,3-二棕榈酸-2-亚油酸甘油酯、甘油三油酸酯、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和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酯)含量进行测定;以薏苡仁炮制过程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色差计采集色度值(L*、a*、b*、E*ab)。结果:3批生品到麸炒品的炮制过程中,色度值L*、E*ab数值越小,9个指标性成分含量越大;色度值a*、b*数值越大,9个指标性成分含量越大。在3批麸炒品到炮制太过的炮制过程中,色度值L*、E*ab与9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均基本呈显著性正相关;色度值a*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山茱萸制品石油醚萃取部位对几种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取ICR小鼠,复制D-半乳糖致衰模型、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肾阴虚模型,给小鼠灌服药液,观察山茱萸制品石油醚萃取部位对几种模型小鼠的影响,结果:山茱萸制品石油醚萃取部位能影响D-半乳糖致衰模型小鼠血清SOD、NO水平;能降低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ALT、AST值;增加肾阴虚模型小鼠负重游泳及耐缺氧时间。结论:山茱萸制品石油醚萃取部位对几种模型小鼠均有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保护作用。山茱萸石油醚萃取部位可能是山茱萸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40.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杭白菊中3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杭白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及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快速测定的近红外光谱模型。 方法: 以HPLC分析值作为参照,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采集杭白菊的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绿原酸、木犀草苷及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结果: 杭白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及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校正均方差(RMSEC)、内部验证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54 93,0.015 7,0.012 7, 0.984 50,0.013 1,0.017 6和0.998 28,0.009 17,0.005 11。经外部验证,3种成分的预测值和真实值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0 4,0.941 2,0.944 6。 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实现杭白菊大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