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76篇
  8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ahyna病毒(Tahyna virus, TAHV)2007年在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格尔木市分离到,后续研究证实青海省新分离TAHV是引起当地发热性疾病的新病原,TAHV感染成为我国除乙脑、登革之外的第三种蚊虫传播病毒性疾病。本文从生物学特征、自然循环、人畜动物流行病学、临床致病特点等方面对青海省TAHV相关研究结果等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02.
童辉燕  程敏  李文娟 《口腔医学》2015,35(3):234-236
[摘要] 龋病是以变形链球菌为主要致龋菌引起的口腔感染性疾病。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变形链球菌的系统免疫和粘膜免疫,阻止细菌在牙面的粘附与聚集以及细菌在口腔内定植,是防止致龋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应用于免疫防龋研究主要有主动免疫防龋和被动免疫防龋。本文主要论述主动免疫防龋疫苗中的防龋DNA疫苗的优缺点、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不同质量分数含硅再矿化液对脱矿牙釉质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探讨其对脱矿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14年4—8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实验室进行。将牙釉质标本置于乳酸人工脱矿液中浸泡1周形成人工釉质龋,扫描电镜(SEM)观察确认人工釉质龋形成后,将脱矿釉质块随机分为5组,分别置于基础再矿化液(对照组)及含硅质量分数为0.5 × 10-6、1 × 10-6、8 × 10-6、16 × 10-6的再矿化液(实验组)中进行再矿化处理3周,SEM观察处理后人工釉质龋脱矿釉质表面的再矿化效果。结果    不同浓度含硅再矿化液都有促进脱矿釉质再矿化的作用,其中以含硅质量分数为8 × 10-6的再矿化液效果最为显著。当含硅质量分数为0.5 × 10-6  、1 × 10-6和8 × 10-6时,随着硅含量的增加脱矿牙釉质的再矿化程度增高;当含硅质量分数上升为16 × 10-6时,其再矿化程度则有所下降。结论    硅能够促进脱矿牙釉质再矿化,并且以再矿化液含硅质量分数为8 × 10-6的再矿化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演变与预后关系。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184例分为缺血性脑卒中102例(缺血组)和出血性脑卒中82例(出血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6、8周测血hs-CRP水平。并随访1年,观察再发脑卒中情况。结果:2例在发病后2周病死予以剔除。2组患者治疗后1~8周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2~8周hs-CRP亦均明显低于治疗后1周(P<0.01)。缺血组患者治疗前后1~8周hs-CRP水平均低于出血组(P<0.05~P<0.01)。2组随访观察1年,hs-CRP持续未恢复正常者再发脑血管病率为44.23%,高于hs-CRP恢复正常者的发生率为11.72%(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hs-CRP均明显增高,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hs-CRP恢复较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快,hs-CRP持续未恢复者再发脑血管病的概率增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分析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模型中小胶质细胞CD40和铁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将30只有色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激光动力学方法造模,行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法检查,分别于1d、3d、7d、14d和28d对两组兔视网膜及视神经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0和铁蛋白表达水平。40倍光镜照相,测定灰度值和积分光密度(IOD),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小胶质细胞CD40的表达结果:3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网膜标本灰度值分别为193.42±9.72和86.03±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神经标本灰度值分别为196.26±10.78和85.91±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网膜标本IOD分别为105.36±7.58和4479.32±30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神经标本IOD分别为54.63±8.79和10436.42±130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胶质细胞铁蛋白的表达结果:3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网膜标本的IOD分别为161.96±35.37和1295.59±12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可以引起视网膜及视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小胶质细胞CD40和铁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对照组5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等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能有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肉桂油对胰岛素抵抗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经肉桂油治疗后测定口服糖耐量及胰岛素耐受,观察体质量、血糖、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瘦素、抵抗素、脂联素的变化.结果:肉桂油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小鼠的体质量(30.3±3.6vs34.6±3.1,P<0.05)、血糖(7.6±2.2vs9.2±1.3,P<0.05)、血清胰岛素(1.3±0.1vs1.7±0.2,P<0.05)、甘油三酯(70.1±10.9vs65.4±19.5,P<0.05)、总胆固醇(93.2±13.8vs102.3±21.5,P<0.05)、瘦素、抵抗素水平,同时改善口服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抵抗.结论:肉桂油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小鼠糖脂代谢,其作用与降低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震后1年汶川地震灾区移居日照安康家园儿童的行为与情绪状况,并和当地儿童的行为与情绪比较.方法 对汶川地震后移居日照安康家园1年的513名儿童进行调查,得有效问卷487份,以在同校就读的日照本地儿童475名作为对照,采用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定儿童行为和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安康家园组和对照组在CBCL量表的行为总分[(26.73±6.28)分,(20.26±5.76)分,t=16.64,P<0.01]及退缩[(3.23±1.68)分,(2.02±1.43)分,t=12.91,P<0.01]、躯体主诉[(2.79±1.34)分,(1.67±1.22)分,t=13.55,P<0.01]、焦虑抑郁[(3.38±1.79)分,(1.95±1.21)分,t=14.48,P<0.01]、社交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内向性行为、社交分、学校分等因子方而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在SCARED和DSRSC量表中的焦虑、抑郁总分及躯体化、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和社交恐怖等因子方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与非灾区儿童比较,移居外地1年后地震灾区儿童仍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和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一种低毒性的顺铂复合物: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顺铂复合物(γ-PGAasp-CDDP),考察其体外性质和体内毒性,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γ-聚谷氨酸与天冬氨酸发生酰胺化反应制备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复合物,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化学法制备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顺铂复合物;常规方法检测该复合物稳定性;透析法研究药物缓释效果;MTT法检测复合物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作用;小鼠体内实验检测其体内毒性。结果成功制备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顺铂复合物,顺铂的有效结合率达30%;该复合物在常温中性环境下稳定;30h时顺铂的累计释放率达到30%;细胞实验表明复合物对Bcap-37(人乳腺癌细胞)和BEL7404(人肝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小鼠体内实验表明该复合物的毒性比游离顺铂低。结论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顺铂复合物仍然保留了游离顺铂的生物活性,在杀伤肿瘤细胞、引起细胞凋亡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体内毒副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实体瘤组织的高通透性、滞留效应(EPR效应)以及药物缓释作用有关,因此该复合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