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佐治小儿鹅口疮的疗效.方法:将65例儿童鹅口疮患儿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后,用制霉菌素粉末涂口腔3天,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一周,两组治疗三天后评价疗效并随访三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复发率为1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复发率32%,两组有效率比均有显著差异(X2=9.12,P<0.05),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23.45,P<0.01).结论:康复新液口服治疗儿童鹅口疮具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儿童易于接受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疗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入院的2型DM患者350 例,分为高尿酸组(观察组)150例及血尿酸正常组(对照组)200例,比较两组一般特征和临床参数,对于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 结果 观察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HbA1c)、24 h尿蛋白(24 hours urinary protein,24 hUpro)、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高于对照组(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CRP、LDL-C、24 hUpro是DN的高尿酸血症独立相关因素(P<0.05)。 结论 DN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BMI、CRP、LDL-C、24 hUpro,积极采取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相关措施,可有望延长DN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3.
34.
李宝新  郭淑芹  张灿  常文龙  王翯  姚琪  张云良 《重庆医学》2018,(23):3039-3042,3046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和神经肽Y的水平变化和意义.方法 19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BMI分为糖尿病正常体质量组(W1组)、糖尿病超重组(W2组)、糖尿病肥胖组(W3组),同期体检BMI正常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W0组),ELISA方法测定各组血清瘦素和神经肽Y的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评估二者与BMI、腰臀比(WHR)、血脂、血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W3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W2组和W1组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W0组(P<0.05),但W2组和W1组血清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W3组和W2组神经肽Y水平显著高于W0组(P<0.05),而W2组较W1组、W1较W0组神经肽Y水平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血清瘦素水平最显著的因素为BMI、WH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n[空腹胰岛素(FINS)]、L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神经肽Y,影响血清神经肽Y水平最显著的因素为BMI、WHR、LDL、Ln(HOMA-IR)和瘦素.结论 在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发生时血清瘦素和神经肽Y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相互影响,可能共同在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P1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在糖尿病大鼠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50只体重180—200g的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4)和2型糖尿病组(n=26)。2型糖尿病组大鼠予高糖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对照组大鼠正常饮食。糖尿病成模后12周两组大鼠分别行腰椎骨密度测定;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骨组织P13K、Aktl和Akt2mRNA的相对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大鼠骨密度高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79±0.034)比(0.060±0.017)g/cm2,t=2.499,P〈0.05];同时,对照组大鼠骨组织P13K、Aktl、Akt2mRNA均高于糖尿病组(分别为:0.65±0.05比0.51±0.04、0.756±O.031比0.694±0.017、0.77±0.04比0.66±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69、3.924、4.515,均P〈0.01)。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骨组织P13K、Aktl及Akt2表达低于正常,这可能是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6.
康宁克痛混悬液治疗肩周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067000)徐山,任国宏,于瑞杰,李宝新,温有来笔者1988年2月~1993年8月应用康宁克痛混悬液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6例,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52例;年龄在19~60岁;病程3个月以内24...  相似文献   
37.
微机控制电位滴定系统的构成有两种方法是可行的:(1)利用专用的微处理机做控制器;(2)连接商业通用微型计算机。前者一些学存己用于自动电位滴定系统的设计中,其主要优点是微处理机芯片价格低廉,而缺点是系统控制部分必须由硬件组成。当进行顺序分析或仪器是多用途的,并要在滴定曲线上确定拐点(等当点)时,这种构成自动电位滴定系统的方法是较好的。后者使用的微型计算机有  相似文献   
38.
<正>Castleman病又称巨淋巴结增生,是1956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的一组良性淋巴结增生性的病变,可发生于全身的任何部位,而以胸部纵隔、颈部、后腹膜多见[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讨论其CT表现及其特点,旨在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断。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和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19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测量要求及高血压诊断和分级标准将197例患者进行分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DM组,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 Pa)和舒张压90 mm Hg] 45例;2型糖尿病合并1级高血压组[DH1组,收缩压140~159 mm Hg和(或)舒张压90~99 mm Hg]47例;2型糖尿病合并2级高血压组[DH2组,收缩压160~179 mm 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 Hg]51例;2型糖尿病合并3级高血压组[DH3组,收缩压≥18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 mm Hg]54例。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瘦素和α-MSH水平。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二者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血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且随血压分级的增加,DH1组、DH2组和DH3组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升高,以DH3组最高(P均0.05);(2)血清α-M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且DH2组和DH3组血清α-MSH水平均明显低于DM组,以DH3组最低(P均0.05);(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血清瘦素呈正相关(r=0.58,P=0.00; r=0.59,P=0.00),而与血清α-MSH呈负相关(r=-0.61,P=0.00; r=-0.59,P=0.00);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提示,HOMA-IR和收缩压均是血清瘦素和α-MSH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时,随着高血压分级升高,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升高,血清α-MSH水平逐渐下降,表明二者可能共同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血清甘丙肽(GAL)和刺鼠基因相关蛋白(AgRP)水平在不同分级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与血糖、血压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97例及健康体检者(NC组)40名,依据不同血压分级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S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级(DH1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级(DH2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级(DH3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应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GAL、AgRP水平。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GAL和AgRP的影响因素。结果:NC组的GAL水平较DS组减低,在DH1组、DH2组和DH3组3组中,GAL水平随着血压的升高而降低,且均低于DS组(均P0.05)。DS组、DH1组、DH2组和DH3组AgRP水平较NC组减低,其中DH3组中AgRP水平最低(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清GAL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血压病程(HP病程)、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呈负相关,与AgRP呈正相关(P0.05);血清AgRP水平与SBP、DBP、糖尿病病程(DM病程)、HP病程、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负相关,与GAL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提示,SBP是GAL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血清AgRP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分级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AL和AgRP水平均减低,GAL和AgRP水平的变化对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生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