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5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在临床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使用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中患者均使用手术内固定方法进行复位固定治疗,对患者治疗当中的各种并发症及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的手术完成情况较好,在本次治疗的回访过程中,患者均无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患者1年内没有出现固定松动情况,3例患者出现行走后酸困、疼痛现象,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3.33%,临床治疗效果理想.结论 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那么使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GSS-Ⅱ通用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使用GSS-Ⅱ通用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在38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较高,后凸畸形Cobb角矫正与治疗前相比恢复效果明显,P<0.05,患者在回访检查过程中没有出现断钉、松动等等情况,患者改善效果明显.结论 在临床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GSS-Ⅱ通用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3.
火绒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中药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 (Wild.)Beauv.]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火绒草中分离得到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2)、β-谷甾醇(3)、阿魏酸(4)以及香草酸(5)。结论 化合物1、2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阐明南极深海来源真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3-25人工海水培养基的发酵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根据理化和波谱数据(核磁共振、质谱技术和Marfey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3-(4,5-dimet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评价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真菌S-3-25人工海水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单体化合物:2-[[(2S)-2-amino-1-oxopropyl] amino] benzoic acid (1),methyl 2-[[(2S)-2-amino-1-oxopropyl] amino] benzoate (2),2-[[(2S)-2-hydroxy-1-oxopropyl] amino] benzamide (3),3-(p-hydroxyphenyl)-N-methylpropionamide (4),4-hydroxycinnamamide (5),cyclo-(L-Pro-L-Tyr) (6),脑苷脂A (7) 及脑苷脂B (8)。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8在50 μM作用浓度下对三种受试细胞(人乳腺癌MCF-7,人肺癌A549以及小鼠小胶质BV2细胞)的抑制率均低于50%。结论 从极地深海来源真菌产黄青霉S-3-25人工海水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天然产物,未见有文献数据的报道。化合物1~8均未呈现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5.
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市售各厂家生产的抗病毒口服液中菝葜皂甙元进行了含量测定。加样回收率为102.8%,相关系数r=0.9997,CV=3.7%。本法可控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需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疗程12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前白蛋白(PALB)、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医学科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48%(P0.05);治疗组hs-CRP、PALB、Pa O2/Fi O2、Pa O2、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医学科时间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机械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27.
抗病毒无菌粉针剂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明确抗病毒粉针剂体内外抗病毒谱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MTT染色法 ,检测抗病毒粉针剂对不同病毒株的作用 ,通过改变给药时间、途径 ,探讨抗病毒粉针剂抗病毒作用环节。通过建立病毒性流感动物模型 ,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法 ,观察抗病毒粉针剂对感染动物的保护作用。结果抗病毒粉针剂具有明显的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的作用 ,抗病毒作用是多途径的。结论抗病毒粉针剂是一个较广谱的抗呼吸道病毒针剂  相似文献   
28.
<正> 人参果皂甙不仅具有抗衰老、抗心律不齐作用,最近发现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较好作用。为更好开发利用人参地上部分资源,我们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又深入地进行了研究。日本学者Yahara等从人参果中分离鉴定了五种成分是Rb_2、Rc、Rd、Re和Rg_1,收得率分别为0.2、0.1、0.1、0.6、0.04%。我们采用吉林省桦甸县五年生人参果肉(鲜)20公斤经用D-吸附树脂吸附皂甙,除去水溶性糖类杂质及脂溶性杂质,经脱色得总皂甙,将总皂甙用低压硅胶柱层析及分子筛She-phadexLH-20层析方法,分离得到九种单体,经用IR、~(13)C-NMR、FD-MS及标准品对照等方法鉴定了八种结构,分别为人参皂甙(ginsenosides)-Rb_1(收得率为0.02%)、-Rb_2(0.09%)、-Rc(0.08%)、-Rd(0.06%、Re(6.0%)、Rg_1(0.02%)、-Rg_2(20S)(0.01%)、-Rg_2(20R)(0.01%)、-Rh_1(0.02%)及一种未知皂甙(结构式正在研究中)。其中人参皂甙-Rb_1,-Rg_2,-Rh_1系首次自人参果肉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微量皂甙类成分。本文对三种不同产地的人参果肉用高效薄层层析法定性检出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29.
从1992年6月~1997年6月,我院采用自己设计的改良的半侧椎板切除术联合游离脂肪块移植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76例,经随访65例,平均随访25个月,效果满意。 76例中,男61例,女15例;年龄45~71岁,平均53.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3年,平均3年10个月;体力劳动者72例,曾有外伤史者11例。全组病例皆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神经根管狭窄者28例,L_(4~5)10例,L_5~S_111例,7例有L_(4,5)及L_5~S_1同时突出。经脊髓造影检查21例,CT检查39例,MRI检查16例。狭窄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静脉移植人脐血细胞(HUCBCs)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AMI)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 家兔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穿线不结扎;(2)模型组及(3)细胞移植组:结扎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各组均 15只。造模后24h,细胞移植组经耳缘静脉注入含2×107个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悬液0.5mL;假手术组、模型组同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1、2和4周超声检测心功能;免疫组化检测心肌BrdU阳性细胞及VIII因子染色检测血管新生;RT-PCR检测心肌组织VEGFmRNA表达。结果 移植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组心梗区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1),BrdU阳性细胞分布于其梗死周边区域;移植后心肌组织VEGF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促进血管再生是脐血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