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主要是由于其上游信号分子作用于线粒体膜,导致线粒体膜的通透性改变,从而使线粒体内的Cyt C、AIF、Smac等凋亡相关因子释放到线粒体外,引起下游caspase家族蛋白活化或者直接作用于相应底物,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在正常肝细胞的发育和再生过程中,细胞凋亡可清除异常的肝细胞。若异常的肝细胞凋亡不足,可导致肝癌的发生;而肝癌细胞凋亡不足,会诱导癌细胞的恶性化演进。线粒体凋亡通路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而线粒体膜的通透性改变在线粒体凋亡通路中起枢纽作用,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应力刺激激活Bcl-2家族或caspase家族,启动线粒体膜的通透性改变并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通过靶向干预该通路中的相关分子,可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局部消化道病变(Gastrointes-tinal disease,G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29例消化道病变(食管4例、胃13例、十二指肠1例、结肠5例、直肠6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后(6例病变位于黏膜层、2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9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12例位于固有肌层),应用Hook Knife和IT-2 Knife进行ESD治疗。结果 24例成功完成ESD治疗,完整切除率达83%,病变最大直径0.4~5.0cm(平均2.7cm),手术时间15~145 min(平均75.5 min)。无1例出现术中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术后迟发性出血;无1例出现皮下气肿、消化道瘘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术中消化道穿孔3例(胃窦、胃底和十二指肠),转外科急症开腹手术;术中发现1例病变部分突出腔外(胃底)和1例病变已向深部浸润(胃窦),也转外科手术。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随访15例,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安全、有效,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高血压病人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TT3、FT3值明显低于正常人,rT3值明显高于正常人,而TT4、FT4、TSH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血TT3、FT3值的和rT3值的升高与高血压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而与病程无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常伴有低血清TT3、FT3水平,且随着高血压病情的加重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以1990年1月~1999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的458例肝炎后肝化为对照,对同期住院的67例酒精性肝硬化进行了分析。结果:酒精性和肝为后肝硬化的主要症状均为腹胀、纳差、乏力,两者之间没有差异:与肝炎后肝硬化相比,酒精性肝硬化的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肝大是非常常见的,两者这间黄疸、腹水、脾大的发生情况没有差异:酒精性肝硬化的AST/ALT、γ-GT、ALP  相似文献   
16.
胶态次枸橼酸铋和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态次枸橼酸铋和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庹必光,李益农,叶嗣懋我们用胶态次枸橼酸铋、呋喃唑酮以及胶态次枸椽酸铋加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旨在探索以上药物的疗效和进一步证实Hp与胃炎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以经胃镜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小剂量组织胶封堵治疗肝硬化F3型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2例肝硬化F3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小剂量组织胶封堵, 对照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有效性(静脉曲张缓解率)与安全性(术中出血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异位栓塞发生率、食管溃疡发生率、食管穿孔发生率、食管狭窄发生率)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食管静脉曲张缓解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2%(20/21) vs 61.9%(13/21), χ2=6.929, P=0.008]。两组均无异位栓塞发生病例;观察组术中出血率为4.8%(1/21),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1%(8/21)(χ2=6.929, P=0.008);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7/21) vs 23.8%(5/21), χ2=0.467, P=0.495];观察组食管溃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3.8%(5/21) vs 0, χ2=5.676, P=0.01...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987年1月至2000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292例甲亢病人。结果 292例甲亢中48例发生肝脏损害,发生率16.44%,随着甲亢病人病程的延长和血清TT3、TT4水平的增加,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增加,在各病程组的不同血清TT3、TT4水平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5和P<0.05),但在不同性别组和不同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损害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但半数以上无临床症状。结论 甲亢并肝脏损害与病人的病程和血清TT3、TT4水平有关,而与病人的年龄和性别无关。对于甲亢病人应常规检查肝功能了解有无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消化道小息肉技术在全国已相当普及 ,这是一种简单安全、并发症低的有效措施 ,已替代剖腹手术成为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切除直径 2 5cm以上广基息肉的难度和风险比有蒂小息肉大 ,选择剖腹手术还是高频电切除尚有分岐。本文总结 5年来我院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巨大广基息肉 2 4例 ,以探讨大肠巨大广基息肉的治疗方法 ,提高内镜治疗水平。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994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 ,我们在大肠镜检查中发现直径 2 5cm以上广基息肉 35例 4 1颗 ,其中 2 4例选择内镜下高频电切除 ,11例选择外科手术。选择高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