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局麻或神经安定麻醉下,全身肝素化,使用Seldinger技术,用Tracker双标记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结果:2 9例患者中,10 0 %栓塞2 5例,95 %栓塞3例,90 %栓塞1例。全组无死亡。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安全可靠,效果确切,适合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早期行腰椎穿刺术或腰椎穿刺置管,早期放出蛛网膜下腔的血性脑脊液有助于减轻血管痉挛,改善脑循环,减低了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动脉硬化致膝下缺血腔内介入治疗的策略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97例,其中单纯膝下动脉(胫前、胫后动脉)狭窄、闭塞11例,膝上动脉(主髂动脉、股腘动脉)狭窄、闭塞伴有膝下动脉狭窄、闭塞24例.结果 35例患者,成功治疗31例,膝下缺血症状明显改善,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4例治疗未成功,1例高位截肢,3例足趾截肢.随访3~12个月,股浅动脉再次闭塞2例,胫前或胫后动脉闭塞7例,3例趾尖部干性坏死.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改善膝下缺血症状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缺血肢体的救肢率,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自2000-03~2001-05,我们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例,女7例。年龄32~66岁,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其中3例在SAH急性期(发病率1~7d内)施术,6例在SAH后14d施术。 1.2 血管造影所见 本组11例均做了DSA造影。①动脉瘤部位:本组11例中后交通动脉瘤8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②动脉瘤大小:11例动脉瘤中直径6~15mm 10例,18mm 1例。有2例宽颈动脉瘤(瘤体与瘤颈之比<3:1),其余为窄颈动脉瘤。 1.3 Hunter氏临床分级 本组1例为Ⅳ级,4级为Ⅲ级,6例为Ⅱ例。 2 …  相似文献   
7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综合治疗(附3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即髂 -股静脉血栓形成介入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3 2例病人 ,首先经健侧股静脉途径在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 ,然后将导管从健侧或 /和患侧入路插至病变处 ,进行持续溶栓、取栓 ,必要时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的介入综合治疗均一次性成功 ,成功率 10 0 %。术后下肢静脉开通 ,患肢肿胀及疼痛逐渐消失 ,肢体松软 ,活动恢复正常。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随访 (最长达 3 0个月 )亦无复发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综合性介入治疗法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病人是颅脑外伤死亡率较高的群体,尤其是双侧瞳孔散大的病人死亡率极高,脑疝与时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快速而及时的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 我们就我院收治的120例此类病人进行临床分析,认为脑疝病人单侧瞳孔散大的病人术后成活率较双侧瞳孔散大的病人明显高,术后病人神经系统功能废损率低,生存质量较好。双侧瞳孔散大的脑疝病人,虽及时的行手术治疗,死亡率仍较高,术后致残率高。硬膜外血肿脑疝病人术后较其他外伤恢复好。另外脑疝时间长短也是决定术后病人预后的关键,脑疝时间超过1.5小时是意识恢复不可逆的时间极限,脑疝时间超过3小时是接近呼吸功能恢复不可逆的时间极限。  相似文献   
76.
单纯桡骨小头脱位误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5岁,学生,于1995年3月1日入院。诉两天前睡觉时家长见其左肘关节畸形,经某医院诊治,给予手法复位,未作任何内外固定,随后患者左手麻木,肤色发青,拇指不能伸展,来本科求治。追问病史,否认有外伤史。查体:左肘关节无肿胀,活动正常,前臂伸直时,左肘窝内骨性隆起,屈肘时肱骨外髁处骨性隆起,左前臂旋转功能减退,左腕背伸运动存在,左手1~5指背伸运动消失,拇指被动屈曲位,对掌功能丧失,左手末梢血运尚可,但皮温低,手背桡神经分布区感觉减弱;X线片示:左桡骨小头脱位,各骨质未见明显骨折。诊断:左桡骨小头脱位伴桡神经深支损伤。治疗给予左肘关节屈曲位悬吊,回校上学,三周后复诊,左手各指感觉正常,背伸运动正常,但肤色失去正常光泽,局部仍冰凉。  相似文献   
77.
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策略、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策略、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情绪智力量表、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28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表面行为策略与工作满意度显著负相关(r=-0.191,P<0.05),主动深度行为策略和被动深度行为策略与工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0.167,0.152,P<0.05)。情绪智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0.430,P<0.05);②情绪智力对表面行为策略与工作满意度调解效应显著(β=0.120,P<0.05),情绪智力对主动深度行为策略、被动深度行为策略与工作满意度调解效应不显著(β=-0.104,-0.149;P>0.05)。结论情绪工作策略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情绪智力是个体心理资源的保健因子,中小学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情绪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78.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简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是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一般在临床上多见为单侧面神经麻痹,而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则非常少见,占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0.3%~2%[1]。年发病率约为五百万分之一。本文报道2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利用免疫亲和层析技术用自行制备的抗人肺癌单克隆抗体N35纯化其相应的肺癌相关抗原N35蛋白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培养P35杂交瘤细胞,收集培养上清,利用Protein A-Sepharose CL-4B亲和层析法纯化单抗N35;用纯化得到的单抗与溴化氰活化的Protein A-Sepharose CL-4B制备免疫亲和柱;再将肺腺癌GLC-82细胞的裂解液通过此免疫亲和柱,纯化肺癌相关抗原N35;最后,对纯化得到的N35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应用Protein A-Sepharose CL-4B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单抗N35蛋白;应用溴化氰活化的Protein A-SepharoseCL-4B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80 000的肺癌相关蛋白N35。结论纯化得到的肺癌相关蛋白N35是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可为肺癌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0.
王霖冬  李明军 《西部医学》2012,24(3):522-524
目的以超声心动图法(UCG)诊断左室肥厚(LVH)为标准,探讨心电图(ECG)QRS两种电压标准(Sokolow-Lyon标准及Cornell标准)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按照UCG左室重量标准,男性LVMI〉125g/m2,女性LVMI〉110g/m2作为LVH诊断标准;ECG按照Cornell标准:(RaVL+Sv3).QRS间期时限,男性〉2440mm.ms,女性〉2440mm.ms;Sokolow-Lyon标准:Sv1+Rv5男性〉40mm,女性〉35mm,作为诊断LVH的标准。根据UCG阳性进行分组,测量有EH伴LVH者90例(A组)及有EH无LVH者81例(B组)的Sokolow-Lyon标准和Cornell标准,分别计算Sokolow-lyon标准和Cornell标准诊断LV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Sokolow-Lyon标准和Cornell标准诊断LVH的价值比较:敏感性分别为36.7%和62.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特异性分别为96.2%及95.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在诊断LVH中,Sokolow-Lyon标准较Cornell标准敏感性低,建议采用Corenell标准,凡有条件者应再行UCG检查,以提高LVH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