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49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是指重要器官长时程致死性缺血损伤后,对非生命重要器官进行的短暂的非致死性缺血适应.相对于远隔缺血预适应,RIP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然而,RIP尚处于研究认识阶段.文章对各个系统的RIP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一类配体激活型转录因子,属于核受体超家族,分为PPARα、β/δ和γ3种亚型,可调控多种基因的转录和表达.PPAR激活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清除自由基以及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一些研究表明,PPAR的这些多重效应在缺血性卒中时具有保护作用.体内外实验证实,PPAR,尤其是PPARγ激活可防止缺血后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损伤,抑制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炎症因子表达.文章对PPAR在脑缺血中发挥的潜在抗损伤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预约挂号在门诊老年病人中的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为探索适合老年人群的预约挂号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1年8—1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42例老年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老年病人对预约挂号的总体知晓率高达87.60%,但总体使用率却只有16.94%。其中知晓率最高的为114预约平台(48.35%),使用率最高的是医生站复诊预约(6.61%)。老年人主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途径了解预约挂号。结论医生站复诊预约方式比较适合老年病人,医院应加强对预约挂号的宣传力度。开展诊区预约模式将是提高老年病人使用预约挂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就诊所需时间与满意度数据,分析相关性.方法:使用患者就诊跟踪及科室现场工作记录统计就诊所需时间,结合患者调查问卷了解对就诊各环节时间的满意度.结果:对各环节等候时间的满意度普遍偏低,且候诊、取药等待是制约门诊时间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结论:就诊时间对患者满意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5.
远隔缺血后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是指重要器官长时程致死性缺血损伤后,对非生命重要器官进行的短暂的非致死性缺血适应.相对于远隔缺血预适应,RIP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然而,RIP尚处于研究认识阶段.文章对各个系统的RIP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6.
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是在远隔重要生命器官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在非生命重要器官进行的短暂和亚致死性缺血适应.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已在心脏缺血领域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但近期才逐步成为脑血管病的一种治疗策略.文章对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的脑缺血保护作用中涉及的方法 和机制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7.
颅内静脉窦血栓不同时期血栓性质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后不同时期血栓的病理性质。方法用改良法建立SD大鼠上矢状窦血栓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模型成功后于1、2、3、4周行核磁共振扫描观察上矢状窦闭塞和血流再通情况,并处死大鼠取上矢状窦和血栓标本,进行光镜病理学研究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核磁共振检查自发再通率8.75%。随着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血栓逐渐出现机化和钙化,2周和1周组的血栓机化率无统计学意义(X2=0.1441,P=0.230),2周和3周组机化率有统计学差异(X2=16.942,P0.01),3周和4周组机化率无统计学差异(X2=0.784,P=0.376);2周和3周组钙化率没有统计学差异(X2=2.053,P=0.487),3周和4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4,P=0.013)。透射电镜观察3周、4周组可见血栓机化和内皮细胞损伤。结论大鼠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后血栓可发生机化和钙化,机化和钙化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98.
川芎嗪-丹参-当归配伍对大鼠脑缺血治疗时间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川芎嗪-丹参-当归配伍对大鼠脑缺血治疗时间窗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尾静脉给药对大鼠脑缺血模型进行干预。将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再将中药组和对照组随机分成5个小组,即MCAO2h,3h,4h,5h和6h组。中药组:川芎嗪(0.35mg/100g体重)+丹参(200mg/100g体重)+当归(165mg/100g体重)溶解于总体积1.5ml的等渗盐水中。对照组:等渗盐水1.5ml。给药时间:再灌注前20min、再灌注后12h和36h。再灌注48h后计算大鼠存活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量和脑梗死体积测定。结果大鼠存活率:中药组总存活率70%;各小组存活率分别为100.0%、83.3%、83.3%、66.7%和16.7%。对照组总存活率40%;各小组存活率分别为83.3%、50.0%、33.3%、16.7%和16.7%。神经功能评分:中药组2.12±0.38、2.52±0.45、2.69±0.51、3.39±0.51和4.63±0.71;对照组3.81±0.22、3.82±0.33、4.13±0.12、4.31±0.42和4.51±0.31。脑血流量变化相对值(%):中药组(155±31.42)、(139±39.53)、(129±31.69)、(113±29.98)和(83±41.63);对照组(93±519.12)、(87±29.22)、(81±29,.20)、(73±21.19)和(79±39.53)。大鼠脑梗死体积(mm3):中药组(128.2±65.2)、(183.1±78.2)、(221.5±41.3)、(347.1±37.7)和(403.12±61.8);对照组(183.2±71.3)、(249.6±37.2)、(347.5±14.4)、(381.3±12.0)和(415.61±32.7)。所有观测指标,各中药组与相应对照组(除MCAO6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丹参-当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治疗时间窗影响在2h~5h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4 h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SD大鼠(280~300 g)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对照组(即单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n=14)和远程缺血后适应组(脑缺血后给予双下肢的非致死性的缺血再灌注)。根据后适应时间不同,后组者又分为缺血即刻后适应组(n=14)和再灌注即刻后适应组(n=14)。于大脑中动脉再灌注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梗死体积以及Caspase-3表达的测定。脑组织梗死体积采用四氮唑红(TTC)染色法测定。Caspase-3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远程缺血后适应组的脑梗死体积与单纯缺血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缺血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即刻后适应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远程缺血后适应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0.
北京市门诊预约挂号现状及流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北京市门诊预约挂号的产生和现状.门诊预约挂号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的一种人性化服务.与传统的窗口挂号相比,预约挂号具有许多优势,比如优化了就诊流程,节约了患者时间,同时降低了医疗管理成本.我市的门诊预约挂号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预约,更好地服务惠者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