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小分子甘油磷脂,也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它通过至少7个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参与细胞增殖、生存、迁移、细胞骨架形成、细胞连接变化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至少存在6种溶血磷脂酸受体,激活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觉醒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OCSP分型、危险因素及溶栓治疗等。方法 连续回顾性收集本院神经内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住院的新发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觉醒型脑卒中与非觉醒型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原因心脏病、既往脑梗死病史或TIA发作史、抽烟、过量饮酒、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H型高血压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三高症(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以及各危险因素与临床OCSP分型的关系。结果 觉醒型脑卒中患者24.05%(70/221),男性68.57%(48/70),平均年龄(66.29±15.20)岁,觉醒型脑卒中组与非觉醒型脑卒中组年龄、性别等临床基线特征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在觉醒型脑卒中与非觉醒型脑卒中组比较OR(95% CI)是2.74(1.28~5.86); H型高血压病OR(95% CI)是1.81(1.04~3.15)。2组牛津郡社区脑卒中临床分型占比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临床分型的危险因素中在觉醒型脑卒中组完全前循环供血区梗死的高尿酸血症存在明显差异(P<0.05)。房颤、高尿酸血症在觉醒型脑卒中OCSP分型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在完全前循环供血区的梗死比例较高。在溶栓治疗上觉醒型脑卒中患者溶栓比例为2.86%。结论(1)房颤、H型高血压病可能与觉醒型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2)觉醒型脑卒中与非觉醒型脑卒中OCSP分型发生率不同;(3)房颤、高尿酸血症可能会加重觉醒型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且发生在完全前循环供血区梗死;(4)觉醒型脑卒中溶栓治疗率较低。  相似文献   
93.
正脑卒中是永久性残疾的首要病因,是痴呆和死亡的第二大常见病因。2012年全球约有670万人因脑卒中死亡,在美国平均每40 s就有一个人发生脑卒中事件,且每年大约有79.5万美国人和100万欧洲人新发卒中或者脑卒中再发~([1-2])。由于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脑卒中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在所有脑卒中类型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60%~80%~([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对比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加深对这两种病的认识。方法 对比分析本院收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该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诱因为严重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 神经影像学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可逆性白质异常病变为特征。该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诱因为低血糖,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及言语行为异常; 神经影像学以胼胝体压部的孤立性异常信号和病灶的可逆性消失为特征。结论 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诱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有类似的病理基础,核磁共振成像均有特异性改变,且病灶均为可逆性改变,均为预后良好的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尽早正确治疗对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5.
平板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是一种正常心电图的变异,表现为ST上移,部分又有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多被误诊为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本文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6.
四甲吡嗪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英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和化学发光法研究了四甲吡嗪(川芎嗪,Lig)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Lig 25 mg·ml~(-1)对两种水溶液体系产生的O_2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100%和44%。该作用被化学发光法证实。Lig 25mg·ml~(-1)对一种脂溶液体系产生的LOO的清除达80%。提示两性药物Lig能直接清除具细胞毒性作用的自由基(O_2,LOO,OH)。  相似文献   
97.
卢斌  董科  翁文超  张兆辉  王升晔 《浙江医学》2022,44(16):1710-1713,173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RF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对照组)与接受超声引导下RF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癌因性疼痛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随访1、3年的存活率、肿瘤复发率,并比较两组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癌因性疼痛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均降低(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癌因性疼痛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1、3年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1、3年肿瘤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3年时,观察组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RF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可控制肝癌患者的肿瘤进展,减轻患者癌因性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近中期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减少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98.
四甲吡嗪对人类白细胞呼吸爆发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四甲吡嗪(川芎嗪,Lig)对白细胞呼吸爆发期间氧消耗和过氧化物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捕集技术,自旋探针氧测定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白细胞呼吸爆发期间氧消耗和活性氧自由基。结果Lig对白细胞呼吸爆发期间的氧消耗无明显影响(P>0.05),但能明显抑制其产生的化学发光(P<0.01),这是Lig清除O2和OH·的结果。结论Lig可以不抑制白细胞氧化代谢的功能而通过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白细胞对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99.
我们对1989-2008年新发现160例麻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现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发现率、发病率1989-2008年累计新发麻风病患者160例,年均发现率为0.16/10万,前10年平均发现率为0.226%,后10年为0.098%.  相似文献   
100.
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自 196 4年Wylie开始尝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以来 ,较高手术死亡率使其有效性颇受质疑。近年国外大宗前瞻性的随机研究证明 ,对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 ,能够改善预后 ,减少再发 ,效果优于药物治疗。本文回顾近年国外有关文献 ,对颈动脉狭窄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及外科治疗进行较详细的讨论。1 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临床报道不一。以颈动脉多普勒检测为研究手段 ,颈动脉狭窄程度 >5 0 %为统计学指标 ,Bogousslavsky等[1] 检查 891例脑梗死中的 778例 ,其中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