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CD4 ^+ CD25^high regulatory T cells ( Treg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and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to investigate immunosuppression to the progression of cancer. 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and tumor tissues were collected from 20 patients with NSCLC at the time of surgery. None of the patients received surgery,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or other medical interventions before this study. Cancer stages of the patients were Ⅰ-Ⅲ A.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20 health donors. PBMC were isolated from blood samples by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over Ficoll-Hypaque. TILs were isolated from tumors by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over Ficoll-Hypaque and Percoll. Percentage of CD4^+ CD25^highTr/CD4+T in PBMC and TIL was assessed by the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CD4^ + CD25high Tr/ CD4 ^+T in PBMC [ (4. 87 ± 1.22 ) % ] of NSCLC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donors [ ( 2.36 ± 0. 72 ) % ] ( P 〈 0.01 ). The percentage of CD4^+ CD25^highTr/ CD4^+ T in PBMC [ (5.40 ± 1.20) % ] of NSCLC patients in stage Ⅱ-Ⅲ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tage Ⅰ [ (3. 87 ± 0. 22 ) % ] ( P 〈 0. 01 ). The percentage of CD4 + CD25hiShTr/ CD4 + T in TIL[ ( 8. 66 ±0. 76) % ] of NSCLC patients in stage Ⅱ-Ⅲ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tage Ⅰ [ ( 7. 04 ± 0. 80) % ] ( P 〈 0. 01 ).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CD4 ^+ CD25^highTreg cells in PBMC and TIL of NSCLC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donors. These Treg cells may be preventing appropriat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The population of CD4^ + CD25^highTreg cells in PBMC and TILs of NSCLC patients with Ⅱ-Ⅲ A st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SCLC patients with Ⅰ stage. These Treg cells may facilitate development of tumors.  相似文献   
42.
小切口微创治疗新鲜跟腱断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通过小切口应用跟腱缝合引导器微创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3月-2008年3月,通过小切口应用跟腱缝合引导器微创治疗连续的26例新鲜跟腱断裂病人,术后早期功能锻练.男24例,女2例.年龄22~58岁,平均37.6岁.24例获得12~36个月(平均21个月)的随访.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测量双侧小腿最大周径及跟腱断裂平面的周径,询问恢复工作及伤前体育活动的时间.[结果]无跟腱再断裂、切口表浅或深部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腓肠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正常.AOFAS 平均得分为97分(86~100分).23例恢复伤前工作与学习,恢复工作时间平均为10周(4~20周).24例均恢复伤前体育活动,恢复伤前体育活动时间平均为20周(18~24周).小腿最大周径伤侧较对侧平均减少0.4 cm(0.2~0.8 cm),跟腱断裂平面周径伤侧较对侧平均增粗0.5 cm(0.3~0.7 cm).[结论]应用跟腱缝合引导器微创修复新鲜跟腱断裂结合早期功能锻练可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可较早恢复伤前状态,有较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3.
种子细胞来源一直是限制软骨组织工程发展的主要瓶颈。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有限,体外大量扩增后易发生老化及去分化,丧失软骨形成能力,且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进一步限制了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如何寻找到最佳的种子细胞是目前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4.
患者女,17岁。患者1岁余(1992年)面部出现黄豆大小疱疹,疱液淡黄或透明,渐扩展至全身,自行吸收或遗留瘢痕。4岁起反复发热,Tmax38~40℃,间隔几天至半月不等,发热时一般情况可,自服安乃近体温可至正常。7岁始四肢皮疹循疱疹-周围红肿-黑痂顺序,黑痂脱落后遗留溃疡性瘢痕,当地皮肤活检诊为"脓疱疹",予以药膏(不详)无效。11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饥饿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小鼠进食量的75%、50%、25%、100%分成高、中、低剂量及空白对照组,根据小鼠进食量计算出100%进食组每日进食量约为0.4g/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0.3g/只、0.2g/只、0.1g/只,连续喂养10d后,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胸腺和脾脏重量,计算胸脾指数;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T淋巴细胞Ea花环形成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的小鼠的体重、胸腺及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饥饿能够影响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长骨的效果。方法2006年至2008年,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岁~10岁,平均6.7岁。结果手术复位满意,固定稳定,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弹性髓内针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良好方法,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取出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统计并分析2014年3月同型半胱氨酸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数据,了解目前全国检验科开展IQC工作的情况。方法 采用基于Web方式的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control,EQA)软件系统。收集参加全国同型半胱氨酸室间质量评价292家实验室的IQC,包括2014年3月和长期累积室内质控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依据1/3室间质量评价限(TEa),1/4TEa和基于生物学变异导出的最低、适当和最佳允许不精密度这5个评价标准,计算同型半胱氨酸两个批号的室内质控变异系数的通过率。统计参加实验室使用的仪器并将其分为6个仪器组,然后按照5个评价标准计算各仪器组的通过率。结果 有292家实验室上报了同型半胱氨酸第一个浓度水平(批号1)的数据,其中有106家上报了第二个浓度水平(批号2)的数据。按照不同标准进行评估,变异系数通过率各不相同。按照1/3TEa标准和按照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不精密度中的最低标准,实验室的通过率接近,为63.36%~76.42%,按照1/4TEa和按照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不精密度中的适当标准,实验室的通过率接近,为34.25%~57.55%,按照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不精密度中的最佳标准,实验室通过率仅为10.62%~16.98%。统计实验室使用的仪器,结果显示参加实验室使用的仪器主要有日立(77/292)、奥林巴斯(61/292)、罗氏(19/292)、贝克曼(14/292)、雅培(10/292)和西门子(10/292)。除了西门子仪器组,其它仪器组通过率间的差异并不大。结论 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可以满足1/3TEa标准和按照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不精密度中的最低标准,但只有一半以下的实验室能满足1/4TEa和按照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不精密度中的适当标准和最佳标准,说明全国实验室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精密度性能上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8.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疾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造成多脏器损伤 ,因此临床上必须采取快速而有效的方法缓解缺氧 ,我们对 2 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给予经鼻呼吸道持续正压通气 ( CPAP)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5例病人均为住院的危重新生儿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根据 1 986年 9月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 (杭州 )拟定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的初步方案[1] ,其中 1 0例经血气分析符合 型呼吸衰竭 ,Pa CO2 <70 mm Hg,且呼吸节律规则 ,呼吸频率在 40~ 80次 /min,除外中枢性呼…  相似文献   
49.
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7月-2004年12月间收治的54例舌癌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舌癌的转移率是42.59%(23/54);50岁以上患者占75.93%(41/54),其中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占51.22%(21/41);受累淋巴结位于颌下区和颈深上区达72.34%(34/47);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o)的患者颈淋巴转移率是30.43%(7./23)。结论:舌癌颈淋巴结转移与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可发生早期的隐匿性转移,颌下和颈深上区是舌癌转移的集中部位。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就诊顺序以1∶1比例分为2组,每组25例。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采用毫针刺激蝶腭神经节,1~2次/周;常规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以迎香、印堂、风池、风府、足三里等为主穴,以上星、合谷、禾髎、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等为配穴,每次取主穴、配穴各1~2穴,2次/周。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鼻炎症状总分量表(2004版)、鼻炎症状总分量表(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分量表(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 TNNSS)评价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评价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针刺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后1个月复发天数。结果针刺蝶腭神经节组治疗后鼻炎症状总分[(99.74±31.89)分比(196.83±31.22),t=-4.912]、TNSS[(165.18±51.06)分比(209.37±53.31)分,t=-4.032]、TNNSS[(33.63±12.37)分比(71.82±19.21),t=-3.463]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P 均<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针刺后症状改善起效时间[(13.85±4.21)min 比(45.63±7.87)min;t=-1.763,P=0.008]更短,而疗效持续时间[(37.92±9.94)h 比(3.35±1.23)h;t=7.637,P<0.01]更长。针刺蝶腭神经节组治疗后4周RQLQ评分[(8.48±3.71)分比(37.68±12.46)分,F=-7.312]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治疗后1个月针刺蝶腭神经节组复发天数[(4.12±2.15)d 比(23.53±4.63)d,t=-8.879]明显少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