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1 毫秒
61.
在我国心房颤动(AF)常见,患病率为0.77%,患者数约500万,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呈进行性递增趋势。Framingham研究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年龄每增长10yr,AF的发病率将增加1倍。除年龄外最为重要的AF的发病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发生AF的危险性增加42%)、心力衰竭和冠心病,故AF已成为心血管病领域内的一大流行性疾病。AF患者与窦性心律病人相比,对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预后也将产生不良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对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降低感染率。方法: 运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每例手术患者进行危险因素指数评价,并对科室目标性监测前后的感染发生率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1~3月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00%,随着危险因素等级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4~6月的142例手术运用目标性监测并针对性地干预后,平均感染率下降为1.41%,各手术感染率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 采用危险因素指数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评价,同时运用目标性监测干预,有利于客观反映各科实际的医院感染水平,有利于发现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3.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12例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2例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分别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临床表现、X线特征,组织病理学表现及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患者,发病年龄13~58岁,平均33.8岁;好发于下颌骨(66.7%),后牙区较多见(91.7%);最常见的症状是颌骨膨胀(75%)和疼痛(25%)。X线片特征是:肿瘤与牙根关系密切;肿瘤中央区为高密度阻射影,周围为环状低密度透射影。组织学上表现为不规则排列牙骨质样物体附着于牙根,有明显的嗜碱性反折线形成。采用摘除肿瘤并拔除受累牙的治疗方式可治愈。结论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好发于中青年,颌骨后牙区最常见,多表现为疼痛或颌骨膨胀,X线片特征与组织病理学表现结合有助于该肿瘤与骨母细胞瘤、化牙骨质纤维瘤和非典型骨肉瘤鉴别。  相似文献   
64.
方进 《中外医疗》2014,(22):32-3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临床特点。方法入选该院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8例,根据清晨血压是否升高分为清晨高血压(MBPS)组(96例)和非清晨高血压(Non-MBPS)组(92例)。入院后完善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并记录患者有无合并糖尿病(DM)、高尿酸血症、血脂代谢异常、慢性肾病(CKD)、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依据(AS)、脑卒中、冠心病(CHD),患者规范降压治疗情况等基本临床情况。结果 1MBPS组清晨(6:00~10:00)、24 h、日间、夜间平均血压及平均心率均明显高于Non-M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BPS组ACR(≥30 mg/g)发生率及未规范降压治疗率明显高于Non-M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者动态血压值各参数的波动、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无规范降压者明显高于清晨血压不升高者。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TST加微创手工处理术与外剥内扎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TST加微创手工处理术治疗组和传统外剥内扎术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疗效、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时间,并对每个患者作生存质量测量,比较两组手术后、术后24 h、术后2周、术后1个月的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在手术疗效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伤口痊愈时间、伤口疼痛比较及水肿、尿潴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分别做同一组多个时点的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同。做两组同一时点的对比,治疗组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TST加微创手工处理术治疗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优于外剥内扎术对照组。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TST术(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0例患者分为两组,将TST手术治疗的128例混合痔患者设为实验组,Milligan-Morgan手术治疗的13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体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98.40%。实验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体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ST术是一种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病程短、患者满意度高的新技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个体诊所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查看的方法,对靖江市个体诊所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个体诊所医务人员中,有87.40%的使用抗菌皂液+流水方式清洗手部,66.14%的使用6步法标准程序清洗手部,33.07%的手清洗计时。掌握全部洗手指征者占32.28%。口腔类诊所和≤50岁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好。结论靖江市个体诊所医务人员手清洗方式、程序、计时及洗手指征认知等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68.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3.0T全心MRI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CE-C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检索2003年1月—2013年10月Pubmed、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图书馆、OVI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关于3.0T全心CE-C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Meta-Disc version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获得3.0T全心CE-C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汇总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3.0T全心CE-C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基于患者水平(n=477)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95%CI 0.88~0.95)和0.85(95%CI 0.79~0.89),AUC为0.9201;基于血管水平(n=1740)分别为0.89(95%CI 0.85~0.91)和0.90(95%CI 0.88~0.92),AUC为 0.9564;基于节段水平(n=4126)分别为0.85(95%CI 0.82~0.88)和0.91(95%CI 0.91~0.92),AUC为0.9506。结论 3.0T全心CE-C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临床运用简便取穴法取穴定位有较大的偏差。本文试以解放后一套统编《针灸学》教材为例,对其中简便取穴定位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实例分析,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研制出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的“腧穴体表定位等分尺”,继而生成“骨度等分测量法”来替代简便取穴法,使废止传统的简便取穴法定位和手指比量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0.
患男,37岁。12年前曾因左下后牙区肿块于外院行刮治术,病理报告为成釉细胞瘤,具体不详。现因左下后牙区肿块缓慢增大,于2005年7月入院。检查见左下颌角区稍膨隆,左下颌第一磨牙远中可见一2cm×2cm大小肿块,表面黏膜色泽尚正常,光滑。肿块表面有一破口,挤压有少量淡绿色液体及白色豆渣样物流出;肿块质中,无压痛,双侧颌下及颈部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