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影响急性重型乙肝模型小鼠肝脏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mRNA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机制。[方法]将54只BABL/cJ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恩替卡韦组。造模时将100μl滴度1×10~6 PFU/ml的Ⅲ型鼠肝炎病毒(MHV-3)质粒经尾静脉注射造成乙型肝炎病毒(HBV)急性感染;造模完成后,恩替卡韦组用10%恩替卡韦0.5ml/(10g·d)灌胃治疗21d,模型组及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按0.5ml/(10g·d)灌胃治疗21d。在造模后和治疗21d后采用PCR法对小鼠肝脏IP-10 mRNA和眶静脉血血清HBV-DNA进行定量分析,并检测血清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Ⅳ型胶原蛋白(cⅣ)、Ⅲ型胶原蛋白(PC-Ⅲ)、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和肝功能。[结果]治疗21d后,与模型组比较,恩替卡韦组小鼠肝脏IP-10 mRNA呈低表达,血清HBV-DNA滴度显著降低(P0.05);血清纤维化指标中TGF-β1、LN和HA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功能中AST、TBIL、GGT、ALT和TB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渗入到HBV-DNA链中,阻断DNA合成,抑制IP-10 mRNA的表达,减少IL-10对肝细胞的炎性损伤,阻止肝组织纤维化病变从而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22.
河北汉族人群6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河北汉族群体6个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国频率研究,得到河北汉族群体D7S820、D19S253,D12S391,D5S818,D16S539,D8S1179基因座的群体遣传学数据。方法:随机抽取173例河北省汉族人群无血缘关系个体的静脉血。肝素抗凝.碘化钾提取DNA,应用PCR技术扩增上述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采用高分辨的聚丙稀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银染显色分析。结果:6个基因虚在河北汉族人群中都具有遗传多态性。D7S820,D19S253,D12S391,D5S818,D16S539,D8S1179基因座的杂合度分别为:0.828,0.757,0.769,0.837,0.785,0.852。个体识别率分别为:0.914,0.919,0.94,0.909,0.917,0.944。非父排除率分别为:0.618.0.74,0.801.0.557,0.655,0.696。遗传多态性信息量分别为:0.771,0.76,0.762,0.708,0.776,0.794。结论:上述6个STR基因座基因频率分布与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良好,在河北汉族群体中具有较高的非父排除率与个体识别率,在群体遗传学研究及法医学?  相似文献   
223.
目的:系统性分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手术相关梅毒职业暴露风险分析相关因素,并通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相关暴露风险。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未实行品管圈干预期间收治的梅毒手术患者486例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收治的梅毒手术患者576例作为观察组。详细分析对照组手术相关梅毒职业暴露相关原因,在术者心理准备、手术准备、物品准备以及污染处理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并在观察组实施。分析干预前后,发生手术相关梅毒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486例手术中出现梅毒职业暴露有73例,占比15.02%。其中在所有的可能暴露的原因中,手术中出现的占比最高,达到31.51%;由于破损皮肤接触而导致的梅毒职业暴露占比也很高,达到27.40%,其他原因导致的梅毒职业暴露较为平均。在干预前,医生和护士发生手术相关梅毒职业暴露的占比分别为45.20%和54.79%;其中工龄在5年以下的人员占比最多,达到41.09%,工龄在15年医生的人员占比最少。观察组在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后,手术相关梅毒职业暴露例数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制定详细的预防手术相关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相关的手术梅毒职业暴露,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