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针刺推拿治疗视神经萎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2.
1 病例介绍 1.1 患者,女,72岁,因突发左下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6h,于2006—09—26急诊入院。患者既往冠心病、高血压、房颤病史8年,2年前因肺栓塞行肺动脉碎栓术并安置下腔静脉滤器,一直服用抗凝药物治疗。6h前在静息状态下,左下肢突发进行性加重剧痛,疼痛范围从左膝关节下至足背,伴局部麻木、活动受限。平素无间歇性跛行,下肢皮温对称、颜色正常。  相似文献   
93.
细菌性痢疾是西医临床常见的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因其传染性强,易于流行,故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对该病进行了辨证,并提出了中医治疗法则,以便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该病。  相似文献   
94.
小剂量干扰素穴位注射治疗乙型肝炎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欣 《中国针灸》1998,18(12):737-738
应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已有多年历史,因其价格昂贵,在基层难以推广。为此我们对31例患者采用小剂量干扰素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显示其疗效与20例大剂量干扰素静脉注射疗效相当,且价格仅为它的6%。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1例患者均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16~66岁,平均32岁;病程1~20年,平均4~5年。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55岁,平均28岁;病程1~15年,平均2~3年。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腹胀和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功能检查ALT增…  相似文献   
95.
由于治疗和诊断用药日益增多,药原性肝病亦屡见不鲜,因而致成的危害亦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我科遇到应用氧氟沙星抗炎治疗中导致肝损伤的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60岁,因咳嗽,咳脓疾,喘息十五年,近期加重,收住院治疗。体检:慢住病害,口唇发绀,相状胸,助间隙均宽,双肺叩诊鼓音,双肺中下野闻及涅罗青,余部为散在于罗音,心率85次/分,体四,吸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1.5g/L,白细胞5.2X108/L,血小板20gX109/L,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肝胆脾彩超:慢性胆囊炎,胸部正位片:慢性支气…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缓冲功能的损害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60mmHg(1mmHg=0.133kPa)组(39例)、脉压>60mmHg组(21例),分别测定静息、反应性充血、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D)及内径变化,计算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CSC)和容积扩张性(VD)、动脉僵硬度(β值)。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MT/D、收缩期与舒张期内径之差(DS-DD)、峰值速度(Vmax)及最大剪切率(SR),并与30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SC、VD、DS-DD、(DS-DD)/DD、SR、Vmax减小,DS、DD、IMT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皮功能、缓冲功能都有损害,随脉压增加损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7.
A reverse-phase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with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ELS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upehenine in the total alkaloids from Fritillaria hupehensis. Samples were analyzed on a reverse-phase column (Hypersil C-18) with a mobile phase of methanol:water:chloroform: triethylamine (85:15:1:0.6). The ELSD was set at the drift tube temperature of 68.3℃ and gas flow rate of 1.8 L/min. Hupehenine's retention time was 13.7 min with an asymmetry factor of 1.2.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has been verified with linearity, limit of detection, accuracy and precision. The logarithmic linear curve was obtained from 8.936 to 134.04 μg/mL (r=0.9993). The detection limit (S/N〉3) of hupehenine was 1.79 μg/mL on the column. Intra-day RSD was 1.42% and inter-day RSD was 2.26% (3 days within a week).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hupehenine was 101.50%, and RSD was 1.62%.  相似文献   
98.
肺感染为脑出血患者常见并发症,是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一大重要原因.有资料显示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感染发生率为22.2%[1],本文将我院锥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并发肺感染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脑出血行锥颅血肿清除术患者50例,肺感染人数为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50~ 70岁.所有患者经头颅CT证实为出血性脑血管病,统计分析:锥颅术后合并肺感染占全部肺感染比例为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