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近年来,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大城市,乳腺癌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较大的肿瘤,它包含有多种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各不相同的类型,其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也明显不同。目前,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由于其缺乏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无法受益于目前的内分泌治疗和生物靶向治疗,治疗手段较单一,因其复发早、进展快、生存期短而备受关注[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抑素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冻干粉剂(endostatin transfected bifidobacterium oral powder prepara-tion,ETB-2)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对大鼠大肠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ETB-2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作用.以二甲肼(DMH)为诱发剂,观察ETB-2对大鼠大肠癌的防治作用;DMH诱癌及ETB-2灌胃时间为18周,在第33周结束实验.结果 ETB-2在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株具有显著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体内给药可明显降低大鼠大肠癌发生率(60%:100%,P<0.01),但大肠癌平均个数及肿瘤体积指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TB-2对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胆囊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3例胆囊癌标本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有23例胆囊癌组织p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3.49%。结论:p53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和凋亡调节因子F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x43和Fas表达水平。结果Cx4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4.29%(31/7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为92.86%(65/70),P〈0.01;F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0%(28/7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率为87.14%(61/70),P〈0.01。Cx43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as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MN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x43和Fas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5.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丰富多样的细胞基础功能蛋白的调控,对维持生物体内系统性平衡是至关重要的.调节细胞内的蛋白降解主要通过两个系统——泛素蛋白酶解系统( 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 UPS )及自噬溶酶体途径.  相似文献   
16.
出血性膀胱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官成浓  陈垦  银正民 《临床荟萃》2000,15(18):858-860
出血性膀胱炎 (hemorrhagiccystitis)是肿瘤患者接受抗癌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多由抗癌药物的毒性或过敏反应、盆腔高剂量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以及病毒感染等引起[1~ 7] 。现将国内外对出血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综述如下。1 病 因1.1 药物毒性反应1.1.1 抗肿瘤药物 部分抗癌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刺激膀胱粘膜上皮 ,引起出血性膀胱炎[1,2 ,4 ] 。这种毒性作用 ,不但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 ,而且与给药途径及方法关系密切 ,其中包括 :①静脉化疗 :环磷酰胺及异环磷酰胺经静脉注射后 ,在体内的代谢物 (如丙烯醛…  相似文献   
17.
肿瘤抑制基因又称抑癌基因或抗癌基因,是能够抑制细胞的恶性转化,对正常细胞的增生起负性调节作用的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后,正常细胞增生失控,转化成肿瘤细胞。目前,肿瘤抑制基因已成为肿瘤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Numb蛋白和p53蛋白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两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8例肝硬化组织和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Numb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Numb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4.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53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在HCC组织中,Numb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0.4667,<0.05)。结论 HCC组织中Numb蛋白和p53蛋白表达与非HCC组织比较均有变化,两者可能均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生存期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34例晚期NSCLC患者,静脉注射紫杉醇脂质体150 mg/m2,第1天,奈达铂80 mg/ m2,第1天,21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接受至少2个周期以上化疗,平均每2个周期评估临床疗效、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34例患者均可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患者共接受174个周期化疗,中位化疗周期为5.3个周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的客观反应率为32.3%,疾病控制率为67.6%,中位总生存期为9.5个月(95%CI6.2 ~ 10.7),1年生存率为40.6%.该方案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毒性,其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41.7%,Ⅲ~Ⅳ度贫血发生率为17.6%,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8.8%,Ⅲ~Ⅳ度呕吐发生率为8.8%,Ⅲ~Ⅳ度腹泻发生率为5.8%.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晚期NSCLC一线化疗的一种新方案.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官成浓(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湛江524001)患者男,24a。因四肢麻木、无力丑个月来诊,以“脉管炎”在本院门诊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下称:低右)治疗。当静滴低右约1分钟后,患者出现颜面朝红,诉胸闷、气促,头晕、恶心,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