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免疫电镜等方法观察胚胎干细胞系及小鼠胚胎心肌细胞中多种G蛋白细胞内构型特点及其与细胞骨架锚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Gi在野生型胚胎干细胞和小鼠胚胎心肌细胞内呈网状分布,且与细胞骨架蛋白分布一致.而在β1整合素基因敲除胚胎干细胞中Gi则呈近似于弥漫样分布,与细胞骨架蛋白的分布无相关性.在G201N细胞,Gi又恢复其特有的网样分布.细胞骨架解聚剂可模拟β1整合素基因敲除所造成的Gi构型改变.提示β1整合素缺失可能通过影响细胞骨架的结构来改变以细胞骨架为支架的某些分子如Gi蛋白的细胞内定位.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药前后血尿淀粉酶和白细胞计数等临床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病例中无无效及加重者。结论乌司他丁是治疗急性胰腺炎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3.
朱晓慧  余澎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5):141-14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并在局部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引起疼痛、包块、不孕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也由原来的药物、手术及两者联合治疗扩展为针灸理疗、中西医结合等多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Ca组)共25例,另选择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COPD组)25例作为对比研究.入院后及化疗2个周期后分别采集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静脉血7.5 ml,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富积循环肿瘤细胞,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肺Ca组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达72.00%,而COPD组阳性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肿瘤细胞阳性表达与NSCLC病理类型、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仅与癌症分期相关(P<0.05).2个周期的化疗结束,发现对循环肿瘤细胞数目的评价与实体肿瘤疗效标准评价大致吻合,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这两种评价方法 呈负相关关系(γ=-0.465 P=0.021).结论 循环肿瘤细胞的存在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及化疗疗效有密切关系,可以用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转归.  相似文献   
65.
放射治疗对人宫颈癌P-gp1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2 6例原发性宫颈癌放射治疗前后癌组织P gp170的表达 ,探讨放射治疗对宫颈癌多药耐药性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 :选择西京医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初诊的原发性宫颈癌患者 2 6例 ,年龄 2 9~ 70岁 ,平均年龄49岁。全部经活检取材病理诊断确诊 ,诊断标准参照WHO1990年分级标准 ,其中高分化鳞癌 13例 ,低分化鳞癌 7例 ,腺癌 4例 ,腺鳞癌 2例。活检前均未接受过放射治疗和化疗。病理诊断后 ,患者均给予术前放射治疗 ,直线加速器 8MVX射线 ,盆腔前后野 (15cm× 2 0cm)对穿照…  相似文献   
66.
患者,男,67岁,左眼畏光流泪7天伴左眼剧烈灼痛及恶心呕吐4天入院。院外诊断“虹膜炎”。散瞳、消炎无效。第5天用青霉素400万单位及甘露醇500mlVDl/d,病情不能控制。我院门诊以“左眼化脓性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收入。既往史:3年前左眼视力眼前手动,诊断白内障未治。8年前,右眼行白内障摘除术。入院查视力OD0.5(矫),OS 光定位不准,右眼除无晶体外无异常。左眼球混合充血(+++),结膜无水肿。角膜混浊略呈黄色,前房混浊不清,瞳孔、晶体及虹膜看不见。眼压OD2.74kPa,OS7.88kPa。初诊左眼化脓性球内炎,继发性青光眼。治疗经过:VD 先锋霉素V4 克及20%甘露醇250ml1/d,口服醋氮酰胺0.5克,小苏打1克,10%KCl、维生素、消炎痛等3/日,病情进行性加重。左眼胀痛及同侧头痛、恶心、呕吐频繁。每经临时加用20%甘露醇500mlVD,症状缓解2 小时。患者多次要求摘除眼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总结分析心脏移植术后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4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的49次EMB进行光镜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4例中6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其中3例仅有1级排斥反应,3例具有1~3级排斥反应。后3例中有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有一定程度增高,供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查结果阳性。结论 EMB是诊断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金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检测和供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可减少EMB的检查次数。  相似文献   
68.
有明显浆细胞形态特征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3例有明显浆细胞形态特征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总结其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 临床资料结合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研究,对3例有明显浆细胞形态特征的ALCL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3例有明显浆细胞形态特征的ALCL均为青少年,无明显临床症状,查体分别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及下肢皮下包块。镜检病变位于淋巴结与皮肤真皮层内,呈弥漫性侵袭性生长,局部区域瘤细胞排列紧密,组织结构破坏;瘤组织由有明显浆细胞形态特征的细胞组成,有明显恶性指征和间变形态。CD30、CD45、CD45RO弥漫( );CD20、免疫球蛋白轻链κ链和λ链(-)。结论 有明显浆细胞形态特征的ALCL组织形态学较特殊,但根据其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69.
作者在口腔修复临床上采用金属线电爆炸成形和金属喷镀技术,制作34例不锈钢基托、全冠和(牙合)垫。临床使用表明,效果良好。这种技术和设备比较简单,成形精度可以和浇铸成形媲美,很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随着颅颈部外伤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寰枢椎的外伤性病变也随之增加.如果寰枢椎损伤未能得到快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则有可能损伤邻近的延髓和颈髓而危及生命[1].而寰枢椎解剖结构复杂,普通X线平片常常难以达到诊断的目的,常规CT诊断寰枢椎损伤也有一定难度.随着螺旋CT重建技术日趋广泛应用,如何恰当地应用某种重建技术提高诊断符合率,并直观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是影像工作者不断研究探索的课题[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