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巩婷  王洪庆  陈若芸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0):2138-2140
目的:研究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采用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异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6-methoxycalpogonium isoflavone A(1),durmillone(2),ichthynone(3),jamaicin(4),toxicarol isoflavone(5),barbigerone(6),染料木素(genistein,7)。结论:化合物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2.
白花油麻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巩婷  王东晓  刘屏  陈若芸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3):1720-1722
目的:研究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采用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3′-methoxycoumestrol(1),芒柄花素(formononetin,2),染料木素(genisten,3),8-甲雷杜辛(8-O-methylretusin,4),7,3′-二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5),大黄酚(chrysophanol,6),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7),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8),羽扇豆醇(lupeol,9)。结论:除化合物2,3,8,9外,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43.
脑肠轴学说认为,大脑与肠道之间存在一种双向调节通道,病理状态下二者亦相互影响,基于脑肠轴治疗神经、精神和消化系统疾病仍然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量研究发现其与脑肠轴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生理状态下肠道微生物在调节脑肠轴的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合成或调节神经递质分泌、降低炎症因子、调节HPA轴等作用,从而影响大脑的认知、情感及学习功能。脑卒中后机体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导致肠道菌群的数量、构成及代谢发生变化,该变化又通过肠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通路对大脑的情感调节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促进了PSD的发生,即脑病及肠,肠病及脑,二者互相影响。脑肠轴亦与中医理论相符,临床多以疏肝、健脾、养心,兼以祛瘀化痰为大法治疗PSD,临床疗效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通过梳理PSD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中医对脑肠轴的认识,基于脑肠轴探讨和总结中药复方在治疗PSD中的作用机制,发现大量临床及动物试验均证实了中药复方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抑制炎症反应、调节HPA轴、增加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多靶点地参与PSD的治疗。  相似文献   
44.
卒中后抑郁(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种并发症,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多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有关。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TrkB)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等信号通路介导了PSD的发生与发展,其机制复杂,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而中医药治疗PSD具有多效、多靶点的疗效优势。自噬主要是通过自身的降解和重吸收,维持组织的内稳态的动态平衡,这种作用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理论较为相似,且PSD的病程进展与自噬密切相关,通过自噬调控进行靶向治疗成为目前PSD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5.
巩婷副主任医师认为脾肾亏虚、元气不足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核心病机,该病病位在脾肾,治宜标本同调,肾、脾、脑三者兼顾,治疗根本在于固本培元、健脾益肾、滋养脑髓,以恢复患者神志、智能、智力。  相似文献   
46.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桦木属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药理作用机制复杂,这与其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桦木属植物三萜类化合物主要分为达玛烷型、奥克梯隆型、齐墩果烷型、羽扇豆烷型和环阿屯烷型;桦木属植物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等多种活性;桦木属植物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自2,3-氧化鲨烯之后根据环氧角鲨烯环化酶的不同分为达玛烯二醇Ⅱ、羽扇豆醇、环阿屯醇和香树酯四个分支。本文对桦木属植物三萜类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生物合成途径解析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利用桦木属植物三萜类化合物进行新药研发及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细胞工厂中生产这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