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探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工程支架材料在骨大型缺损中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山羊15只按第4、8、12周时间点分为3组。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左侧置入支架材料,右侧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99mTc-MDP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均未见明显核浓聚性的再血管化及明显成骨现象,而实验组则随时间呈单驼峰状,在8周时达峰值,而到12周时血管化已完成,转为以成骨为主,故出现ROI和摄取比值的轻度下降趋势。结论99mTc-MDP监测到新生骨的良好成骨效能和再血管化状况,是一种较好的骨组织工程构建骨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2.
黄晓君  叶茂昌 《口腔医学》2007,27(4):217-219
姜黄素是植物姜黄中的一种天然提取物,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合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与瘤体生长相关酶类等途径来发挥其抑瘤作用。该文对姜黄素抑制头颈部鳞癌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正>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为不常见的一种软组织恶性肿瘤,好发于肢体深层肌肉内,发生于口腔颌面部尚未见有报道。现将我院在1978年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3月前系无意中偶然触及腭部有黄豆大小软性隆起,当时因认为同牙病有关,故除  相似文献   
24.
颅底翼区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近7年外科治疗22例位于颅底翼区肿瘤的体会。经病理证实:原发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而继发肿瘤则以晚期癌肿的浸润为主。治疗结果均属临床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出现的难止性渗血、感染等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解决。作者并就颅底翼区的解剖概念、肿瘤的特点、CT在诊断上的意义以及手术径路和经验体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目的:应用颌骨术后缺损骨创面周围骨松质分离培养鉴定成骨细胞,并将其与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在体外复合生长,探讨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对骨祖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生物诱导作用。方法:应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出成骨细胞,并用碱性磷酸酶(Burstone偶氮偶联法)染色法、茜素红染色法、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等对其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结节形成情况、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生长周期进行鉴定,然后将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与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体外复合生长,对复合体进行形态学、扫描电镜、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变化的测定,评价细胞与材料的相容性。结果:颌骨术后缺损骨创面周围骨松质分离出的成骨细胞具有较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且有大量的钙结节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其具有良好的分泌细胞特性,此成骨细胞与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14 d,分布于支架材料的成骨细胞增殖良好,分泌细胞外基质并形成钙结节,细胞周期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颌骨术后缺损骨创面周围骨松质中含有大量的骨祖细胞,具有较强的向成骨细胞分化和繁殖能力。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均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与成骨细胞共同培养有望获得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26.
CSMD1基因(CUB and Sushi muhiple domains1)2001年新发现的候选抑癌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8p23.2,其编码蛋白质包括14个CUB和28个Sushi结构域,是一种跨膜蛋白。已证实CSMD1基因在多种组织中有表达,并且该基因的表达缺失或功能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CSMD1基因与头颈部肿瘤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该基因是头颈部鳞癌的抑制基因,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尚存在着争议。  相似文献   
27.
顺铂与卡铂为主的联合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近十年间行金属铂诱导化疗84例,其中顺铂 平阳霉素 长春新碱(PVP)组53例;卡铂 平阳霉素 长春新碱(CVP)组31例。治疗结果:PVP和CVP方案的近期疗效相接近,总有效率分别是86.79%和77.41%,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毒副反应的比较表明:PVP以肾毒性、胃肠毒性和耳毒性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3.2%、79.24%和11.32%;而CVP则以骨髓毒性和肝毒性为特征,分别为38.70%和12.90%。两组分别出现的毒副反应及其并发症尚未影响诱导化疗的使用。  相似文献   
28.
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对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及预防其转移的临床效果业已定论。然而因双侧颈清需牺牲颅内的主要回流血管—颈内静脉,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使临床的广泛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有鉴于此,我们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以聚四氟乙烯(polyte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告221例根治性全颈淋巴请扫术。原发部位以腮腺、舌、颊、牙龈等为主,其中鳞癌占68.77%;颈清标本阳性率为67.42(149/221);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59例,以感染为主占74.57%。随访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86%和56.46%,与作为对比研究的单纯局部切除的129例的50.38%和39.93%统计分析,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1)。作者认为,颈清扫是一种必须的治疗手段,其价值在于可明显提高头颈癌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因此临床上应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30.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颈动脉体瘤(CBT)诊断,手术治疗及并发症防治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对安徽省立医院口腔颌面头颈外科1990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27例CBT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全部病例术前均经影像学证实(B超,DSA和CTA)。采用颈动脉体瘤钝性剥离式切除11例,颈动脉体瘤与颈外动脉合并切除5例,颈动脉体瘤剥离式切除和颈内动脉部分切除6例,颈动脉体瘤剥离式切除和颈总动脉结扎5例。结果: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颈动脉体瘤,且无恶变。无围手术期死亡,有3例在术后16~24h内出现偏瘫,3~4d后逐渐好转,并分别于16、22和47d后恢复正常,肌张力达到Ⅱ级以上,经平均随访5年以上,除1例死于2年以后的脑卒中外余均无瘤生存。结论:术前选择性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根据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选择适当方案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