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PBL教学法在药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现代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与各种实验手段的建立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实验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PBL教学法是目前许多院校在教学改革中推行的教学法,取得不少成果,应用于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中有传统教学法难以比拟的优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总体而言仍处于探索阶段。笔者从事药理学教学工作,就PBL教学法应用于药理学实验课的意义和需解决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2.
正畸患者合作度与满意度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畸患者合作度与满意度之间的联系,为改善医患交流配合及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88名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全程双颌固定正畸治疗患者,调查患者对正畸治疗的评价情况以及该患者在矫治过程中的配合情况,统计相应分值,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男性较女性满意度更高;对正畸治疗的配合上无性别差异.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与患者的合作程度相关.结论 患者对正畸治疗的配合是影响正畸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一株荧光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和机制。方法:微量稀释法测定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双纸片协同法进行金属酶检测,PCR扩增I型整合酶及金属酶基因,分光光度计测定酶粗提液对抗生素的稳定性。结果: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耐药,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酶的编码基因位于I型整合子上,酶粗提液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水解能力与对青霉素的水解能力接近。结论:IMP型金属酶的产生是该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67.
1989年Strokes和Hall首次提出整合子的概念。整合子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克隆和表达载体。整合子根据其含有的整合酶不同而进行分型,整合酶超家族包含了许多整合酶,它们都是用酪氨酸残基作为链交换反应的亲核攻击,有一些相似和保守的区域作为催化中心。目前已经发现32种不同的整合酶基因,其中与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主要有1型、2型和3型整合子。90年代末,Mazel等在霍乱弧菌基因组中首次发现超级整合子,而后在多个菌种中都发现了超级整合子的存在,且其存在远在抗生素使用之前,主要是一些编码适应性功能的基因,因此推测超级整合子可能是多重耐药整合子的祖先。整合了一般由两端的保守区和中间的可变区组成,各型整合子保守区序列基本类似,但某些复杂型1型整合子可含有两个3ES端,另外还发现了杂合型的整合子,如2型整合子3CS端可为1型整合于3CS端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