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0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575篇
内科学   301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803篇
预防医学   528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391篇
  5篇
中国医学   356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51.
为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将信息技术引入药物临床研究机构的管理势在必行.本研究应用了以质量机能展开(QFD)方法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对卫生部某直属三甲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系统进行了详尽的需求分析,保证了用户参与程度,同时提高了分析质量,为软件工程师进行系统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2.
近年来,随着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发展,其在钙吸收率的相关研究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双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种安全、操作简便、准确地测定人体钙吸收率的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等特殊生理人群的研究。本文就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其在测定人体钙吸收率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探讨尿毒症时高磷是否通过局部环氧化酶2( COX2)途径刺激人甲状旁腺细胞增生和功能亢进.方法 收集19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共染法观察COX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分布.进行人甲状旁腺细胞原代培养,分别予高磷和正常磷干预,48 h后检测两组细胞上清液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应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PCR方法观察细胞中COX2及PCNA的表达.结果 在获取的62枚尿毒症甲状旁腺结节中43枚为结节性增生,19枚为弥漫性增生,均观察到大量PCNA阳性细胞和COX2高表达.在弥漫性和结节性增生的甲状旁腺组织中,分别有80.60%及85.20%的COX2阳性细胞同时表达PCNA.在体外原代培养的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细胞中,高磷能显著增加iPTH分泌,同时显著上调COX2及PCNA蛋白和基因表达.结论 高磷可能通过局部COX2表达和代谢途径参与尿毒症甲状旁腺细胞增生和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954.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是否存在纳米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12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12例正常动脉血管组织研磨,取上清液培养.8周后收集培养瓶底白色粉末,用纳米细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检测,并利用电镜进一步观察.结果 12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10例纳米细菌检测阳性,2例阴性,12例正常动脉血管组织中1例纳米细菌检测阳性,11例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细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时可发出绿色荧光,电镜下测量纳米细菌直径约为100 ~ 300 nm.结论 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纳米细菌,它可能导致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  相似文献   
955.
护理技术管理是医院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护理技术的管理,才能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为患者提供正确、安全、可靠、先进的诊疗和护理手段,才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1]。我科4年来新入科护士11名,护理技能水平较薄弱,与患者日益增高的医疗服务需求成反比,经常会因为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因此,提高护士专科技能,强化技术操作水  相似文献   
956.
目的评价中医情志调欲法改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enile pruritus,SP)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实施中医情志调欲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4、8、12周分别采用老年人负性情绪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负性情绪量表、SAS、SDS得分比较显示:试验组在干预后各时间点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试验组干预前后各时间点得分进一步两两比较,后一时间点均低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调欲法能有效改善SP患者的负性情绪,缓解其焦虑及抑郁程度,效果优于常规心理护理干预,且效果随时间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57.
目的 旨在分析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BMAH)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PBMAH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临床表现、皮质醇分泌水平、影像学表现、基因检测结果等.结果 (1)PBMAH患者男女发病比例相近,就诊年龄50~60岁之间,多因查体发现双侧肾上腺病变就诊;(2)典型的CS临床表现在患者中少见,多数患者CS的临床表现不典型;(3)8:00 ACTH水平,23例<1.1 pmol/L,36例在1.1~3.6 pmol/L;8:00皮质醇440.82(352.72~588.50)nmol/L、16:00皮质醇326.56(240.26~549.07)nmol/L、0:00皮质醇272.83(128.75~500.05)nmol/L;24h UFC 724.00(453.75~1659.43)nmol/24h;LDDST抑制前后及HDDST抑制前后的皮质醇水平变化P值均<0.05.(4)CT和(或)核磁显示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大结节样增生;(5)散发病例为主,还发现了两个罕见家系,且家系病例携带ARMC5基因突变.结论 PBMAH患者皮质醇自主分泌程度较低,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样改变为诊断提供关键线索,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基因检测成为早期诊断家族潜在患病成员的可靠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958.
目的 了解城乡学龄儿童情绪问题的情况,探讨情绪问题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 运用问卷法,随机分层整群抽取8~16岁城乡学龄儿童480名进行情绪及心理弹性的施测.结果 乡村儿童筛选焦虑、抑郁百分比均高于城市儿童的百分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11、3.88,P<0.05);乡村儿童的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SCARED)总分与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总分均明显高于城市儿童总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33、-4.32,P<0.001);城乡儿童焦虑、抑郁评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均成显著负相关(r=-0.12~-0.60,P<0.01).结论 城乡儿童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问题,乡村儿童情绪问题更明显;心理弹性好的儿童,其焦虑抑郁症状较轻.  相似文献   
959.
目的评价依托咪酯用于腮腺肿物切除手术麻醉维持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择期全麻下行腮腺肿物切除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常规诱导,给予长托宁0.5mg、咪达唑仑0.1mg/kg、罗库溴铵0.6mg/kg、芬太尼4μg/kg,依托咪酯0.3mg/kg;麻醉维持: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O.1~0.4μg/(kg·min),E组采用微量输液泵以10~15μg/(kg·min)连续输注依托咪酯,P组采用微量输液泵以6-10mg/(kg·h)连续输注丙泊酚,酌情追加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3mg/kg。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in、插管后1min、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记录停药后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诱导后1minSBP、DBP明显下降(P〈0.05)。切皮时P组SBP、DBP、HR较E组低(P〈0.05)。E组与P组停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及术后恶心、呕吐;E组发生术后躁动2例,P组1例;E组术中有1例肌颤,P组有2例注射痛。结论在腮腺肿物切除手术过程中,应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迅速,麻醉效果满意,短时间内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0.
目的观察小鼠视神经夹伤(ONC)后醛糖还原酶(AR)对视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C57BL/6-AR+/+(B6野生型)、C57BL/6-AR-/-(AR基因敲除)、Thy1-YFP/AR+/+和Thy1-YFP/AR-/-小鼠,建立ONC模型。行视觉电生理F-VEP检查,观察ONC后AR基因敲除对小鼠视神经转导功能的影响;通过视网膜组织冰冻切片,观察AR基因敲除对Thy1-YFP转基因小鼠ONC后存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的影响;玻璃体内注射Alexa Fluor488标记的霍乱毒素B(CTB)顺行标记,观察AR基因敲除对小鼠ONC后神经纤维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野生型小鼠ONC后AR基因的表达变化,及AR基因敲除对M1、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表达的影响。结果AR基因敲除可促进小鼠ONC后视神经转导功能的恢复,增加存活的视神经节细胞数量;AR基因敲除可促进小鼠ONC后视神经纤维生长;AR基因敲除可促使小鼠ONC后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结论 AR可能通过调节视神经损伤后巨噬细胞极化影响视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