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以往治疗肘关节后脱位伴桡骨头及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需要长期制动而常常导致肘关节复发性不稳定、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观察铰链支架配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6-04/2010-06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4例,均采取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针钉置入内固定加金属铰链外固定架治疗。所有患者随访时间≥5个月,记录病情主诉、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关节稳定性、X射线片情况,采用MEPS评分评估肘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均没有明显疼痛及不稳定,无浅表及深部组织感染发生;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1.30±3.25)周;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25.42±19.66)°(75°~145°),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35.43±17.07)°(80°~150°);2例颅脑损伤患者肘前软组织中出现少量骨化,未影响关节活动。MEPS评分优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6%。说明采用内、外侧入路通过铰链支架配合有限内固定能提高肘关节术后初始稳定性,有利于肘关节同心圆性中心复位及软组织修复,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免去二次手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创伤骨折患者术前行血管超声检查及测定D-二聚体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创伤骨折患者术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静脉血栓的价值及测定D-二聚体的意义,探讨D-二聚体与下肢静脉血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4月因创伤致多发骨折、股骨骨折、胫骨或胫腓骨折当天入院,拟行手术切开复位术的1000例患者,其中男568例,女432例;年龄20~90岁[(54.8±21.50)岁].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抽静脉血测定血清D-二聚体,拟行骨折复位术前1 d(骨折患肢消肿后,约骨折后4~10 d),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000例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4例(6.4%)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髂-股静脉血栓26例,胭-胫静脉血栓10例,肠腓肌、比目鱼肌血栓28例.骨折后2 d,1000例患者中有736例(73.6%)D-二聚体>正常值(324μg/L),伤后4~10 d其中56例(7.6%)发生血栓;骨折后2 d,264例(26.4%)D-二聚体≤324μg/L,伤后4~10 d其中8例(3.0%)患者发生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650μg/L的患者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D-二聚体<650μg/L的患者(P<0.01).结论 创伤骨折术前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降低麻醉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引发致命性肺栓塞的风险.D-二聚体增高,可能引发血栓,但D-二聚体正常后也有发生血栓可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监测四肢动脉损伤肢体远端侧支循环形成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临床高度怀疑四肢血管损伤行CDFI检查患者,重点观察肢体远端有无侧支循环,以及形成时间、部位、血流方向,脉冲多普勒(PW)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流速(Vmax)、频谱形态、阻力指数(RI).结果 结果77例患者,正常17例,动脉损伤60例;动脉损伤患者中,34例肢体远端形成侧支循环,其中完全动脉胁迫征17例,完全断裂6例,动脉内膜挫伤并血栓形成11例.肢体远端侧支循环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双向、低速、小慢波或低阻类静脉样频谱.结论 四肢动脉损伤肢体远端侧支循环具有特征性血流动力学改变,为CDFI定性诊断近端四肢血管损伤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四肢血管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误诊漏诊原因。方法选取76例高度怀疑四肢血管损伤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重点观察四肢血管走行、管壁连续性、血流方向及连续性、管腔通畅程度。脉冲多普勒(PW)测量四肢血管血流流速(Vmax)、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频谱形态、阻力指数(RI),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探查结果对比。结果 76例患者中有60例动脉损伤,包括15例部分动脉胁迫征,13例完全动脉胁迫征,4例动脉管壁部分断裂,9例管壁完全断裂,11例动脉内膜挫伤并血栓形成,5例管壁部分破裂合并假性动脉瘤和3例管壁部分破裂合并动静脉瘘。5例合并静脉损伤全部漏诊。血流中断型动脉损伤中,远端动脉出现侧支循环供血,其特点为双向、低速、低阻、呈小慢波或低阻型动脉样频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损伤的结果与DSA或手术探查结果对比,准确性为72.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四肢血管损伤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四肢血管损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内外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附2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采用外固定支架加自体骨大块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多次手术失败的肱骨骨折骨不连。方法 :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折端加自体大块髂骨植骨并用克氏针或螺丝钉固定髂骨块及骨折端。结果 :所有病例 3~ 6个月愈合 ,治愈率 95 %。结论 :外固定支架加自体髂骨夹板式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肱骨骨不连 ,操作简单 ,缩短骨不连治疗时间 ,治愈率高 ,是一种理想的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脉汤对创伤骨折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血浆浓度的影响,研究通脉汤对创伤所致的炎症因子改变的有效性,为临床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入院,股骨闭合性骨折ASA评分在Ⅰ~Ⅱ级的患者共60例,性别不限,分为A、B、C组.A组(田七丸组)20例,年龄20~45岁,平均(32.00±7.33)岁;男13例,女7例;病程2.0~26.0 h,平均(9.51±6.61) h.B组(田七丸+可塞风组)20例,年龄23~42岁,平均(31.00±6.92)岁;男12例,女8例;病程3.5~25.0 h,平均(13.56±7.27) h.C组(田七丸+可塞风+通脉汤组)20例,年龄21~44岁,平均(31.50±8.20)岁;男14例,女6例;病程4.6~29.0 h,平均(13.31±6.23)h.42例行股骨带锁髓内钉固定,18例行股骨锁定钢板固定,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田七丸口服,每次4 g,每日2次;B组口服田七丸每次4 g,每日2次,同时肌肉注射可塞风注射液,每次8 mg,每日1次;C组在B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通脉汤水煎液,每次200 ml,每日2次.上述药物均在入院第2天开始应用,3组患者于入院后2、7 d(术前)及8、14 d(术后)清晨6:40于静脉输液前采取外周静脉血,运用免疫度量法分别测定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在血清中的含量,所测TNF-α、IL-6不同时间点的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入院第2天、术后第2天,3组周围血清TNF-α、IL-6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3组周围血清TNF-α、IL-6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天与入院第2天周围血清TNF-α、IL-6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及3.16(P<0.01).入院第7天及术后第7天周围血清TNF-α、IL-6的含量,C组与A组比较(P<0.01),C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骨折围手术期内患者血清中TNF-α、IL-6增高,通脉汤对抑制创伤后致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减少创伤后早期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股骨多段骨折病人不同时期血清TNF-a、IL-6、COR浓度,了解骨折、手术创伤不同时期机体应激反应和炎性介质释放的程度。方法:选择ASAⅠ级股骨多段闭合骨折当天入院的患者20例。分别于骨折第2d、术前(骨折第7d)、术后第2d、术后第7d抽静脉血,测定血清IL-6、TNF浕、COR水平。结果:IL-6术后第2d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第7d与骨折第2d、术后第2d比较P〈0.05,P〈0.01。TNF-α术前与骨折第2d比较P〈0.05,术后第2d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第7d与骨折第2d、术后第2d比较P〈0.01,P〈0.05。COR术后第2d最高,与术前、术后第7d比较,P〈0.01,P〈0.05。结论:骨折及手术创伤均可致患者体内IL-6、TNF-α、COR升高,最高点在术后第2d,随创伤时间延长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截骨、牵引、植骨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短缩畸形。[方法]本组均为陈旧性骨折,从受伤到本院手术时间3.10个月,患肢短缩2—4cm,平均3cm。所有病例均采用Ⅰ期截骨,牵引恢复长度。Ⅱ期植骨,DHS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短缩畸形。[结果]随访时间1-2年,平均1年6个月。所有病例10~12个月愈合,治愈率92%。[结论]同时有效的解决了股骨粗隆间陈旧骨折短缩畸形术中延长困难、易引发血管、神经等并发症、骨缺损的多重问题。  相似文献   
19.
桡骨茎突骨柱植骨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桡骨茎突骨柱植骨克氏针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腕部桡侧手术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桡骨茎突凿取一约(1.5~2.0)cm×0.4cm的骨柱进行植骨。结果:随诊30例,随诊率90.91%,随诊时间1~2年,优25例,良3例,差2例。结论:桡骨茎突骨柱植骨克氏针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征杰  李焱  沈楚龙 《中医正骨》2004,16(12):11-12
为探索和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特点及优势,根据分型和受伤时间及是否伴有桡骨小头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等因素,将6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单纯内固定组和内固定加支架外固定配合中药内服外敷外洗组.随访1~2年,结果显示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术后早期锻炼并配合中药内服外敷外洗的疗效优于单纯内固定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内外固定结合早期自主功能锻炼,中药早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中后期舒筋活络、软坚散结,配合外敷外洗,能使肘关节达到既稳定又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