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李颖  戴夫  彭琼  甘惠中 《胃肠病学》2013,(8):503-505
肠壁纤维化是炎症性肠病(IBD)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其是一个慢性进展性过程,特点为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导致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壁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慢性炎症与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与内皮细胞的转化(通过EMT和EndoMT)、多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对肠壁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可为寻找新的IBD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2.
李安乐  戴夫  彭琼 《医学信息》2019,(3):69-73,7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随着乙型肝炎病情进展而恶化时变化情况,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RDW与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8月~2018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感染科、体检中心及南区(合肥市滨湖医院)感染科研究对象共162例,其中健康对照组50例,乙型肝炎组患者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62例。检测三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RDW,并计算NLR,分析三组间其相应值变化差异;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利用Child-Pugh评分系统进行各自肝功能分级,分析NLR、RDW水平同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NLR和RDW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中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结果 ①三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ALT、AST、TBIL、ALB、PT、NLR和RDW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的NLR和RDW与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NLR和RDW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乙型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中,随着肝脏炎症损伤程度加重,NLR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RDW也呈现升高趋势。NLR、RDW水平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P<0.05)。③利用ROC曲线分析显示,NLR、RDW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687、0.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NLR、RDW的截点值为2.25、14.25,灵敏度分别为0.581、0.726,特异度分别为0.8、0.8。结论 NLR、RDW数值的变化与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其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进一步发展为失代偿期的过程会导致NLR、RDW水平也相应升高。NLR、RDW可归入到其Child-Pugh评分系统中,辅助预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情况,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通过AUC来判定,相对于NLR来说,RDW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3.
李海文  彭琼  甘惠中  程元光  杜敏  戴夫 《癌症进展》2019,17(9):1065-1067,1111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免疫抑制性细胞(MDSC)在胃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50例胃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取29例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和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DSC粒细胞来源(G-MDSC)和单核细胞来源(M-MDSC)两个表型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G-MDSC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受试者,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中G-MDSC的相对表达量为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外周血M-MDSC相对表达量,及观察组患者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MDSC相对表达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DSC在胃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可能参与胃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过程。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老年病区医养结合的运行机制及实践效果。方法在老年病区(5个护理单元,236张床位)实施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每个护理单元设住院医疗(医)和托护养老(养)床位,医生根据患病老人病情变化和康复进程进行动态评价及医养互换。统计2013、2014年276例、290例入住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 2年均未发生用药错误;2013、2014年分别发生坠床、非计划脱管等相关安全事件24、16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6.21%~9.78%,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2.51%、97.36%,床位使用率在98%以上,病区收支结余2年合计为105 202元。结论老年病区实施医养结合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患病老年人医疗及养护问题,社会满意度高。但资源偏紧张的问题仍然存在,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6.
史冠男  袁媛  彭琼  戴夫 《安徽医药》2017,21(1):113-115
目的 研究CCL21能否参与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方法 取不同浓度(0、50、100、150μg·L-1)的CCL21作用胃癌SGC-7901细胞,划痕试验检测该细胞侵袭能力.镜下观察该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 150μg·L-1浓度的CCL21作用胃癌SGC-7901细胞后,较其它浓度侵袭能力强,同时使胃癌SGC-7901细胞的胞体逐渐变为长梭状,部分可见伪足生成.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P<0.05),N-cadherin、Vimentin、MMP-9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CCL21可能参与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究患者在不同时间口服二甲硅油对结肠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的8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A、B、C和D组。在结肠镜检查前6 h,A组患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散;其余3组分别在A组的基础上,于检查前4、2和6 h服用二甲硅油。比较4组患者肠镜检查时肠道清洁度、肠道内气泡含量、耐受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肠道内气泡含量:B组显著少于其他三组(P0.05),C组显著少于A、D两组(P0.05),A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度:B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C组显著高于A、D组(P0.05),A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肠道清洁度Boston评分和对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镜检查前4 h服用二甲硅油,能更有效地减少患者肠道内的气泡,并显著提高患者对结肠镜检查的耐受度。  相似文献   
48.
目的:建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输液顺序标签标注质量标准》,指导调控输液顺序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设计并建立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的8个药学信息子数据库,采用WCF数据通道技术和SOA设计方法实现医嘱用药的智能提示,制定《输液顺序标签标注质量标准》指导输液顺序标签标注。结果:每一个子数据库,按提示标注输液顺序的患者占有提示的患者百分比(标注患者/提示患者)分别为:"频次"55.28%,"辅药"49.49%,"时限"(≤ 4 h)"、"禁忌"、"相互"100%,"时辰"76.53%,刺激"98.36%,"预防(治疗)"93.94%;基于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标注输液顺序的患者占总住院患者66.33%。结论:建立《输液顺序标签标注质量标准》指导输液顺序的标注,可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
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和未成熟的髓系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MDSCs最初在肿瘤疾病模型中报道,主要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有关,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MDSCs广泛参与炎症免疫应答,如感染、外伤应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血清饥饿诱导的胃癌SGC-7901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ERS)能否介导上皮间质转化(EMT)。方法无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0、3、6、12、24 h,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取GRP78高表达时间点诱导,RT-PCR、Western blot法同时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细胞划痕试验观察饥饿诱导SGC-7901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无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6 h的SGC-7901细胞高表达GRP78(P<0.05);与此同时,饥饿组E-cadherin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N-cadherin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划痕试验可见饥饿组细胞较对照组划痕宽度愈合速度快。结论饥饿诱导的ERS可介导胃癌细胞发生EMT,进而促进胃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