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新生化颗粒被誉为"产后第一方",在妇科用药领域需求量大,而市场上制剂的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证临床疗效。为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新生化颗粒指纹图谱,为提高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方法。采用Agilent 5 HC-C18(2)(4.6mm×250 mm,5μm)色谱柱进行检测,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210.0400.0 nm的最大值,柱温为25℃。建立12批新生化颗粒优质产品的指纹图谱,确定了43个共有峰,并对其及江苏融昱药业10批普通产品、10批不同产家产品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对制剂和各组方药味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光谱,及液质联用技术(HPLC-MS)进行比对,对共有峰进行了制剂-药材的来源归属和指认。经方法学验证所建立的新生化颗粒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可用于新生化颗粒的质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2.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可行的冬凌草二萜有效部位精制工艺。方法以冬凌草甲素、乙素为指标,通过树脂静态、动态吸附实验优选大孔树脂吸附精制工艺,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考察氧化铝填充柱的超临界CO_2萃取精制工艺。结果优化的工艺为以HPD500型大孔树脂对冬凌草进行初步分离,上样药液生药浓度为0.5 g·mL^(-1),上样量为4倍树脂床体积(BV),将吸附后的树脂依次用水20%、40%、60%乙醇各3BV洗脱,收集40%~60%部分;再进行氧化铝填充柱CO2超临界萃取,最佳萃取工艺为夹带剂用量15%,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43.26℃。在此条件下,制备获得的冬凌草二萜有效部位中冬凌草甲素、乙素含量由药材中0.51%提升到63.09%。结论大孔树脂-超临界CO_2柱色谱联用方法,能高效精制冬凌草二萜有效部位,有效提升含量,且工艺绿色、简单、可行,具备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建立过敏和类过敏叠加的RBL-2H3细胞和ICR小鼠动物模型,对注射用血塞通(冻干)(XST)的过敏与类过敏反应进行评价研究。方法 体外以RBL-2H3细胞的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和组胺释放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抗二硝基苯单克隆抗体(DNP-IgE)、DNP-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剂量及与C48/80(30 μg·mL-1)作用的最佳时间,筛选过敏和类过敏叠加模型的阳性条件,随后考察XST (4、8、16 mg·mL-1)对细胞活力及与DNP-IgE/BSA叠加后对细胞脱颗粒的影响。体内以ICR小鼠为实验对象,以(类)过敏反应症状分值及血浆中免疫球蛋白E (IgE)、组胺、5-羟色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末端补体复合物(SC5b-9)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卵蛋白(OVA,2.5、5.0、10.0 mg·kg-1)、C48/80(1、2、4 mg·kg-1)过敏-类过敏模型阳性条件,最后对XST (60、120、240 mg·kg-1)的致敏性及是否会产生过敏、类过敏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体外细胞实验最终确定400 ng·mL-1的DNP-IgE致敏后用50 ng·mL-1的DNP-BSA激发的同时与C48/80共同作用30 min作为过敏与类过敏叠加阳性组;16 mg·mL-1的XST与DNP-IgE/BSA联合叠加时,与单给DNP-IgE/BSA或XST组比较均促进组胺和β-Hex的释放(P<0.01)。体内小鼠实验中5、10 mg·kg-1的OVA均会使小鼠体内IgE显著升高,依据过敏样反应分值和小鼠血浆内组胺、VEGF-A和SC5b-9含量最终确定5 mg·kg-1 OVA与1 mg·kg-1 C48/80建立叠加模型,耳、肺及支气管组织中可见明显的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单纯的XST不会对小鼠致敏,但是与OVA介导的过敏反应叠加后,与单给DNP-IgE/BSA或XST组比较,会显著提高血浆中内组胺、VEGF-A和SC5b-9水平(P<0.05、0.01),与建立的过敏-类过敏叠加模型表现出较好地一致性。结论 体外体内实验均表明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和C48/80引起的类过敏反应会产生叠加作用,加剧过敏介质的释放和免疫反应程度。同时此模型的建立也验证了XST存在过敏与类过敏叠加现象,该模型可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摘 要目的:分析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 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 60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观察 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5.2 ± 0.8)分,较对照组的(7.8 ± 1.2)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感染、 出血、神经损伤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6.67 %,低于对照组的 3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 间、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法,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椎 骨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更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椎间孔镜手术组、小切口微创手术组两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椎间隙高度、腰椎间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生活质量、腰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与小切口微创手术组患者相比,椎间孔镜手术组患者的透视次数少,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椎间孔镜手术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均高于小切口微创手术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低于小切口微创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椎间孔镜手术组患者的下腰痛、腿痛、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拇背伸肌力、行走能力、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小切口微创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间孔镜手术组患者的腰椎...  相似文献   
96.
吴鑫  李存玉  邓祥敏  牛敏  华政颖 《中成药》2023,(6):1960-1963
目的 研究绿原酸与生物碱配伍后成分存在状态与超滤膜传质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将绿原酸与系列pKa值生物碱进行配伍,膜分离数据与扫描电镜、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相结合来分析该成分在膜上的透过机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两者pKa差值与分子间结合强度的关系。结果 绿原酸与碱性较强的生物碱配伍后,其超滤分离下降15%,膜上出现团块堆积,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图谱圆弧半径较大,特征谱带λmax发生不同程度的蓝移。结论 绿原酸与生物碱配伍的混合物成分存在状态与组分间pKa差值有关,两者解离常数差值越大,越倾向于形成复合盐,膜截留特征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