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患者男性,63岁。头痛、头晕、走路不稳2个多月,与体位无关。查体: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射(+),共济运动协调,曾在外院做头颅CT示左小脑半球占位,中心低密度,第4脑室轻度受压。入我院后MRI检测示左小脑半球呈异常信号,形态不规则,T1W1呈低混杂信号,T2W1呈高信号改变,信号强度不均匀,边界清晰,(图1)。[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6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306例患者中72例发生肝转移,发生率为23.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大体类型、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清扫淋巴结数、术前CEA水平、手术时间均影响肝转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是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分化不良、有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23.
目的报道1例垂体转移性肺非典型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此类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81岁,临床表现为头痛,突然失明;头部MRI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遂行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中可见肿瘤位于鞍内,呈灰红色,直径约2 cm,质地柔软,血运不丰富,无包膜,边界欠清晰,沿边缘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组织由形态较单一、大小较一致的小圆形细胞构成,呈巢片状弥漫性分布,可见核分裂象和灶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突触素、CD56,部分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广谱细胞角蛋白、P53,不表达生长激素、泌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卵泡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黄体生成素、S-100蛋白、甲状腺球蛋白、降钙素,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33%。结论垂体转移瘤临床少见,垂体转移性肺非典型类癌更为罕见,明确诊断依靠临床病史、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24.
摘要 背景:传统观念认为,神经组织损伤后几乎不能再生,以往对SCI的治疗缺乏有效手段,致使本病致残率高,疗效差。干细胞治疗关键在于移植具有再生能力的干细胞,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可以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0/2008-6在天津市环湖医院完成。 材料:1月龄SD大鼠20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5只,雌性、同系,体质量280±20 g。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与移植组,每组各15只。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为MSCs。以动脉瘤夹夹闭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在SCI大鼠致伤后第7天,通过立体定向途径移植MSCs到移植组大鼠脊髓损伤中心,移植等量生理盐水至假手术组大鼠脊髓损伤中心,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 主要观察指标:SCI大鼠损伤前及损伤后第7天、14天、30天、60天、90天的BBB评分;损伤后第90天处死大鼠,观察其脊髓组织中有无BrdU阳性细胞、Brdu+NSE、Brdu+GFAP、Brdu+bFGF、Brdu+BDNF免疫组化双染阳性细胞并观察NSE、GFAP、bFGF、BDNF单染阳性细胞。 结果: ①BBB评分发现,MSCs移植组大鼠BBB后肢功能评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BBB评分在损伤后30天内恢复速度慢于对照组(p<0.05),至第90天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移植组大鼠脊髓内在损伤中心及头、尾端距离脊髓损伤中心1cm处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及Brdu+NSE、Brdu+GFAP、Brdu+bFGF、Brdu+BDNF免疫组化双染阳性细胞。移植组NSE、GFAP、bFGF、BDNF单染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 结论: MSCs移植可以促进SCI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立体定向 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5.
创伤性膈疝为胸、腹结合部重症创伤,常伴有胸、腹多脏器损伤,病情危重,临床表现复杂,休克发生率占60%以上,死亡率达25%~35%。正确及时的明确诊断是为救治此病的基础,影像学连续、动态的监测检查是为确诊创伤性膈疝的重要措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延迟性膈疝的发生,及早确诊、即刻手术,是为治疗创伤性膈疝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6.
唐帆 《陕西中医》2013,(10):1433-1434
目的:观察腹泻康片抗炎镇痛药理作用。方法:运用热板法与扭体法,以肠康片为阳性对照药,观察腹泻康片对小鼠扭体镇痛率与痛阈值的影响;采用鸡蛋清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模型,观察腹泻康片对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结果:腹泻康片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疼痛的影响显著优于模型组,腹泻康片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镇痛率均大于50%,且显著优于肠康片组;腹泻康片低、中、高剂量组与给药前比较,痛阈值明显增加,且高剂量组显著优于肠康片组;腹泻康片低、中、高剂量组在4h内与模型组比较,肿胀率明显降低,且一定程度优于肠康片组。结论:腹泻康片具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7.
病历摘要 一、首次住院情况 患者 女性,36岁,主诉闭经3个月、视物模糊1个月,于2006年10月5日收入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体格检查:左眼视力0.10,右眼视力1.00,双眼颞侧及鼻下视野缺损,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利用近交系小鼠建立方法简便、效果稳定的Ⅲ度烧伤模型,对其皮肤病理改变进行动态观察,为烧伤实验治疗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小鼠实验前备毛,乙醚麻醉固定小鼠四肢,苏醒后于备毛部覆盖自制控制烧伤面积硬纸片,滴加95%酒精,点燃计时;烧伤早期和远期取皮肤进行病理检查,用Ki67抗体免疫组化观察细胞增殖.结果 按本方法建立小鼠Ⅲ度烧伤模型,面积准确,深度一致,操作简便易行.小鼠烧伤皮肤病理改变与人类基本一致,但有其特点:小鼠Ⅲ度烧伤包括表皮至脂膜肌,烧伤后炎性渗出较晚,约需2 d;创面周围毛发生长活跃,倾向创面,Ki67抗体阳性细胞集中于毛囊底部.结论 为利用小鼠烧伤模型进行实验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Ⅲ(TβRⅢ)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βRⅢ在3例正常脑组织、13例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和27例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进一步验证各级别不同病理类型中TβRⅢ表达。结果正常脑组织中TβRⅢ阳性表达率为100%(3/3),低级别胶质瘤阳性表达率为84.6%(11/13),高级别胶质瘤阳性表达率为48.1%(13/27),高、低级别间比较,P<0.05;Ⅱ、Ⅲ级肿瘤中,星形细胞瘤和含少突成分的胶质瘤间TβRⅢ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高级别胶质瘤中TβRⅢ表达降低;TβRⅢ可能参与了胶质瘤的恶变过程,其低表达可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 FK506)对神经再生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成年SD大鼠,制作T8节段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FK506组、NSCs组和NSCs+FK506组.伤后7,14,28,56 d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otor - evoked potential,MEP)监测、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超微结构观察及有髓纤维图像分析比较各组神经再生差异. 结果 伤后28 d NSCs+ FK506组MEP潜伏期与其他各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HE染色显示,56 d时NSCs+ FK506组只出现灶性坏死.与对照组比较,BrdU和NF - 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各组阳性细胞数增多,且NSCs+ FK506组阳性细胞数高于其他两组.电镜扫描结果显示,56 d时对照组仍可见大的神经髓鞘轴膜下水肿,NSCs+ FK506组可见典型的新生髓鞘和轴索,神经纤维再生效果均比其他各组好(P<0.01). 结论 脊髓损伤大鼠移植NSCs后,早期联合应用FK506可改善神经再生纤维的病理和超微结构,具有良好的促神经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