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1.
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进行研制。方法将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在溴化氰(CNBr)的活化下,以1,6己二酰肼(ADH)作为连接子与精制破伤风类毒素(TT)在碳二亚胺(EDAC)作用下结合,制成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原液,加保护剂冻干后制成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结果制备的冻干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质控标准。该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良好。结论已成功研制出冻干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该制备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2.
113.
髓磷脂碱性蛋白的提纯及其对PBMC产生TNF和IFN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髓磷脂碱性蛋白(MBP)诱导EAE产生的可能原因。方法 通过酸抽提和CM-Sephadex50层析,分离提取牛MBP,观察其致AE活性,用生物活性法检测MBP刺激的PMBC上清中TNF和IFN的活性。结果 分离 纯化得到电泳1条主带的MBP,证明其具有致EAE活性,MBP刺激的PBMC可产生TNF和IFN。结论 MBP可通过在外周刺激PBMC产生炎性因子TNF和IFN诱导EAE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4.
例1 女,34岁。因发作性不自主发笑伴尿失禁2年,于2002年3月首次来本院就诊。患者平素性格孤僻,常有焦虑、紧张等。2000年始无任何诱因经常出现发作性且无法控制的发笑,同时伴尿失禁。发作前有无端恐惧,伴心慌及胃部不适感,随即对周围事物感知不清,咯咯发笑,十几秒  相似文献   
115.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0岁 ,因 2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 ,全身肌肉酸痛 ,1周前出现心悸、乏力入院。查体 :T36℃ ,R2 0次 /分 ,BP16 / 9k Pa,心界不大 ,听诊心率 5 2次 /分 ,律不齐 ,闻及早搏 ,SI低钝 ,心尖部闻及 / 6级收缩期杂音。血沉示 :39mm/ h,心肌酶谱示 :L DH4 12 U/ L,肌酸激酶 2 86 U/ L,GOT10 4 U/ L,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P- P间期延长而不规则 ,在 1.0 6~ 1.6 0 s之间 ,有周期性的长短变异 ,不少 P波出现在长 QRS波的起始或终末部与 QRS波或 T波重叠 ,QRS为室上性 ,极少部分导联的 R波…  相似文献   
116.
117.
卵巢畸胎瘤并发直肠瘘一例毕军,岳晓梅,刘卫丽,吴虹,刘红岩患者47岁。于1992年1月7日因便血10余天人院。患者于1988年始,无任何诱因出现便中带血,经抗炎、止血治疗后,症状消失。于1991年12月28日再次出现便中带血,并由肛门排出毛发。无腹痛...  相似文献   
118.
46例胸壁结核的超声诊断张继卉,孙晓磊,刘红岩,付天金1资料本组46例胸壁结核,均经手术及穿刺病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彩超室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B超室124000理确诊。男女各23例,平均年龄36.1岁,大于40岁者12例(26%)。...  相似文献   
119.
本科室自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对应用5-氟脲嘧啶治疗失效的大肠癌患应用奥沙利铂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药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不仅改善顺铂及卡铂的毒副反应.而且扩大了它们的活性谱。通过对临床68例患用药后及用药过程观察,提出如下相关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紫杉烷类化合物并进行逆转多药耐药肿瘤细胞耐药活性的筛选。方法以本所生物合成的紫杉烷,Sinenxan A为原料,合成了10个(I1~7, II1,2, III)新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其结构经FABMS,2DNMR确证,并对多药耐药癌细胞进行了逆转耐药性的试验。结果9个(I2~7,II1,2,III)化合物对多药耐药的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V200,能够显著逆转其耐药性,增强抗癌药的活性,其中化合物I2, I3, I4逆转活性明显好于已知对照药Verapamil。结论紫杉烷类化合物作为多药耐药逆转剂有较好的逆转耐药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