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李苗 《中外医疗》2011,30(9):161-161
手术是骨科疾病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是术后机体康复的保证之一。据临床资料发现,手术后(尤其在2d内)失眠发生率高达90%以上。睡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精神和体力恢复,失眠使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延迟刀口及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2.
<正>按照民间节气的说法,"立冬"意味着冬天的来临,从这一天开始,"北风吹、气温低、雪花飘"的景象陆续上演。从立冬到冬至的45天非常关键,是在为对抗"三九天"养精蓄锐。预防四种疾病最易高发心脑血管疾病:一到冬天,患心梗、心绞痛、中风、心肌梗死的病人就会增多,寒冷刺激会使人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导致血压不稳,引起急性并发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115例拟行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单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开腹对照组30例、超声刀组26例、单极电凝组31例、镜下缝合组2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检测血性激素水平。结果术前,4组患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睾酮(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4组患者E2、FSH、L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开腹对照组较其他3组E2水平明显升高,FSH、L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4组患者E2、FSH、L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极电凝组较其他3组E2水平明显降低,FSH、L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极电凝组月经异常6例,超声刀组月经异常3例,开腹对照组和镜下缝合组无明显月经异常改变。结论开腹术和腹腔镜手术均对卵巢功能有一定影响,但腹腔镜手术使用单极电凝会加重卵巢近期功能的损害,使用镜下缝合或超声刀可更好地保留其功能。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孕产妇一体化服务模式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并符合要求的初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实验组实施孕产妇一体化服务模式,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分段式管理模式,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的医生和助产士或护理人员负责。结果:实验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超过标准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产妇恐惧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产妇安全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1)。两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可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ALL疗效、长期生存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采用德国儿童血液、肿瘤协作组ALL治疗方案(COALL-97/GPOH)治疗的50例ALL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儿全部完成诱导缓解治疗,完全缓解(CR)率100%。其中随访时间最长者103个月,最短6个月,中位数63个月,复发/死亡14例,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4.3%。高危ALL(HR-ALL)19例,标危-ALL(LR-ALL)31例,EFS分别为66.3%和84.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3,P=0.010)。年龄≥10岁18例,<10岁32例,EFS分别为65.3%和82.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2,P<0.01)。初发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5×109L-117例,<25×109L-133例,EFS分别为77.9%和82.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1,P<0.01)。B-ALL44例,T-ALL 6例,EFS分别为81.6%和5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P<0.01)。细胞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及白血病细胞对泼尼松(PRED)、长春新碱(VCR)及门冬酰胺酶(ASP)的敏感程度积分(PVA-积分)和例数分别为3+4分24例、5-7分15例、8+9分11例,EFS分别为96.1%、79.7%和54.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7,P<0.002;χ2=2.448,P<0.028)。有完整染色体及基因检查资料的患儿27例。其中TEL/WT1(+)5例,死亡1例;BCR/ABL(+)4例,死亡3例;E2A/PBX1(+)并染色体t(1;19)和染色体t(3;7)t(12;22)各1例,2例均死亡。结论年龄、初发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免疫亚型是评估预后的重要因素;PVA-积分是对ALL临床危险因素分型的补充,使ALL临床分型更细致准确及治疗方案更加个体化。  相似文献   
116.
寄生被子植物中有一类寄生在寄主根部,通过摄取寄主的水分和养分而生存的特殊植物类群即为根寄生植物。近年来有关外源信号物质对根寄生植物作用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外源信号物质对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吸器形成的刺激作用及其刺激机制的研究。对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具有刺激作用的外源信号物质主要是倍半萜、氢醌类物质以及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对根寄生植物的吸器形成具有刺激作用的外源物质主要包括醌类、酚类、黄酮类3大类物质,其核心结构是对苯醌。外源信号物质刺激根寄生植物的种子萌发很可能是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机制进行作用的;而刺激吸器形成则与氧化还原机制密切相关。外源信号物质对根寄生植物作用的研究对揭示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吸器形成的机制及其寄生关系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并有助于对有害根寄生植物的防治和有价值根寄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研究超声对新生儿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有围生期窒息病史的患儿80例,产前超声已排除颅内先天结构异常,于出生72 h内行颅脑二维超声检查,并经颞囟检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参数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以及阻力指数(RI)。于超声检查结束24 h内行头颅磁共振检查,以磁共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80例患儿磁共振检查均提示脑损伤,呈多灶性分布。超声检查62例表现不同程度的脑损伤,阳性率为77.5%。结论 颅脑超声可早期发现新生儿脑组织结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8.
李苗  王群松  贾竑晓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1):3901-3904
疲劳感与抑郁症的关系十分复杂,其是抑郁症的一种常见症状;是一种普遍的抑郁症前驱症状,尤其是抑郁症首次发作时;也是抑郁症的一种残留症状,并且比其他抑郁症状更易趋于慢性化,与患者工作和社会功能缺损高度相关。因此,关注抑郁症患者的疲劳感症状对临床治疗抑郁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抑郁症相关疲劳感的定义、临床表现、不良后果、产生机制、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正乳腺癌在中医文献中称为"乳岩"、"石痈"等,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骨转移是乳腺癌主要的血行转移之一~([1]),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在发现骨转移后其中位生存时间仍可达32个月~([2])。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RE)的风险亦随之增高。在乳腺癌远处转移中,骨转移的发生率为70%左右,且转移灶多是溶骨性病变~([3])。由于骨质和骨膜的破坏,常造成进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麻黄水煎液及拆分组分的利尿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水负荷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氢氯噻嗪组(0.017 g·kg~(-1)),麻黄水煎液组(2.34 g·kg~(-1)),生物碱组(0.020 g·kg~(-1)),非生物碱组(0.105 g·kg~(-1)),醇沉组(0.132 g·kg~(-1)),挥发油组(0.9333×10-3m L·kg~(-1)),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采用大鼠代谢笼法,观察麻黄水煎液及拆分组分对大鼠尿量的影响;微板法检测尿氯(Cl-)、尿钾(K+)水平;比浊法检测尿钠(Na+)水平;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尿渗透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抗利尿激素(ADH),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麻黄水煎液和生物碱组分能显著增加大鼠尿量和尿液电解质排泄,降低尿渗透压,ADH,AQP2水平(P0.01或P0.05)。结论:麻黄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的组分主要为生物碱,且发挥利尿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降低ADH的水平和AQ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