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5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93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10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55篇
综合类   499篇
预防医学   185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77篇
  4篇
中国医学   224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403例小儿24小时脑电图监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403例各类反复发作性症状的患儿进行了24小时脑电图监测,结果表明:临床确诊癫痫组的阳性率为82.7%,痫样放电最多出现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限局性放电占69%。可疑癫痫组中经监测70%以上排除或基本排除痫性发作。认为24小时脑电图监测在鉴别临床发作性质,确定癫痫分型,研究癫痫与睡眠的关系,临床发作与脑电图的关系等方面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肉毒毒素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得到迅速的发展。根据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的一项统计,2002年有1123510例患者应用了肉毒毒素,在美国排列于非手术美容操作的第一位[1]。现就其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历史概况20世纪30年代,肉毒毒素从肉毒杆菌中被提取。至80年代期间,肉毒毒素一直只作为军方进行生化武器的研究项目。80年代后期,肉毒毒素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中治疗小儿斜视。几年后,它的应用扩展到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面神经瘫痪引起的面部不对称,以及面部痉挛性疾病。同时,有报道[2],肉毒毒素能清除肌痉挛造成的眉间皱纹。2002年…  相似文献   
13.
14.
2005年10月22~25日,第8届国际组织工程学术会议在上海胜利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不同国家的组织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千余人,会议就涉及组织工程的各个方面,分专题进行了讨论,当前组织工程进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是本次学术会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梨状窝瘘(PSF)是一种儿童罕见疾病,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逐渐增加,该病的诊治方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临床诊断以喉镜下观察到瘘管为金标准,治疗以非感染期内镜下封闭内瘘口术式为主,完全切除瘘管为根治性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脂联素(APN)、直接胆红素(DB)、甘油三酯(TG)及三者联合对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将其分为T2DM组(62 例)和 T2DM+大血管病变组(58 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风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PN、DB、TG及三者联合对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非条件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 <0.05);■是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APN ≤ 5.870 nmol/mL时,诊断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敏感性为70.7%(95% CI:0.571,0.815),特异性为61.3%(95% CI:0.480,0.713);当DB ≤ 14.205 mol/L 时,AUC 为 0.772,敏感性为 74.1% (95% C...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小儿癫(癎)诊断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癫癎有些特殊的发作表现,单纯根据发作期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仍难以准确判断发作类型和起源。运用诱发电位(EP)、肌电图(EMG)等综合神经电生理技术,对小儿癫癎的分型和定位有特殊诊断价值,同时也是研究癫发作机制的重要方法。1鉴别癫发作类型小儿癫癎发作常表现为短暂的点头或跌倒,VEEG监测有时很难鉴别肌阵挛、痉挛或失张力等发作类型。在诊断困难的病例,可在EEG监测中进行同步EMG记录,根据发作时肌电暴发或肌电消失的特征及其与EEG放电之间的关系确定发作类型(图1)。EMG一般使用表面电极,根据发作累及的主要肌群,可放…  相似文献   
18.
靶向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载药毫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二亚胺法使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 ,制备出抗人晶状体免疫毫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作乳化剂采用复乳法制备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 ,使毫微球表面吸附牛血清白蛋白 ,再将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貌和结构 ,用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载药毫微球粒径。ELISA法检测偶联后的抗体活性 ,MTT法检测免疫毫微球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该免疫毫微球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和细胞内化过程。结果显示载药毫微球表面光滑 ,平均粒径为 191.0± 0 .2 0 2nm ,其载药率为 8.2 % ,药物利用率为2 4 .6 %。免疫载药毫微球中的单克隆抗体HILE6保留达到原免疫活性 84 % ,2 4h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抑制率可达6 8.4 2 %。该免疫载药毫微球能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30min后可吸附到晶状体上皮细胞上 ,在 4h内进入细胞质最后进入细胞核。该实验为特异性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后囊混浊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外科手术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癎)的重要手段,脑电图(EEG)是癫(癎)术前定位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小儿癫(癎),特别是处于发育活跃期的婴幼儿难治性癫(癎),在病因、发作症状、EEG特征、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术前EEG定位方法方面均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儿童及青少年中央颞区放电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中央颞区癎样放电的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近9年在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或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中具有中央颞区癎样放电的儿童和青少年的临床表现及与神经影像学异常的关系。结果:具有中央颞区癎样放电的儿童和青少年共452例,占同期接受EEG监测儿童及青少年的9.5%,占EEG各种癫癎样异常的15.4%。监测到中央颞区放电的平均年龄为7.28±3.15岁(1-17岁)。临床诊断包括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179例(39.6%),症状性或隐源性癫癎154例(34.1%),热性惊厥21例(4.7%),从无癫癎发作98例(21.7%)。在354例有癫癎发作者中235例(66%)为部分运动性发作,102例(28.7%)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其他发作类型包括不典型失神发作9例(2.5%),肌阵挛发作6例(1.7%),负性肌阵挛发作4例(1.1%),痉挛发作3例(0.8%)。少数患者有一种以上发作形式。在283例有神经影像学记录的患者中,50例(17.7%)异常,其中仅10例异常部位与放电部位基本一致。结论:儿童及青少年中央颞区放电具有以下特点:①明显的年龄依赖性;②病因具有高度异源性,包括特发性、隐源性和症状性病因;③各种病因的中央颞区癎样放电均有一部分不伴有临床发作;④仅根据发作类型和EEG特征难以区分特发性和症状性病因,需要结合全面的临床资料作出诊断;⑤静止性脑结构病变不一定与中央颞区放电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