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康月航      盛尹祥子    赵静芳    章青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5):535-540
目的:探究脊形滤波器结构对质子束流展宽的影响。方法:利用蒙特卡罗程序FLUKA建立质子束流模型,并进行验证。模拟质子束流通过三棱柱型(A型)和金字塔型(B型)两种脊形滤波器,比较使用和不使用脊形滤波器的模拟值:束流前端最大剂量50%到束流末端最大剂量50%的宽度(E50-D50)、束流前端80%到束流末端80%的宽度(E80-D80)及束流末端80%到束流末端20%的宽度(D80-D20)。结果:根据模型计算出的121.1 MeV质子对应的模拟值绘制的积分深度剂量曲线与实际测量的积分深度剂量曲线,E50、E70和D80位置偏差不超过0.06 mm;A型相比B型将E50-D50平均多展宽了0.80 mm,将E80-D80 平均多展宽了0.27 mm,将D80-D20 平均多展宽了0.08 mm。结论:建立的质子束流蒙特卡罗模型合理,三棱柱型(A型)脊形滤波器展宽质子束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miR-12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各13例,qRT-PCR法检测miR-124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STAT3的表达。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R-124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qRT-PCR、Western blot实验验证。每种宫颈细胞随机分为三组,一组转染miR-124 mimics,一组不转染,一组转染miR-124 inhibitor。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miR-124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均降低(P均<0.05),STAT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STAT3是miR-124的直接靶基因,miR-124可靶向调节STAT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均<0.05)。在Hela及Siha细胞中,miR-124 mimics转染组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均降低(P均<0.05),miR-124 inhibitor转染组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均增加(P均<0.05)。结论:miR-124在宫颈癌中低表达,可能通过靶向调节STAT3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探讨胸部放疗在Ⅳ期NSCL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有远处转移并行胸部放疗的Ⅳ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进行分析,对统计学有意义的因素进一步用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2年生存率分别为34.2%、12.3%,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Ⅳ期NSCLC预后的因素有是否吸烟、转移灶数、胸部放疗剂量(P=0.021、0.000 1、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灶数、胸部放疗剂量是系统化疗并行胸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Ⅳ期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2、0.045)。结论:Ⅳ期NSCLC行胸部放疗有潜在的临床意义,并且转移灶数目、胸部放疗剂量是影响其生存的显著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4.
INTRODUCTION The CXC chemokine 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 , a member of CXC-chemokine family,is the ligand for CXCR4 and binds CXCR4 with high affinity.The interaction of SDF-1 and CXCR4 mayinduce cytoskeletal rearrangement, adhesive to endothelial cells and directional migration. SDF-1 bind-ing to CXCR4 can activiate 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and produce different physiology or pathologyeffects. Compelling evidence is accumulating HIV infection and tumor metastas…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分析不能手术局部晚期胃癌放化疗联合的临床疗效及转化治疗疗效,对比不同放化疗联合模式的疗效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6月至2020年06月于我院收治的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75例,其中同步放化疗组33例,序贯放化疗(化疗-放疗-化疗)组42例,观察放化疗联合的临床疗效及转化治疗成功率,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客观有效率(ORR)53.3%,疾病控制率(DCR)85.3%,转化手术切除率30.7%;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的ORR分别为66.7%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转化手术成功率优于序贯放化疗组(36.4% vs 26.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4.3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3.5%,15.4%,同步放化疗组生存优于序贯放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化手术成功的患者中,R0切除的生存明显优于行R1/R2切除患者(P<0.05)。结论:对于初始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胃癌,联合放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步放化疗较序贯放化疗明显提高了客观有效率,有提高转化手术切除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喉前淋巴结(DLN)转移与颈部其他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3例行手术治疗且有DLN检出的PTC患者,分为DLN-阳性组(139例)和DLN-阴性组(39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在533例PTC患者中,DLN的转移率为26.08%(139/533),16例仅发生DLN转移而无其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P<0.001),多灶(P=0.002),位于中上1/3(P=0.047),临近被膜(P=0.011),中央区(P<0.001)及侧颈淋巴结转移(P<0.001),淋巴脉管浸润(P=0.014),甲状腺外侵犯(P<0.001),高侵袭性病理亚型(P=0.013)与DLN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OR=0.466,P=0.001),位于中上1/3(OR=1.748,P=0.024),中央区(OR=0.180,P<0.001)及侧颈淋巴结转移(OR=0.468,P=0.003)和淋巴脉管浸润(OR=0.294,P=0.005)是D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DLN阳性患者同侧及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且有更多的淋巴结转移数目(P<0.05)。结论:PTC术中应规范清扫喉前及锥状叶周围的淋巴及软组织,对于DLN转移,尤其高侵袭亚型者,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必要时选择性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8.
王克朕    兰春根    谷峰    马勇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6):580-585
目的:探讨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PTBP1)在胶质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多个数据库分析PTBP1在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胶质瘤的组织学级别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稳定敲低PTBP1的LN229细胞系,通过Western印迹和RT-qPCR技术验证细胞中PTBP1的敲低效率。通过EdU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PTBP1在胶质瘤组织中较正常脑组织表达更高(P<0.000 1),其表达水平随组织学级别的升高而升高(P<0.000 1);PTBP1高表达的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OS)明显缩短(P<0.000 1);稳定敲低PTBP1的LN229细胞系,细胞的增殖速度变慢(t=3.579,P=0.037 3),迁移(t=13.16,P<0.000 1)和侵袭能力(t=3.111,P=0.035 8)显著下降。结论:PTBP1在胶质瘤中高表达且与胶质瘤的组织学级别和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PTBP1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89.
目的:了解脐带采集过程中脐带污染菌的种类,为脐带采集液中合理添加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 3D240培养系统进行微生物培养;采用梅里埃API鉴定系统鉴定菌种;采用ATB药敏系统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油红O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测定人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成脂分化和成骨分化潜能。结果:采集1 562份脐带,微生物培养阳性的386份脐带采集液共检出细菌及真菌4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3株(44.1%),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其对头孢西丁的敏感率为90.3%;革兰阳性菌210株(48.0%),主要为肠球菌,其次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三者对青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3.1%、19.7%、92.9%;真菌35株(8.0%),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真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为100%。进一步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头孢西丁、青霉素、两性霉素B和三者混合使用对HUCMSCs生长、增殖和多向分化均无影响(P>0.05)。结论:脐带采集污染优势菌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白假丝酵母菌;脐带采集液中加入头孢西丁、青霉素和两性霉素B可以显著减少细菌和真菌污染。  相似文献   
90.
目的:构建尼克酰胺-N-甲基转移酶(NNMT)启动子区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检测其活性,从而验证SND1蛋白对NNMT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根据NNMT基因启动子区上、下游-1 500至+200区间的序列设计引物,并以HepG2细胞提取的RNA逆转录得到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的NNMT启动子区片段经酶切后连接到双荧光素报告载体GLuc-ONTM启动子报告克隆中,得到Gluc-NNMT 启动子重组质粒,分别与pLVX-IRES-Puro-Flag-SND1质粒和pLVX-IRES-Puro-vector质粒共同转染HeLa细胞,并检测启动子活性。然后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验证NNMT蛋白是否与SND1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果: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显示,共转染Gluc-NNMT启动子重组质粒和pLVX-IRES-Puro-Flag-SND1过表达质粒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NMT启动子区活性明显增强。结合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证明NNMT与SND1存在相互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NNMT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SND1对NNMT启动子活性有增强作用,SND1与NNMT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