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科2008年6~12月共收治44例重型肝炎患者,其中36例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一般药物治疗,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取得了不同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2.
1 病历简介患者男 ,37岁 ,因热钢烧伤右足底2 0日形成肉芽创面 (0 .5 %总体表面积 )入院 ,1周后在腰麻下行左大腿中厚取皮 ,右足底肉芽创面刮除 ,自体大张皮移植术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 2日上午 8时 2 0分突然出现意识丧失 ,双眼紧闭 ,肢体抽搐 ,面色紫绀 ,口吐白沫 ,呼吸频  相似文献   
63.
2型糖尿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是2型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严重类型,病死率较高.目前有关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发病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选择部分2型精尿病合并AMI患者,测定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探讨炎症因子在此类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5年)强化培训的模式及效果.方法 采用理论授课与操作示范相结合的模式对19名在心内科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进行为期12周的专科强化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专科操作、专科理论、心电图、综合技能考核及效果评价.结果 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各项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19人中,15人(78.9%)认为有必要进行专科强化培训,3人(15.8%)认为无所谓,1人(5.3%)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专科强化培训.19人中,6人(31.6%)认为专科理论提高较大,8人(42.1%)认为专科操作提高较大,7人(36.8%)认为心电图提高较大,9人(47.4%)认为综合技能提高较大.结论 该强化培训模式有利于提升心血管内科护士整体素质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65.
小曹早晨起床后,发现自己的脖子僵硬,不能朝左扭转,勉强往左侧一歪,就疼得要命。小曹给自己按摩了几下,但收效甚微,也就没太当一回事,想着歪不了多久就好了。那天早晨,小曹一改傍晚洗浴的老习惯,歪着脖子去洗澡了。半个多小时后,他从澡堂出来,意外地发现,原来不知何时,脖子竟然能活动自如,落枕居然这么快就好了。  相似文献   
66.
67.
烧伤换药中利用腕踝针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晓莹  曹青等 《现代护理》2002,8(11):826-827
创面换药是烧伤治疗中必须采取的一种方法 ,但烧伤创面尤其是Ⅱ度烧伤创面的痛觉敏感。换药时由于更换敷料、清除创面上坏死组织及分泌物时的操作会进一步加重病人的痛苦 ,部分病人甚至因此拒绝接受治疗。目前 ,我国烧伤临床尚未对创面疼痛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也没有规范的镇痛方法。腕踝针作为中医镇痛的一种方法 ,用于烧伤临床镇痛未见有临床护理操作方法的规范性和可行性报道 ,或对该方法镇痛效果量化的相关报道 ,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伤后 3天内入院 ,能够进行正常交流并真实描述主观感受的烧伤病人…  相似文献   
68.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手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南阳市中心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6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结果655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9例,占1.37%(9/655),根据术前营养状态、不同胃癌分期及不同手术方式与术后发生淋巴漏的例数进行比较,其中术前为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者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术前非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者(P<0.05);Ⅱ~Ⅲ期胃癌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Ⅰ期胃癌(P<0.05);D2+、D3者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D1及D2者(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手术方式、肿瘤分期、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有关,充分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避免随意扩大清扫范围和术中用丝线结扎淋巴管网是预防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比色法分别对胃癌、肝癌、胰腺癌、肺癌、及良性肿瘤患者进行(TSGF)的检测.结果各类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TSGF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且手术后各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TSGF水平较手术前均明显降低;TSF对胃癌、肺癌、肝癌、胰腺癌有较好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76.24%、78.4%、84.02%、79.61%)和较高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88.50%、82.42%、85.57%、86.55%).结论 TSGF在肿瘤普查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手术疗效观察和病情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