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目的:优选青梅复方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并进行初步质量标准研究,为口服液进一步开发提供基础性依据。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选取提取时间、料液比值、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水提工艺。以水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基础,进行醇沉工艺的优选。以芦丁为标准品,选取醇沉浓度、醇沉时间、药液浓度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醇沉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分析口服液中乌梅、青果、稻香陈成分。结果:最佳水提工艺为:料液比值1∶10,加热提取3次,提取时间90 min。最佳醇沉工艺为:药液浓度0.35 g·m L-1,醇沉浓度60%,醇沉时间12 h。薄层色谱中,口服液样品与药物对照品在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现出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采用水提总黄酮时具有耗时短、提取效率高、安全方便、操作简单、不需要高温条件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醇沉正交试验,醇沉浓度较小且醇沉时间短,考虑成本、工时等因素,适合工厂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抵当汤对钩吻的解毒作用。方法通过预实验确认钩吻致死量后,采用传统水煎煮和乙醇提取方式的抵当汤与钩吻,通过不同给药方式的毒性试验检测小鼠死亡情况;给药后小鼠眼球后静脉丛取血和肺组织取材,观察各组血常规、乙酰胆碱酯酶变化以及小鼠肺组织HE染色情况。结果急性毒性预实验结果显示:钩吻的Dm剂量为1.5 g/kg。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钩吻配伍抵当汤后,小鼠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且死亡时间亦明显延长(P0.05)。与空白组相比,钩吻组小鼠RBC、PLT、HGB、ACH与空白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抵当汤钩吻混合液组小鼠RBC、PLT、HGB、ACH与钩吻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空白组无差异。HE染色显示:钩吻抵当汤混合给药后小鼠肺组织细支气管、肺泡壁、肺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充血减轻,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不明显,肺泡腔渗出减少,肺组织局灶性实变消失。结论抵当汤能减缓钩吻毒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69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后28~72个月,平均(45.91±12.86)月的患者进行门诊随访,以确定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69例超声心动图的术前、术后3~7d,随诊的二尖瓣面积(MVA)、左房大小(LA)、二尖瓣跨瓣压力阶差(PG)分别为(130.12±20.29)mm2、(45.48±6.22)mm、(12.14±3.49)mmHg;(246.89±60.85)mm2、(42.04±6.72)mm、(4.39±2.00)mmHg;(192.12±61.25)mm2、(40.30±5.63)mm、(6.88±4.05)mmHg。术前与术后3~7d相比P<0.001,术前与随访相比P<0.001,有24例(35%)发生再狭窄。检查结果说明:PBMV术后远期疗效良好。术前二尖瓣瓣膜及瓣下结构的病变程度、房颤、随访时间、风湿活动等因素对PBMV的远期疗效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德森 《医学文选》1999,18(3):458-460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约占先心病的21%[1,2],以往最有效的方法是开胸手术治疗,但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大出血。此外,喉返神经的损伤、假性动脉瘤形成或动脉导管再通时有发生,严重的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有必要寻找安全系数大的非开胸的根治PDA方法。1967年,自Porstmann[3]首创了非开胸堵闭PDA获得成功以来,经过近30多年广大医务人员及科技工作者的努力,非开胸堵闭术治疗PDA得到不断地发展。目前,国内一些医院[4~9]亦开展了这个项目。现根据目前…  相似文献   
15.
球囊二尖瓣分离术心房间隔穿刺的体会(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11月至1993年底.我们施行了球囊二尖瓣分离术337例,心房间隔穿刺成功336例.失败1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风湿性心脏病人来自全国各地.男108例,女229例.年龄15~61岁.心胸比率大于0.7以上者12人.曾做过闭式二尖瓣扩张术或心内直视二尖瓣成形术者共13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β及α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选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为EH伴LVH及VA患者72例,随机分配到卡维地洛组(口服25~50mg/d)或卡托普利组(口服25~75mg/d),治疗8个月,治疗前后各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及VA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EH患者在卡维地洛或卡托普利治疗8个月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166/104mmHg至135/86mmHg;162/103mmHg至138/87mmHg)(P均<0.01)。②卡维地洛组治疗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P均<0.01);卡托普利组治疗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均<0.05)。③卡维地洛组治疗后VA及复杂性室性VA的控制率为91.67%(33/36);卡托普利组治疗后VA及复杂性VA的控制率为36.1%(13/3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EH伴LVH及VA患者在卡维地洛治疗8个月后LVH显著逆转,卡维地洛对VA的干预明显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心脏瓣膜外科的迅速发展及体外循环的不断进步和日趋安全,二尖瓣交界直视成形术及瓣膜替换术逐渐增多,而对于二尖瓣交界闭式扩张的各家意见不一。我院从1987年3月至1990年12月行二尖瓣交界闭式扩张术50例无死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其中有2例在术中因心耳撕裂出血,至心脏停跳,经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例1 男,45岁,住院号28949。劳力性气促,心悸8年,加重11个月而入院。经B  相似文献   
18.
二陈汤始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半,生姜七片,乌梅一枚组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用,用于“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本方为燥湿化痰基础方,被后世称为“祛痰之通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临床观察发现闽产荔枝草对冻疮具有一定疗效,黄酮是其主要成分,本研究旨在优化荔枝草总黄酮提取工艺,探讨其防治冻疮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建立闽产荔枝草总黄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检测方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优化荔枝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建立大鼠冻疮模型,观察荔枝草总黄酮对冻疮大鼠肿胀程度、皮损修复的影响。结果 所建立荔枝草总黄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响应面优化后得到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超声时间40 min,液料比40∶1,在此条件下,荔枝草总黄酮提取量达9.85±0.05 mg•g-1。荔枝草总黄酮提取液对冻疮大鼠皮损情况、肿胀率均有良好治疗作用。结论 荔枝草总黄酮检测方法稳定可靠,优化后的提取条件简便易行,适用于荔枝草总黄酮提取;该提取条件下荔枝草总黄酮对大鼠冻疮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体内、体外钩吻生物碱成分测定方法,并测定抵当汤减毒前后钩吻生物碱成分含量,探讨抵当汤减缓钩吻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Da体外检测钩吻与抵当汤混合前后6种生物碱成分变化,采用UPLC-MS/MS检测抵当汤联合钩吻灌胃对小鼠血浆中钩吻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抵当汤混合后,钩吻中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含量明显降低(P<0.01);抵当汤+钩吻组小鼠血清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胡蔓藤碱丙含量均较钩吻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降低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钩吻绿碱及胡蔓藤碱乙含量可能是抵当汤减缓钩吻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