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32.
33.
目的:分析蒙自市916例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查结果,总结发病特点.方法:选取蒙自市2014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中心检测乙肝五项的916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检测阳性结果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结果:916例患者中,乙肝五项中的阳性结果各不相同,阳性率最高的为HBsAg,达到了95.63%,阳性率占据第二位的为抗-HBc,阳性率为75.44%,乙肝五项中阳性率最低的为抗-HBe,阳性率为25.66%;916例乙肝患者年龄介于15-68周岁,平均年龄(43.25±3.47)周岁,年龄介于30-39周岁患者的比例最高,占30.13%,年龄<20岁患者的比例最低,占4.03%.主要是由于低龄段人群强化免疫,乙肝患者数量减少.结论:乙肝五项检测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目前感染程度等情况加以判断,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常见危险因素、类型及预后的差异,以利于进行针对性防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2005年6月~2011年12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新农合55~75岁脑梗死患者880例,收集相关的危险因素,对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对所有脑卒中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男女脑卒中患者常见发病危险因素、类型及预后方面的不同。结果:女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P<0.05),l ogi st i 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和冠心病是女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和饮酒是男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及脑出血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P=0.001)。女性心源性栓塞型卒中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01),而女性小动脉闭塞型卒中的比例低于男性(P<0.05)。女性患者3个月随访的残疾率高于男性(P<0.001)。结论:男女脑卒中患者常见发病危险因素及类型存在着差异,女性患者3个月功能恢复较男性差。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SODL)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MTPI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SCSM)的疗效。方法将90例MSCSM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A组(颈椎后路SODL采用MTPIF治疗,45例)与B组(颈椎后路SODL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4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康复锻炼时间、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椎管矢状径及颈椎轴性症状等。结果两组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锻炼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椎管矢状径A组均优于B组(P 0. 05);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A组(15. 6%)低于B组(35. 6%)(P 0. 05)。结论颈椎后路SODL采用MTPIF治疗MSCSM疗效优于颈椎后路SODL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及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GZ)干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PGZ组(n=42)及对照组(n=42),前者通过改良Zea-longa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10 mg/kg的PGZ,对照组则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PGZ,以后各组分别每24小时腹腔注射1次等量PGZ/生理盐水,直至SD大鼠被处死,并以伤后处死时间分为7个亚组,分别为1 h、3 h、6 h、12 h、24 h、3 d和7 d,每个亚组各6只。取缺血灶周围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脑组织中TNF-α及IL-10的蛋白表达,同时采用TUNEL法观察并比较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PGZ组TNF-α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IL-10显著上升(P<0.05),且两组中二者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同时PGZ组脑组织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吡格列酮可能通过降低TNF-α的活性上调IL-10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阻止神经细胞进一步凋亡,从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顾珲  卢波 《当代护士》2008,(12):80-81
左氧氟沙星属喹喏酮类抗菌素,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的特点,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少,但本例患者静脉给药输入10ml即出现过敏性休克,较罕见,其原因为患者属过敏体质。现将2007年8月13日本科用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励春颖  卢波  陈骏萍 《浙江医学》2015,37(19):1614-1616,1620
目的 观察肥胖患者按不同体重标准使用右美托咪啶防治上肢止血带反应的疗效。方法将78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按总体重给药组(D1组)、按去脂体重给药组(D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6例。臂丛神经阻滞后,D1、D2组分别按总体重和去脂体重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μg/kg,继之以0.4μg/(kg·h)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min,对照组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记录3组患者止血带反应发生例数、止血带反应程度、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术中辅助芬太尼用量;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D1、D2组术中止血带反应程度减轻,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延长,辅助芬太尼用量减少(均P<0.05);D1、D2组间止血带反应程度、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术中铺助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1、D2、C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12例(46.2%)、4例(15.4%)、7例(26.9%),D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D2组高(P<0.05),与D2组相比,D1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例数增多(P<0.05)。结论对肥胖患者,右美托咪啶按去脂体重给药可有效减少上肢手术的止血带反应,且与按总体重给药者相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9.
葛根作为一种传统而古老的中药,以其发表解肌、解热生津和升阳透疹的优点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最新研究表明葛根中含有葛根苷类、生物碱、异黄酮类、三萜皂苷类以及其他类别化合物,具有多种不同的药理药效作用,例如降血压、降血脂和血糖、抗肿瘤、抗氧化自由基、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β受体阻断以及抗心律失常等.本文对葛根的药理药效进行研究,希望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40.
食管胃吻合口瘘、狭窄及返流是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三大并发症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 ,其发生率明显下降 ,结合我院 1999年以来的 175例手术体会 ,对食管胃吻合并发症的预防提出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 175例 ,男 12 0例 ,女 5 5例 :年龄 2 5~ 76岁 ,其中 4 0~ 6 0岁占 80 % ,贲门癌 5 5例 ,食管中上段癌 2 0例 ,中下段癌 4 0例 ,中段癌 35例 ,下段癌2 5例 ,均采用胃代食管吻合 ,其中颈部吻合 2 5例 ,胸部吻合 15 0例 ,术后无 1例并发症吻合口瘘 ,2 3病人随访 ,未发现明显吻合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症状。2 讨论食管胃吻合口瘘、狭窄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