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杨勇志  曹铭辉  吴强  苗利萍  周毛 《中国药房》2006,17(13):1006-1007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肝功能的影响。方法:55例肝癌并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手术切皮前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1ml/kg),B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第1、3、6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B组术后第1、3d各项肝功能指标均高于术前,且A组低于B组(P<0.05);术后第6d2组患者肝功指标下降,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用于肝癌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有护肝效应。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在新生儿胸腔手术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出生6h~28天,体重2.2~4.3kg的拟行开胸手术的新生儿进行OLV,具体方法为: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复合七氟迷吸入诱导,术中用2%~4%七氟迷维持麻醉,开胸后术者通过填塞压迫侧肺使其完全萎陷,造成OLV。采用压力控制模式调节潮气量为10mL/kg,呼吸频率30次/分,I∶E=1∶1.5,OLV后调节呼吸频率为40~45次/分,I:E=1∶1,适当调节潮气量,控制SpO2在90%以上。术中连续监测患儿心率(HR)、无创平均动脉血压(MBP)、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肛温(T)并进行比较。结果:全部2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平均手术时间118±32min,平均麻醉时间142±28min,其中6例膈疝患儿、2例肺囊肿及8例食管闭锁患儿整个手术过程中均行OLV,平均时间82±24min,10例食管闭锁患儿和2例膈疝患儿术中因不能维持SpO2在90%以上而间断行双肺通气,平均OLV时间为46±18min,与OLV前相比,OLV后10min、30min的HR、MBP、SpO2、...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究吗啡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并对PI3K-AKT-c-Myc信号通路的激活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组)、1μmol/L吗啡组(1μM组)、10μmol/L吗啡组(10μM组)以及100μmol/L组(100μM组),分别予无血清培养基、含1μmol/L吗啡的无血清培养基、含10μmol/L吗啡的无血清培养基及含100μmol/L吗啡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处理后对各组细胞行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内VEGF、c-Myc的表达及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N组相比,不同浓度吗啡处理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细胞内VEGF、c-Myc的表达及AKT蛋白磷酸化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以10μM组作用最为显著(P0.05)。结论 10μmol/L吗啡可促进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VEGF的表达,此过程可能与激活细胞内PI3K-AKT-c-Myc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8月龄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为四组:对照组(Con组)、手术组(S组)、吡格列酮组(P组)及吡格列酮预处理手术组(PS组)。手术模型完成时测定各组大鼠血糖值;手术结束12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活性氧(ROS)及IL-6浓度;术后第4天开始应用Morris水迷宫方法评价各组大鼠认知功能。结果四组大鼠组间组内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on组比较,手术结束12h后S组大鼠海马AGEs、IL-6浓度明显增加,ROS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PS组大鼠海马AGEs、IL-6浓度明显减少,ROS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Con组比较,S组大鼠术后第8天和第10天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测试时穿越平台的次数减少(P0.01);与S组比较,PS组大鼠术后第10天逃逸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测试时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不是直接通过调节大鼠的血糖变化改善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AGEs合成、降低ROS及IL-6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65.
麻醉经常被人们说成是很神秘和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在大部分人的概念里,麻醉有全麻和“半麻”两种。门诊或术前签字时,经常遇到病人询问“半麻”好还是全麻好?为什么全麻费用比“半麻”贵那么多?只是小手术为什么也要用全麻?全麻会不会睡着了就醒不过来?全麻会不会对大脑有影响,“半麻”会不会使人瘫痪?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CABG)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4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组)和对照组(C组).测定给药前、术毕及术后1、6、24、48 h血浆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各组术后cTnI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R组术后cTnI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降低CABG患者的cTnI水平,具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比较硬膜外超前镇痛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及单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术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 66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33~60岁,随机均分为3组:(1)超前镇痛组即硬膜外超前镇痛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2)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3)术后静脉芬太尼镇痛.记录3组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4、8、16、24、48和72 h各时间点静息时和咳嗽时视觉模拟(VAS)评分,测定术前、术后24、48、72 h血浆IL-6值.结果 3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相似;术后VAS评分及IL-6增高,超前镇痛组VAS和IL-6均低于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组,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组均低于术后静脉芬太尼镇痛组(P<0.05).结论 硬膜外超前镇痛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比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具有更好的镇痛和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TSI(Lnc-TSI)在TGF-β1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和BT474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TGF-β1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和BT474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RT-PCR分别检测M...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比较和评估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和咪达唑仑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中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骨科下肢手术患者52例,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按镇静方法 完全随机分为两组:D组27例,以DEX0.5μg·kg-1·h-1静脉恒速输注(负荷量0.5 μg/kg);M组25例,以咪达唑仑50 μg·...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术前不同的体位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孕妇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术的孕妇120例,随机分成3组,A组麻醉后,孕妇保持完全左侧卧位10 min后平卧并右侧臀下垫高10 cm;B组麻醉后,孕妇平卧,手术床左侧倾斜20°并右侧臀下垫高10 cm;C组麻醉后,孕妇平卧,手术床向脚端倾斜20°,并右侧臀下垫高10 cm.观察麻醉后不同体位对孕妇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麻醉平面的影响.[结果]三组麻醉均成功,组间相比:麻醉后5和10 min温度觉丧失的麻醉平面,A和B组低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压下降较明显,在麻醉后4、8、10 min血压与A、B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和B组相比,血压在麻醉后8、10 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刮宫产术的孕妇,麻醉后进行体位调整(保持数分钟完全左侧卧位和手术床左侧倾斜20°并右侧臀下垫高10 cm),可以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