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1篇
  2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探讨低钾状态下泮托拉唑(PPZ)致小鼠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PPZ组[20 mg/(kg·d),腹腔注射5周]、低钾组[FS组,用呋塞米(FS)复制小鼠低钾模型]和低钾泮托拉唑组(FS+PPZ组),每组各20只。第5周末监测各组小鼠心电参数(HR、PR间期、QRS间期和QTc间期)和自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2和4(HCN2和HCN4)、电压门控性Na+通道α亚基(SCN5A)、L型Ca^2+通道α1C亚基(CACNA1C)及T型Ca^2+通道α1G亚基(CACNA1G)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PZ组HR降低和PR间期延长(P<0.01和P<0.05);与FS组比较,FS+PPZ组HR和PR间期均进一步降低和延长(P<0.01和P<0.05),有4只小鼠出现窦性停搏(P<0.05)。PPZ组较对照组HCN4 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下降(P<0.01),FS+PPZ组较FS组进一步降低(均P<0.01);PPZ组较对照组HCN2仅mRNA水平表达下降(P<0.05),FS+PPZ组较FS组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在低钾状态下泮托拉唑可导致小鼠缓慢型心律失常,可能与HCN2和HCN4基因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2.
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外科常见的一种管,主要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引流,其目的是引流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防止感染[1]。胸腔闭式引流的基本要求是无菌、密闭、通畅。因为通过观察引流管内的压力和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可间接了解胸膜腔内的变化,所以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护士要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和护理,协助医生及时作出诊断和处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3.
34.
近年来,亚低温治疗对外伤性颅脑损伤和缺血性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倍受关注.但是机体核心体温通常受到自身体温调节系统的严格控制,这使得亚低温诱导治疗非常困难.如果对抗这些防御机制强行降温则会引起机体自主活动和明显的应激反应,使低温诱导延迟、疗效降低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如何应用药物钝化体温调节防御机制对抗或降低机体抵抗及应激反应发生,是保证整个亚低温治疗阶段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本文重点回顾正常的体温调节机制并讨论药物对体温调节防御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李帅  钟进义  杨青  全香花 《卫生研究》2011,40(2):220-222
目的研究麒麟菜海藻色素糖蛋白(SPG)对小鼠肝癌细胞PCNA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株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SPG组分别每日经口灌胃给予SPG100、50、10mg/kg,肿瘤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0d。环磷酰胺组隔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mg/kg。取肝癌组织用MTT法测定各组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肝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水平。结果高剂量SPG组和肿瘤对照组的肝癌细胞增殖活性以吸光度表示分别为(0.711±0.028)和(1.135±0.032),差别有显著性(P<0.05)。PCNA和Bcl-2蛋白表达率在高剂量组分别为28.32%和16.78%,肿瘤对照组分别为72.78%和65.1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SPG可降低小鼠肝癌细胞PCNA和Bcl-2表达水平,对肝癌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6.
翻白叶树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妍  李帅  李红玉  崔保松  袁怡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1994-1996
目的:研究梧桐科翅子树属植物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和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和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萜醇(1),白桦脂醇(2),白桦脂酸(3),苏门树脂酸(4),2-甲氧基-5-羟基1,4-萘醌(5),5,7-二羟基-6,8-二甲基色原酮(6),α-棕榈精(7),棕榈酸(8),β-谷甾醇(9)。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7.
红藻扇形叉枝藻中细胞毒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红藻扇形叉枝藻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HPLC以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MS、1D和2D 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MTT法对分离鉴定的单体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红藻扇形叉枝藻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甲醛(Ⅰ)、4-羟基苯乙酸甲酯(Ⅱ)、4-羟基苯乙基乙酸酯(Ⅲ)、4-羟基苯甲基乙醚(Ⅳ)、4-羟基苯甲酸乙酯(Ⅴ)、N,N-二甲基酪胺(Ⅵ)、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醇(Ⅶ)、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甲醚(Ⅷ)、3-溴-4,5-二羟基苯甲醛(Ⅸ)、2,2′,3,3′-四溴-4,4′,5,5′-四羟基双苯基甲烷(Ⅹ)、2,3,3′-三溴-4,4′,5,5′-四羟基-1′-乙氧甲基双苯基甲烷(Ⅺ)。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海藻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Ⅶ、Ⅸ~Ⅺ对所有筛选的细胞株均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Ⅷ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有一定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38.
卡维地洛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卡维地洛治疗后对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4例,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心脏基础疾病、入院时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和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用药无显著差异。卡维地洛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接受卡维地洛递增剂量治疗。比较治疗前、卡维地洛达到维持量时和维持量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血浆脑钠素(BNP)和肾上腺髓质素(ADM)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率、血压及左心室内径均逐渐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增加,血浆BNP和ADM浓度也显著下降。在达维持量时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大致相同,而在维持量治疗6个月后卡维地洛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心率(70次/min∶84次/min,P<0.01)、舒张压(73.2mmHg∶79.1mmHg,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3.8mm∶60.1mm,P<0.05)和收缩末期内径(38.5mm∶45.8mm,P<0.01)、BNP浓度(178.6pg/ml∶289.3pg/ml,P<0.01)和ADM浓度(24.92pg/ml∶31.28pg/ml,P<0.05)的平均值显著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45.2%∶40.1%,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在改善心功能状态的同时,可进一步减慢心率、缩小左心室容积、拮抗神经内分泌,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恢复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我院于2007年10月收治1例膀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红藻小珊瑚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红藻小珊瑚藻Corallina pilulifera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用MS,1H-NMR,13C-NMR,DEPT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MTT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红藻小珊瑚藻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E)-phytol epoxide(1),phytenal(2),phytol(3),dehydrovomifoliol(4),loliolide(5),3β-hydroxy-5α,6α-epoxy-7-megastigmene-9-one(6),4-hydroxybenzaldehyde(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种海藻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10 μg·mL-1均无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