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溶血磷脂酸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对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向SD大鼠右侧基底节区立体定向注射LPA或LPA 苏拉明(L S),用伊文思蓝(EB)作为示踪剂定量测定不同时间点BBB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BBB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LPA脑内注射后6 h同侧基底节区BBB对EB的通透性开始增加,24 h通透性达最大。到48 h通透性渐减,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L S脑内注射组各时间点与LPA组相应时间点相比通透性明显下降(P<0.05)。MMP-9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为血管内皮细胞,LPA脑内注射后6 h免疫阳性血管数增多,于24 h表达最多,48 h逐渐减少,L S组各时间点与之分别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透射电镜观察到LPA组BBB基底膜粗糙、断裂,星形胶质细胞足突明显肿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等,然而L S组上述改变不明显。结论LPA能诱导BBB通透性的增加,其可能机制为LPA受体介导的内皮细胞高表达MMP-9,降解基底膜。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疾病的发生机制、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策略、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我院2例确诊为MG合并GBS临床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国内外共21例MG合并GBS病例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共得到国内外MG合并GBS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84岁,平均(44.67±17.11)岁。多数患者起病前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诱因;2种疾病起病时间最长间隔可达23年。大部分患者具有典型眼外肌无力及迟缓性四肢瘫痪表现,此外一些共同临床特征还包括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困难、面肌瘫痪等。实验室检查提示,所有行肌电图检查患者神经传导及低频重复电刺激实验结果均异常,19例患者脑脊液提示蛋白细胞分离,15例患者测定乙酰胆碱抗体阳性,未测定乙酰胆碱抗体的5例患者新斯的明试验均为阳性。经临床治疗后,21例患者中(19例记录)14例患者预后较好(Hughes≤2)。结论:MG合并GBS多见于青年男性,起病前有感染等诱因,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典型MG及GBS临床表现、乙酰胆碱抗体测定、脑脊液分析结果及神经电生理异常,治疗上应采用吡斯的明、类固醇及丙种球蛋白等联合用药,早期识别及正确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3.
川芎嗪的抗氧化机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fMLP刺激人多形核白细胞产生活性氧和一氧化氮的动力学过程并评价川芎嗪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应用超微弱化学发光、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捕集技术和自旋探针氧测定法,测定多形核白细胞呼吸爆发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一氧化氮及其氧消耗。结果:fMLP刺激人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化学发光既与一氧化氮合成酶合成一氧化氮有关,又与NADPH氧化酶催化产生超氧阴离子有关。化学发光动力学过程呈双峰曲线。第二峰总比第一峰晚几分钟。第一峰主要与超氧阴离子的产生有关,第二峰则与一氧化氮合成与释放有关,川芎嗪能直接清除超氧阴离子,抑制多形核白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合成一氧化氮。结论:人多形核白细胞激活后产生活性氧及一氧化氮的次序有先后,二者可迅速反应生成过氧化亚硝基,而川芎嗪是一种有效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调节剂,也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淮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流行状况和相关性行为特征及其变化情况,为在该人群中采取有效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和网络招募淮安市MSM,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2010--2013年,各年分别调查MSM261、268、421和402人,HIV阳性率分别为5.36%、4.85%、5.94%、5.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为90%以上,同性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7.64%、40.22%、37.89%44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29.2l%、26.73%、20.81%、1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淮安市MSM存在知识和行为分离现象,作为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会将艾滋病传播给女性性伴。应进一步加强MSM人群的行为干预,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同时还应对HIV阳性的MSM开展行为干预,减少HIV的传播。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在体海马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活化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立体定向仪下向大鼠海马CA1区注射50μmol LPA以及LPA和U0126 混合液5μl,在不同时间点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磷酸化ERK1/2 (p-ERK1/2)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并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三维重建观察二者空间关系。结果:LPA注射后,GFAP阳性细胞数以及p-ERK1/2显著增加(P<0.05);p-ERK1/2早期(≤7d)主要在神经元分布区域检测到,后期(≥7d)发现p-ERK1/2主要在GFAP阳性细胞中表达。注射U0126与LPA混合液的部位未能检测到p-ERK1/2,GFAP阳性细胞数目轻度增加。结论:LPA可以通过磷酸化ERK1/2诱导大鼠海马AST增殖。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大鼠体内对海马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向SD大鼠右侧海马区立体定向注射LPA、LPA+苏拉明(L+S),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时间点注射部位临近脑组织TLR4表达。结果 LPA脑内注射后6h同侧海马区TLR4表达开始增高,24h达高峰,48h以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S脑内注射组各时间点与LPA组相应时间点相比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LPA激活小胶质细胞可能是通过TLR4信号途径介导的,TLR4可能在脑出血炎症损伤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通过观察星瑙灵对偏头痛的头痛程度和压痛、及其伴发症状的改善程度和起效时间,了解星瑙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偏头痛试验组126例,对照组125例。试验组给予星瑙灵10mg.d-3和银杏叶片4mg.d-3,连服8周。对照组仅予银杏叶片4mg.d-3,连服8周。观察服药前、服药4周和8周的头痛症状(使用MIDAS量表)、压痛、伴发症状的改善程度及其起效时间。结果偏头痛患者治疗组的头痛症状及其伴发症状的改善和起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压痛疗效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星瑙灵对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8.
患者女,62岁,体重51kg,身高155cm,因咳嗽伴胸痛1个月入院,入院诊断:右肺上叶肿瘤。既往史无特殊,术前检查未见异常。拟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3mg、芬太尼0.2mg、异丙酚70mg、罗库溴铵50mg行麻醉诱导,经口插入F35左侧双腔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根据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在Medline及万方数据率、CNKI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检索,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应用RevMan5.1软件包对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分析。结果纳入1999—2011年国内外文献7篇,共352例患者,其中177例动静脉联合溶栓,175例单一静脉/动脉溶栓或基础治疗。(1)动静脉联合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总改善率为67.23%,对照组为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联合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OR=2.67,95%CI 1.68~4.26,P=0.01)。(2)联合组溶栓后24 h 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加权平均差=15.65,95%CI 9.30~21.99,P<0.01)。(3)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合并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9.04%,对照组为9.7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静脉联合溶栓疗效优于单一静脉/动脉溶栓或基础治疗,而继发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相当。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抑制剂Roscovitine(Ros)对糖氧剥夺(OGD)诱导的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OGD1h后恢复糖氧供给(OGD/R)3h、6h、12h、24h组及Ros(100μM)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神经元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和E2F1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OGD/R12h组及Ros组神经元p-Rb表达;TUNEL法检测OGD/R12h组及Ros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OGD/R各组神经元p-Rb及E2F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12h达最高;Ros组p-Rb及E2F1的表达减少,少于OGD/R12h组(P<0.05);Ros组p-Rb和TUNEL阳性细胞率均低于OGD/R 12h组(P<0.01),两组中大部分TUNEL阳性细胞与p-Rb表达共定位。结论:Ros可能通过抑制Rb磷酸化及E2F1介导的凋亡机制来减少缺血缺氧后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