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干部体检中脂肪肝年轻化的现状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干部体检中脂肪肝年轻化的现状。方法:根据1999年至2005年干部健康体检结果,每年按年龄段随机抽取1000份,统计患脂肪肝的人数和患病率。结果:患脂肪肝的人数越来越多,总患病率持续上升。2005年是1999年的50.26倍。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40岁的患病率迅速升高,是7年前的109倍。结论:干部患脂肪肝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年轻的干部更要注重自我保健,调节好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患者的病情恶化,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措施之一,通过气管插管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解剖死腔,便于清洁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并为其给氧,呼吸机使用及气管内给药等提供条件。因此,气管插管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我科自19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5-羟基癸酸盐,简称5-HD)对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氧+PBS组、低氧+5-HD组(5mg·kg^-1·d^-1)(n=8)。采用常压间断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在慢性低氧1周后,每天皮下注射5-HD一次,共3周,对照组置于同一实验室内。4周后右心导管法检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总动脉插管测颈动脉平均压(mCAP),称取右室(RV)和左室+室间隔(LV+S)的重量,以RV/(LV+S)比值比来反映右心室重量的变化。光镜下结合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肺小动脉相对中膜厚度(PAMT),透射电镜观察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小动脉平滑肌骨架蛋白α-actin表达,反映肺血管重建情况。酶标仪法检测肺组织匀浆Caspase9、Caspase3酶活性,反映肺血管凋亡情况。结果:①低氧+PBS组mPAP、RV/(LV+S)、PAMT、α-actin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低氧+5-HD组mPAP、RV/(LV+S)、PAMT、α-actin含量显著低于低氧+PBS组,但高于正常组(P〈0.05),mCAP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透射电镜显示低氧+PBS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竖状突起,凸向管腔,与基底膜相连处有大量空泡,内弹力板高度扭曲,粗细不均匀,部分区域结构不清甚至断裂,胶原纤维增多,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肿胀。低氧+5-HD组内皮细胞形态规则,中膜平滑肌层变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弹力板基本正常;③低氧+5-HD组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线粒体Caspase9酶活性、Caspase3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但显著高于低氧+PBS组(P〈0.05)。结论: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在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肺动平滑肌层重构中起重要作用。②5-HD可能有逆转慢性低氧引起的肺血管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护理工作是以病人为中心,用整体模式即承认文化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面对文化差异不断增大的同事和病人。护理工作要达到文化合格不是什么新鲜事。多年来,护理人类学家、护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就一直强调护理人员在掌握各种护理经验时,也要注重文化在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指自然下垂取血法在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200名糖尿病患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人。试验组采用手指自然下垂法取血,对照组采用挤血法取血,均用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值,将其结果与同时抽静脉血检测得出的实验室己糖激酶法(HK)值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种取血方法所需的时间及操作过程中患的心理紧张程度。结果试验组得出的数值更接近己糖激酶法值,而且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患紧张程度较对照组低。结论使用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时采用手指自然下垂法取血,能使检测结果更准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前 ,我国很多医院在对病人进行集体测量体温前 ,都须用手逐根地将体温表甩至 3 5℃以下 ,这样既费时又费力。现介绍一种小布袋甩体温表的简易方法。1 小布袋的制作方法  取两块长 46cm ,宽 17cm的棉布 ,将其重叠在一起 ,然后分别在两端距短边边线 1cm处缝一道线 ,再将其翻正 ,两缝头就被包在里面 ,再以长边中线为对折线对折 ,分别在距两边边线 1cm处来回缝三遍 ,仍将其翻正 ,缝头翻至里面 ,最后在开口端的一角缝上一个小扣襻 ,即做成了一个规格为长 2 2cm、宽 15cm的双层小布袋。2 使用方法  将约 2 0支体温表整理好并擦干消毒液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91例(182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SBK或Epi-LASIK手术.其中53例(106只眼)行SBK术,38例(76只眼)行Epi-LASIK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残余屈光度、角膜上皮下. 雾状混浊(haze)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Epi-LASIK组有轻度或中度不适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经角膜地形图检查均无角膜扩张出现.术后1周时SBK组视力>0.8眼数比例(77.4%)明显大于Epi-LASIK组(4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SBK组较Epi-LASIK组视力恢复快;术后l、3、6个月SBK组视力≥0.8眼数比例(92.5%、95.3%、94.3%)与Epi-LASIK组(85.5%、94.7%、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3、6个月残余屈光度等效球镜SBK组[(-0.24±0A2)D、(-0.38±0.51)D、(-0.40±0A6) D]与Epi-LASIK组[(-0.32±0.40)D、(-0.44±0.60)D、(-0.52±0.5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两组均无明显屈光回退发生.SBK组术后未见haze产生.Epi-LASIK组术后3个月2只眼出现0.5级haze,术后6个月haze消失.结论 SBK和Epi-LASIK矫正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SBK在早期视力恢复方面优于Epi-LASIK.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护理负担的概念和研究工具,从照顾者、被照顾者、家庭和社会等主体角度出发,分析了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护理负担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并指出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应依靠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力量,有效减轻照顾者护理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在早期预测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价值和可行性.方法 对43例ALI/ARDS患者和32例非ALI/ARDS患者分别进行LIPS、肺损伤评分(LIS)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计算两组病死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IPS和LIS的诊断分辨度.结果 与非ALI/ARDS组相比,ALI/ARDS组的ICU平均住院时间、LIPS和LIS较高,而PaO2/FiO2相对较低,且病死率高达34.88%.LIPS与LIS呈明显正相关(r=0.669,P<0.001),但LIPS、LIS与APACHEⅡ评分间的相关性不强(r分别为0.460和0.342,P<0.05).LIPS评分对预测ALI/ARDS有意义[曲线下面积(AUC) =0.832,95% CI:0.728 ~0.908,P<0.001],当LIPS>7分时,预测ALI/ARDS的敏感度为83.72%,特异性为78.12%.LIS评分对预测ALI/ ARDS也有意义(AUC=0.802,95% CI:0.693 ~0.885,P<0.001),LIS>0.67分时,预测ALI/ARDS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1.40%和77.80%.结论 LIPS对预测ALI/ARDS的准确性较好,且与LIS系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早期即可获得,临床操作性较强,该评分系统为早期预测ALI/ARDS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如何减轻急诊科护士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压力.方法 对急诊科护士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压力原因、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结果 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减轻各种压力.结论 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和激励机制,有助减轻压力,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