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6篇
  2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膝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45例JIA活动期患者76个患侧膝关节和22例缓解期患者34个膝关节,观察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结果①JIA活动期膝关节滑膜增厚显示率94.7%,髌上囊积液出现率89.5%,滑膜厚度与缓解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活动期滑膜厚度与关节积液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61);③增厚的滑膜内血流信号的显示率为31.9%,与滑膜厚度有关.结论高频超声检查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提供可靠的诊断指标,是临床诊断JIA和评估疗效敏感、客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估散瘀通脉膏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化疗患者,以随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散瘀通脉膏组37例、50%硫酸镁组25例。入组病人均予采用静脉药物补液治疗,静脉用药基本相同,分别予以外敷散瘀通脉膏、50%硫酸镁处理7d。结果:(1)治疗7d后与治疗前比较,散瘀通脉膏组和50%硫酸镁组2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2组疗效相比,散瘀通脉膏组和50%硫酸镁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后散瘀通脉膏组疗效优于50%硫酸镁组(P0.05)。结论散瘀通脉膏防治静脉炎经临床观察表明具有很好的疗效,且疗效优于硫酸镁对照组,用于改善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引起外周静脉炎具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33.
笔者于2010年4月成功救治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患者,为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病例报道 患者,女,37岁,因"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5年,身、目、尿黄染进行性加重20余天"于2010年4月4日收住同济医院感染科.5年前体检时发现患者HBV-M呈"大三阳",未行进一步检查及治疗.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继之皮肤、巩膜黄染,呈进行性加重,无发热、腹痛,无皮肤瘙痒和灰白色大便.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帕瑞昔布钠对子宫全切术后镇痛效果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帕瑞昔布钠组于术毕即刻,术后12、24及36 h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上述时点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3ml.于麻醉前(TO),术后2 h(T1)、12 h(T2)、24 h(T3)及48 h(T4)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皮质醇水平,于T1~T4点记录两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结果 帕瑞昔布钠组在T2、T3及T4时点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皮质醇浓度,帕瑞昔布钠组T0时点与T2、T3及T4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T2及T3比T0明显增高(P<0.05);T2及T3时点帕瑞昔布钠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明显减轻手术创伤激活的过度应激反应,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循证护理在防治重症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燕萍  吴婷婷 《当代医学》2010,16(25):124-125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的特点。我国近年统计表明,脑血管病在死因顺位中居第二位,且随着人口老年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预防和抢救治疗脑血管病及提高存活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研究重点。而防治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症,是抢救存活率及减少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大连市市内高中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肉眼直视法,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市市内四区17所高中的23675名15~18岁高中学生口腔中第一恒磨牙的龋齿发生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随年级增长,男、女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明显变化规律,高一年级组与高二、高三年级相比患龋率呈增高趋势,高二与高三组相比患龋率无明显变化;同年龄段女生的患龋率均明显高于男生。结论:大连市市内四区高中学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较高,口腔的预防保健及治疗工作任重道远。少吃零食、多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口腔清洁,提高高中生的龋病防范意识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7.
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以多西他赛注射剂70 mg/m2加入葡萄糖液500 mL静滴3 h,第1天,表阿霉素60 mg/m2第2天静脉滴注。21d为1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1例患者中,治疗后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SD)7例,进展(PD)4例,有效率为64.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下降)。结论:多西紫杉醇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使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调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者的负担.方法:采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编量表来评估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8例的家庭照料者的负担.结果:照料者的负担明显,主要包括经济负担、家庭娱乐活动、家庭关系、家庭成员躯体健康、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等方面;照料者负担水平与患者的性别明显相关,照料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略高于正常.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家庭照料者的影响和负担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人α1-抗胰蛋白酶(hAAT)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PF级健康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和hAAT转基因过表达小鼠分为四组:野生型假手术组(Sham组)、野生型缺血再灌注组(I/R组)、hAAT转基因假手术组(hAAT-Tg+Sham组)、hAAT转基因缺血再灌注组(hAAT-Tg+I/R组),每组18只。建立小鼠MIRI模型,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再灌注24 h后,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通过伊文思蓝和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再灌注7 d后,应用小动物超声系统测量各组小鼠心功能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IL-1β蛋白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横断面调查研究中老年白内障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现况及视觉功能改善的评价或预期,为白内障手术教育、预期引导及提升手术意愿提供指导。方法 研究类型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设计的《白内障手术认知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手术的认知情况;采用《白内障患者对视觉功能改善的评价或预期调查表》调查白内障患者对视觉功能改善的评价或预期,调查时间为2021年4月至8月,调查地点为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共531例白内障患者纳入分析,根据是否接受手术分为已接受手术组(169例)与未接受手术组(362例)。已接受手术组患者年龄50~60岁14例,≥60~70岁52例,≥70~80岁67例,≥80岁36例;男67例,女102例;双眼最大视力≤0.3 22例,双眼最大视力>0.3 147例。未接受手术组患者年龄50~60岁42例,≥60~70岁91例,≥70~80岁132例,≥80岁97例;男138例,女224例;双眼最大视力≤0.3 94例,双眼最大视力>0.3 268例。已接受手术白内障患者对“手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主要方式”[93.49%(158/169)比44.48%(161/362)]“白内障手术通常可在0.5 h内完成”[94.67%(160/169)比39.23%(142/362)]“白内障手术已纳入我国医保报销范围”[91.12%(154/169)比66.57%(241/362)]正确认知的认同率均显著高于未接受手术组;对“佩戴眼镜就能纠正白内障视力低下”[4.73%(8/169)比26.24%(95/362)]“双眼完全看不清才考虑手术”[8.88%(15/169)比58.31%(193/362)]“白内障成熟才可开展手术”[2.96%(5/169)比29.56%(107/362)]错误认知的认同率均显著低于未接受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已接受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对术后能看清面孔[87.57%(148/169)比77.96%(282/362)]、能使用电子产品[89.94%(152/169)比75.97%(275/362)]、能增强室内休闲活动[78.11%(132/169)比61.05%(221/362)]的术后视觉改善体验方面的预期均显著高于未接受手术白内障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已接受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对手术认知优于未接受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已接受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在视觉改善方面的体验高于未接受手术的白内障患者的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