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以鱼油降脂丸为对照,观察血脂康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方法 71例病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血脂康胶囊O.6g,1日2次,对照组31例,口服鱼油降脂丸1.0g,1日3次,连续12周。结果 治疗12周末,治疗组在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方面优于对照组,在降低甘油三脂(TG)两组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结论 血脂康的降低TC、LDL—C及升高LDL—C作用较鱼油降脂丸佳,降低TG作用两药相似。  相似文献   
42.
周菊珍  周淑珍  徐雯宇 《海峡药学》2011,23(10):251-253
通过对住院病人临床用药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筛查讨论,建立和完善住院病人安全用药的各项制度,规范各环节的操作.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安全。结果病区大大减少了因用药错误所致的医疗风险。科学,合理,严格的用药管理制度及各环节的规范操作是保证临床安全用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儿科使用抗感染药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 ,抗感染药物品种不断增多 ,其滥用呈上升趋势 ,儿科也不例外。本文简要阐述了儿科临床中存在的抗感染药使用误区 ,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以促进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1应用抗生素指征不明发热、咳嗽、腹泻是儿童疾病常见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包括感染  相似文献   
44.
101例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方法:对101例输液反应从药品质量、输液器材质量、输液操作因素、患者个体因素以及环境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药品、输液器材的质量非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在控制输液外在质量的情况下,应重视患者个体差异及环境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严炎中  徐雯宇  马友正 《医药导报》2004,23(7):0508-0509
目的:建立辣达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辣椒素、盐酸达克罗宁为主药,以卡波姆974为凝胶基质,制备辣达凝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结果:辣达凝胶为一无色透明的凝胶制剂,质量控制可行。结论:辣达凝胶制备简便,质量控制满意,为一种较理想的医院制剂。  相似文献   
46.
目的:考察微波法在紫草素提取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因素、3水平,以紫草素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微波法最优提取工艺,并与传统法比较.结果:最优工艺为:0.5 cm小段紫草以4倍量麻油不经浸泡,直接微波辐射6 min提取;微波辐射6 min与传统煎煮2 h的提取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微波法为紫草素提取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47.
我院2000~2002年口服降血糖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3年来口服降血糖药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本院2000年~2002年口服降血糖药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药费及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次的同步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金额排在前3位分别是阿卡波糖、格列吡嗪、格列喹酮;DDDs排在前3位分别是格列吡嗪、二甲双胍、阿卡波糖。阿卡波糖与格列喹酮3年来日均费用均明显高于其它药物。格列齐特3年来的购药金额与用药人次同步。结论:通过药物利用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成膜性能的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成膜性能。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不同浓度、不同溶媒为因素,在三水平上进行筛选。结果;以50%乙醇液为溶媒,含10%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液的成膜性能良好。结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以作为缓释药膜的成膜材料。  相似文献   
49.
331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变化的原因.方法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为0.5~2.0 μg*L-1.结果共监测331例,<0.5 μg*L-1的74例,>2.0 μg*L-1的20例,在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的237例.结论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原因多样而复杂,应重视监测,以保证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与监测工作的不断加强,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笔者2004年所受理的358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中药ADR有74例(占20.7%),其中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达58例,占78.4%。本文就中药注射剂所致ADR的原因,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