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ipkin Ⅳ型骨折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例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PipkinⅣ型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59 ~ 68岁,平均61.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d,平均3.5d.7例患者均一期行生物型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其中选用三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2例,二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5例.随访时摄X线片观察假体压配和生物学固定的效果,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62 min(51 ~70 min),出血量平均为289 mL(220 ~380 mL).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8.5个月(6~49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压配,术后3个月X线片示均获广泛性骨长入,根据Engh固定/稳定标准评定均达骨性固定.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23.2±2.2)分改善至(90.2±5.1)分,末次随访时仍维持在(92.1±3.2)分,患者主观满意度好.本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感染、假体柄移位及断裂、骨溶解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ipkin Ⅳ型骨折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髋臼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固定与重建是全髋关节假体置入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术前新辅助化疗与定制肿瘤假体对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进行保肢手术.结果:患者术后访时间3~6个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骨上端平滑肌肉瘤可采取术前化疗,术前栓塞肿瘤滋养血管,个体定制人工假体重建髋关节功能,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提高保肢率.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血压的持久升高可造成严重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高血压病人受知识水平低、经济落后、缺乏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条件差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降压效果的一般影响因素更具有特殊性。本文对816例已诊断的农村高血压病人进行了治疗情况和降压效果的调查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在乡镇卫生院以上医院确诊的既往高血压病病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程1年以上,本县农民。1.2调查内容与方法本文所调查分析的816例高血压病例资料,于20…  相似文献   
14.
王伟  刘军  周胜虎  李生贵  乔永杰  刘建  甄平 《中国骨伤》2018,31(10):971-975
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围术期贫血是造成假体周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通过影响细胞机制及自身免疫功能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影响。既往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假体周围感染与术后贫血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对假体周围感染与术前贫血的相关性探讨较少。术前贫血可使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减少,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源性感染增加,术后康复时间延长,进而诱发假体周围感染。故对于术前合并贫血的患者,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外,术前应补充铁剂、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积极纠正贫血、治疗影响血红蛋白生成的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状况、对符合输血指征的患者进行相应的输血治疗,从而更好地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减少二次或多次翻修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量不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条件下椎体松质骨显微结构参数,并与椎弓根螺钉拔出力作相关性分析,以了解与螺钉稳定性相关的骨显微结构参数,进一步明确螺钉松动的原因。方法 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根据BMD检测结果,按临床诊断标准分为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重度骨质疏松4个水平。然后植入椎弓根螺钉,进行螺钉轴向拔出实验,测定最大拔出力(maximum pullout strength, MPS)。收集螺钉拔出实验后椎体标本,在椎体中央部钻取松质骨柱状样本,对样本进行显微CT扫描,获取椎体松质骨显微结构参数,并进行各项指标的不同BMD水平间的比较分析,在了解这些指标随骨质疏松程度加重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再对骨显微结构参数与所对应的螺钉MPS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BMD水平从正常下降到重度疏松程度,MPS随之显著性下降。随BMD水平的依梯次下降,即骨质疏松程度进行性加重,椎体松质骨显微结构参数发生相应明显变化,存在BMD水平间的显著性差异。广泛的相关性存在于BMD、显微CT参数和螺钉MPS指标之间。其中,螺钉MPS与显微CT扫描所得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和小梁间隙(Tb.Sp)呈高度相关性。结论 随BMD下降,骨组织会同时发生质的退变;螺钉MPS与部分骨显微结构参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继发性股骨头颈短缩的手术操作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本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合并继发性股骨头颈短缩畸形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1~66岁,平均43.6岁。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先切开并松解粘连挛缩的髋关节囊,真臼位置安放髋臼假体,先选择小一号股骨试模及短颈股骨头试模进行髋关节复位,在保持髋关节囊张力的情况下再进行髋周围挛缩软组织梯次松解。术后定期门诊随访,X线平片观察假体与骨界面骨愈合情况,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5~81个月,平均18.5个月,术中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骨折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3.1±4.8)分改善至术后半年(91.2±5.2)分。38例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术后3个月X线片上均获骨性固定。结论对股骨头颈短缩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时,术前测量评估和术中定位测量有助于选择合适假体,采用髋关节复位后梯次松解法可安全、有效地对髋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挛缩进行分层松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Salter骨盆截骨术和股骨旋转截骨术治疗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例(24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其中男8例9髋,女10例15髋;年龄0.5~6岁,平均(3.2±0.3)岁。所有患儿均行Salter骨盆截骨及股骨小粗隆下旋转截骨手术治疗。结果 18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为20个月。所有患儿切口一期甲级愈合,术后石膏或支具固定8~12周。其中,股骨头恢复中心复位16例22髋,1例1髋髋臼发育不良伴关节僵硬,1例1髋发生股骨头坏死。采用Makay改良DDH疗效评定法进行评定,术后疗效评定结果为:优14例18髋,良2例3髋,中1例2髋,差1例1髋。结论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应用Salter骨盆截骨术及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手术治疗,均可使患儿患肢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显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的发生,具有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康复锻炼效果良好等优点。并且符合现代骨科追求矫正畸形的理念,术后效果确切,笔者认为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荷包缝合技术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重度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4年9月采用PPH治疗的14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Ⅲ-Ⅳ期脱垂型内痔,根据术中采取的不同荷包缝合技术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PPH术中采用双荷包缝合技术;对照组70例,采用单荷包缝合技术。比较两种不同荷包缝合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采用双荷包缝合后切除痔上直肠黏膜的宽度、均匀程度、痔核回缩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吻合口狭窄和总体疗效比较,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PPH手术治疗重度痔,术中采用双荷包缝合技术虽然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切除痔上直肠黏膜的宽度、均匀程度和痔核回缩率明显优于单荷包缝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